一种中空外通的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82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外通的轮毂,包括轮辋、安装盘和多条轮辐,所述轮辐的一端连接所述轮辋,所述轮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盘;所述轮辐设有第一空槽,所述第一空槽沿所述轮辋的径向设置;相邻两条轮辐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安装盘且朝向所述轮辋;所述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通过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轮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毂具有更轻量化、排水排屑顺利和行车无风噪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外通的轮毂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
,尤其涉及一种中空外通的轮毂。
技术介绍
轮毂是轮胎内廓轮钢通过立柱连接的轮芯旋转部分,即支撑轮胎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研究表明,轮毂轻量化可获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现有的轮毂多为合金材质,为了将轮毂更大限度的减轻质量,在满足轮毂性能的前提条件下,使轮毂的轮辋、轮辐和轮缘等部位的厚度适当的减薄。而较为常见的轻量化方式是:轮辐的细化、安装盘非必要部位进行挖槽掏空、轮辋部位的减薄等。这些使轮毂轻量化的方式所得轮毂仍有较大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中空外通的轮毂,通过在轮辐上设置空腔(空槽),在保证轮毂有足够韧性和强度的同时,能更大限度的减轻轮毂重量,该轮毂结合现有的安装盘、轮辋和轮辐细化轻量化设计,其重量是市面上同规格产品的80%。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空外通的轮毂,包括轮辋、安装盘和多条轮辐,所述轮辐的一端连接所述轮辋,所述轮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盘;所述轮辐设有第一空槽,所述第一空槽沿所述轮辋的径向设置;相邻两条轮辐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安装盘且朝向所述轮辋;所述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通过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轮辐。进一步的,位于一所述轮辐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空槽沿该轮辐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位于一所述第一空槽的两侧的两个第一通孔沿该轮辐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槽位于所述轮辐的后侧,且所述第一空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轮辐的后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槽的长度是所述轮辐长度的1/2-4/5,所述第一空槽的宽度是所述轮辐宽度的1/4-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槽开口处设有凹台,使所述第一空槽的开口扩大;所述凹台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空槽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安装盘的端部,所述凹台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空槽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空槽的第二端接近所述轮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空槽呈弧形,所述第二空槽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通孔。进一步的,所述轮辐的靠近所述轮辋的一端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轮辋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轮辐。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由前至后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轮辐前面的两侧边缘设有凸棱;相邻两条所述轮辐的凸棱平滑连接。进一步的,该轮毂为铝合金材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轮毂的设计思路是“内置空气铝合金轮毂”,其原理是空槽结构可以强化某一部位的承载能力,虽然该部位的中心是空的,却能承载起比自身质量大更多的质量,且拥有良好的韧性。具体的,将轮辐设计成空槽形式来实现最大程度的轻量化,与此同时,结合现有的安装盘、轮辋和轮辐细化轻量化设计,以18寸的轮毂产品为例,其重量仅重8.3KG,比市场中同规格的产品减轻约20%。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毂在轮辐有径向的第一空槽和朝向轮辋的第二安装槽,两个槽均呈长条状,有利于排水排屑。将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以第一通孔相连通,保证在行车过程中,不存在风噪。综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毂具有更轻量化、排水排屑顺利和行车无风噪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中空外通的轮毂的前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轮毂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轮毂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轮毂的斜向示意图;其中,轮辋1、安装盘2、轮辐3、第一空槽31、凹台32、第二通孔33、凸棱34、连接部4、第二空槽41、第一通孔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空外通的轮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中空外通的轮毂,包括轮辋1、安装盘2和多条轮辐3,轮辐3的一端连接轮辋1,轮辐3的另一端连接安装盘2;轮辐3设有第一空槽31,第一空槽31沿轮辋1的径向设置;相邻两条轮辐3之间设有连接部4,连接部4设有第二空槽41,第二空槽41的开口背离安装盘2且朝向轮辋1;第一空槽31和第二空槽41通过第一通孔5相连通,第一通孔5贯穿轮辐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毂将轮辐设计成空槽形式来实现最大程度的轻量化。同时,轮辐有径向的第一空槽和朝向轮辋的第二安装槽,两个槽均呈长条状,有利于排水排屑。将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以第一通孔相连通,保证在行车过程中,不存在风噪。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毂为铝合金材质,该轮毂一体成型,成型后加工出空槽和通孔。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4用于过渡连接相邻两条轮辐3的根部,该连接部4和轮辐3共同连连于安装盘2。为了提高轮辐的强度,位于一轮辐3两侧的两个第二空槽41沿该轮辐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位于一第一空槽31的两侧的两个第一通孔5沿该轮辐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将轮辐设计成左右对称结构,提高了轮辐的受力均匀性,以此提高轮辐的强度。另一方面,基于对应同一第一空槽31的两个第一通孔5对称设置,在行车过程中,能进一步降低风噪。为了提高轮毂的装饰性,第一空槽31位于轮辐3的后侧,且第一空槽31的开口朝向轮辐31的后侧。轮毂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空槽31不可避免的会残留少量碎屑,将第一空槽设置在轮辐31的后侧,则能对第一空槽31有遮挡作用,不仅能提高轮毂的装饰性还能提高轮毂的耐脏性。为了更大限度的提高轮辐3轻量化,第一空槽31的长度是轮辐3长度的1/2-4/5,第一空槽31的宽度是轮辐宽度的1/4-1/2。若第一空槽31的尺寸过小则难以达到较好的轻量化效果,若第一空槽31的尺寸过大,则会影响轮辐3的强度。优选的,第一空槽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空外通的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安装盘和多条轮辐,所述轮辐的一端连接所述轮辋,所述轮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盘;/n所述轮辐设有第一空槽,所述第一空槽沿所述轮辋的径向设置;/n相邻两条轮辐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安装盘且朝向所述轮辋;/n所述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通过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轮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外通的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安装盘和多条轮辐,所述轮辐的一端连接所述轮辋,所述轮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盘;
所述轮辐设有第一空槽,所述第一空槽沿所述轮辋的径向设置;
相邻两条轮辐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的开口背离所述安装盘且朝向所述轮辋;
所述第一空槽和第二空槽通过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轮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外通的轮毂,其特征在于,位于一所述轮辐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空槽沿该轮辐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位于一所述第一空槽的两侧的两个第一通孔沿该轮辐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外通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槽位于所述轮辐的后侧,且所述第一空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轮辐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外通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槽的长度是所述轮辐长度的1/2-4/5,所述第一空槽的宽度是所述轮辐宽度的1/4-1/2。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理范振标韦建东陈荫汇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铝车轮制造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