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取的面吸结构及装置,第一吸取板,所述第一吸取板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吸取板,所述第二吸取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其中,所述第二吸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且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底面和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气腔,每个气腔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横截面积。将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抽吸力分散到各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上,和现有技术直接吸嘴吸附物料相比,降低了单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吸附力,增加了每个所述第二通气孔对应的吸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物料被吸变形而产生鼓包或凸起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吸取的面吸结构及装置
本技术涉及真空吸取设备
,特别是一种真空吸取的气路系统、面吸结构及装置。
技术介绍
真空吸取设备通过抽取真空产生负压,从将物料吸住,进行抓取搬运。而现有真空吸去设备通常采用多个吸嘴或吸盘将物料表面吸住,这对于硬质物料来说很方便。而对于半导体行业中的片式电阻或片式电容来说,在其加工制造过程,通常用真空吸取设备将整片的电阻或电容吸取搬移至工作台上,然后切割成一块块单体的片式电容或片式电阻。由于片式电阻或片式电容其厚度很薄、质地较软,真空吸附时,吸嘴或吸盘容易将片式电阻吸变形,造成吸嘴或吸盘接触位置形成向上的凸起或鼓包,而影响片式电阻或片式电容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取的气路系统、面吸结构及装置,采用面吸式的吸附结构,不仅满足硬质物料的吸取,也适合软性或柔性物料的吸取搬移,且降低了吸附表面产生凸起或鼓包的概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真空吸取的面吸结构,包括第一吸取板,所述第一吸取板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吸取板,所述第二吸取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气孔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二吸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且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底面和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气腔,所述第二通气孔一一对应和所述气腔连通,每所述气腔对应和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且每个气腔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横截面积;当所述气腔有至少两个时,各个所述气腔气密性隔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底面向上凹陷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吸取板的顶面形成所述气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有8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取板的顶面向下凹陷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底面形成所述气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真空吸取的装置,包括所述的面吸结构;真空逻辑阀,所述真空逻辑阀的数量和所述的面吸结构的第二通气孔相等,且所述真空逻辑阀一一对应气密性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真空破坏阀;抽吸装置;所述真空破坏阀的出口和每所述真空逻辑阀气密性地并联后连接于所述抽吸装置;电子压力开关;所述电子压力开关连接于所述抽吸装置和真空逻辑阀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真空过滤器;所述真空破坏阀的出口和每所述真空逻辑阀并联后气密性地连接于所述真空过滤器的入口,所述真空过滤器的出口气密性地连接于所述抽吸装置;所述电子压力开关连接于所述抽吸装置和真空过滤器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吹风调速阀;所述真空破坏阀的出口气密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吹风调速阀的入口;所述第一吹风调速阀的出口气密性的和每所述真空逻辑阀并联。进一步地,还包括料片分离块;所述料片分离块的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吹气孔;所述料片分离块还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每所述吹气孔连通;所述料片分离块活动连接于所述的面吸结构的第一吸取板或第二吸取板的侧面,且所述吹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吸取板的下方并朝内侧布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四个第二吹风调速阀;所述料片分离块有四个;每所述料片分离块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两个调节通孔;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四个侧面分别开设有螺孔,且每个侧面的所述螺孔的数量等于每所述料片分离块的所述调节通孔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吹风调速阀一一对应气密性地连接于所述进气孔;四个所述料片分离块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四个侧面,且两两对称并且所述吹气孔相向布置,每个所述调节通孔用一螺栓穿过后锁入所述螺孔内。进一步地,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开设有四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呈矩形布置;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有四个,四个所述直线轴承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四个所述通孔内;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有四个;四个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滑动地嵌入四个所述直线轴承内,且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取板上;拉簧,所述拉簧有四个;四个所述拉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的四边的中点位置,且每所述拉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取板的顶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种真空吸取的面吸结构及装置,第一吸取板,所述第一吸取板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吸取板,所述第二吸取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其中,所述第二吸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且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底面和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气腔,所述第二通气孔一一对应和所述气腔连通,每所述气腔对应和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且每个气腔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横截面积。将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抽吸力分散到各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上,和现有技术直接吸嘴吸附物料相比,降低了单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吸附力,增加了每个所述第二通气孔对应的吸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物料被吸变形而产生鼓包或凸起的概率。【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装置的仰视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装置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装置的顶板隐藏后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料片分离块的侧视图。图8是图7中的A-A剖视图。图9和图10是本技术所述的装置的爆炸图。图11是本技术所述的装置的气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一种真空吸取的装置100;第一吸取板1,第一通气孔11;第二吸取板2,第二通气孔21,第一凹槽22,螺孔23;真空逻辑阀3;真空破坏阀4;抽吸装置5,真空开启电磁阀51;电子压力开关6;真空过滤器7;三通81-82,第一吹风调速阀9;料片分离块10,吹气孔101,进气孔102,调节通孔103;第二吹风调速阀20,连接板201,两通202;料片分离电磁阀30;顶板40,通孔401;直线轴承50;导向柱60,拉簧70;第一固定块80,螺纹孔801;第二固定块90,螺纹孔901;缓冲垫200。【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吸取的面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吸取板,所述第一吸取板开设有第一通气孔;/n第二吸取板,所述第二吸取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气孔的直径;/n其中,所述第二吸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且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底面和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气腔,所述第二通气孔一一对应和所述气腔连通,每所述气腔对应和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且每个气腔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横截面积;/n当所述气腔有至少两个时,各个所述气腔气密性隔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吸取的面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吸取板,所述第一吸取板开设有第一通气孔;
第二吸取板,所述第二吸取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气孔的直径;
其中,所述第二吸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且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底面和第一吸取板的顶面之间形成至少一个气腔,所述第二通气孔一一对应和所述气腔连通,每所述气腔对应和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且每个气腔对应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横截面积之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横截面积;
当所述气腔有至少两个时,各个所述气腔气密性隔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吸取的面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底面向上凹陷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吸取板的顶面形成所述气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吸取的面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有8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吸取的面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取板的顶面向下凹陷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吸取板的底面形成所述气腔。
5.一种真空吸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面吸结构;
真空逻辑阀,所述真空逻辑阀的数量和所述的面吸结构的第二通气孔相等,且所述真空逻辑阀一一对应气密性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通气孔;
真空破坏阀;
抽吸装置;所述真空破坏阀的出口和每所述真空逻辑阀气密性地并联后连接于所述抽吸装置;
电子压力开关;所述电子压力开关连接于所述抽吸装置和真空逻辑阀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吸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过滤器;
所述真空破坏阀的出口和每所述真空逻辑阀并联后气密性地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光裕,王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力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