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产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撒粉加热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内部设有用于对无纺布表面热熔胶粉进行加热熔融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所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模块和油加热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加热模块在初始时迅速升温,使加热箱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同时油加热模块以热传导的方式吸收电加热模块中的热量将油加热到设定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电加热升温快的优点同时,也通过电加热模块对油进行升温,然后利用油温缓慢释放的热量来对热溶胶粉进行持续加热,相较于纯电加热和纯油加热的方式,功耗更小,温控效果更好,更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撒粉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产品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撒粉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如顶棚的生产过程中,会用到撒热熔粉复合设备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面料粘合在一起,撒热熔粉复合设备的工作过程是,将热熔胶粉均匀地转移到里布上,经过加热焙烘,然后通过复合辊将里布与面料进行热复合,使得融熔的胶点向织物内渗入一定深度,从而使两层织物粘合在一起。现有加热设备加热设备可用于多种场合,在待加热空间大、维持温度又不高的情况下,单油加热过程中,是将加热元件插入到油中,使油的温度升高到工艺要求的设定值时,控制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信号,调节加热元件的输出功率,实现温度控制,使油温均匀,达到所需要求,但油的温度起升速度较慢,且不利于温度维持和控制,而单电热源加热虽升温快,但需要的电力功耗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撒粉加热装置,提供一种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具有温控效果好,环保节能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撒粉加热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两侧设有无纺布面料输送入口和无纺布面料输送出口,所述加热箱内部设有用于对无纺布表面热熔胶粉进行加热熔融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所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模块和油加热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加热模块在初始时迅速升温,将加热箱内的温度升高到设定值后对下方无纺布上的热溶胶粉进行加热,同时油加热模块以热传导的方式吸收热加热模块中的热量,将油加热模块中的油温加热到设定值后,关闭电加热模块,利用油加热模块继续对下方无纺布上的热溶胶粉进行加热,利用了电加热升温快的优点同时,也通过电加热模块对油进行升温,利用油温缓慢释放的热量来对热溶胶粉进行持续加热,相较于纯电加热和纯油加热的方式,功耗小,温控效果更好,更利于节能环保。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加热模块包括用于对无纺布表面热熔胶粉进行加热的电热管、用于控制电热管加热功率的电加热控制模块和用于为电热管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所述电热管通过电加热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模块为电热管提供电能,电加热控制模块控制电热管加热的功率,使电热管按照设定的温度进行加热,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热管包括多个水平平行的电加热支管,相邻两电加热支管通过U型连接管连接组成电热管组,每个电加热支管的中部设有若赶个向上折弯的U型凸起,U型凸起两端的水平段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油加热模块穿插在电加热支管的中部U型凸起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管中多个电加热支管水平平行布置能够保持一个较大的受热区域,且受热区域与下方的无纺布平行,每个电加热支管与热溶胶粉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从电加热支管到热溶胶粉上的温度相同,使无纺布上的热溶胶粉能够被均匀融化,产品质量更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加热模块包括:加热油进油管、加热油回油管和加热油管,所述加热油管包括多个水平平行的支管,相邻支管通过U型连接管连接形成油加热管组,所述油加热管组的入口通过高温管接头与加热油进油管连接,所述油加热管组的出口通过高温管接头与加热油回油管的一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油管中多个支管水平平行布置的优点与带加热管相同,也是为了保持对热溶胶粉加热的均匀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油管的支管穿插在平行布置的各电加热支管的中部U型凸起中,且加热油管的支管与电加热支管的水平段位于同一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加热油管的支管与各电加热支管接近,保证能够较好的吸收电加热支管的中的热量实现升温,同时加热油管的支管与电加热支管的水平段位于同一高度,保证加热油管的支管和电加热支管到无纺布表面的热溶胶粉的距离相同,从而保证油加热模块工作时与电加热模块工作时供给热溶胶粉的温度保持一致,使无纺布表面的热溶胶粉的受热温度保持稳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油回油管的另一端设有与加热油进油管连接的循环油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热油回油管的另一端设置与加热油进油管连接的循环油管,当油加热模块中加热油管中的油温下降到一定值时,打开电加热模块,同时使加热油管中的油进入加热油回油管中,再通过加热油回油管另一端连接的支管再回到加热油管中,如此循环,由于油温下降到一定值时依然具有较高的热量,当电加热模块打开后,加热油管中的油在适当升温的情况下能后很快达到设定值,利用了原来已加热的温度,缩短了电加热模块的工作时间,节省了电能,同时油在加热油管中边流动边加热,加热油管中的油温更均匀,加热效果更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加热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加热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加热油管中的油温,加热油管中的油温的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给电加热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模块的功率和启停,保证加热箱内无纺布上方的热溶胶粉受热温度恒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箱内部还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固定在加热箱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用于减少加热箱内部温度流失,保持加热箱内温度的恒定,延长加热油管的加热时间,减少了能量的浪费,能量的利用率更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升温快,功耗小,通过电加热模块在初始时迅速升温,使加热箱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对下方无纺布上的热溶胶进行加热,同时油加热模块以热传导的方式吸收电加热模块中的热量,将油加热模块中的油温加热到设定值后,关闭电加热模块,利用油加热模块继续对下方无纺布上的热溶胶粉进行加热,利用了电加热升温快的优点同时,也通过电加热模块对油进行升温,然后利用油温缓慢释放的热量来对热溶胶粉进行持续加热,相较于纯电加热和纯油加热的方式,功耗更小,温控效果更好,更利于节能环保。2.本技术中将电加热模块中多个电加热支管水平平行布置并将加热油管的支管穿插在平行布置的各电加热支管的中部U型凸起中,且加热油管的支管与电加热支管的水平段位于同一高度,保证电加热模块和油加热模块在工作时均能保持一个较大的受热区域,且受热区域与下方的无纺布平行,每个加热支管与热溶胶粉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从各加热支管到热溶胶粉上的温度相同,使无纺布上的热溶胶粉能够被均匀融化,产品质量更好。3.本技术在加热油回油管的另一端设置与加热油进油管连接的支管,当油加热模块中加热油管中的油温下降到一定值时,打开电加热模块,同时使加热油管中的油进入加热油回油管中,再通过加热油回油管另一端连接的支管再回到加热油管中,如此循环,由于油温下降到一定值时依然具有较高的热量,当电加热模块打开后,加热油管中的油在适当升温的情况下能后很快达到设定值,利用了原来已加热的温度,缩短了电加热模块的工作时间,节省了电能,同时油在加热油管中边流动边加热,加热油管中的油温更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撒粉加热装置,包括机架(1)和固定在机架(1)上的加热箱(2),所述加热箱(2)的两侧设有无纺布面料输送入口(21)和无纺布面料输送出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2)内部设有用于对无纺布表面热熔胶粉进行加热熔融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3),所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3)固定安装在加热箱(2)内部,所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3)包括电加热模块(31)和油加热模块(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撒粉加热装置,包括机架(1)和固定在机架(1)上的加热箱(2),所述加热箱(2)的两侧设有无纺布面料输送入口(21)和无纺布面料输送出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2)内部设有用于对无纺布表面热熔胶粉进行加热熔融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3),所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3)固定安装在加热箱(2)内部,所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3)包括电加热模块(31)和油加热模块(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撒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模块(31)包括用于对无纺布表面热熔胶粉进行加热的电热管(311)、用于控制电热管加热功率的电加热控制模块(312)和用于为电热管(311)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313),所述电热管(311)通过电加热控制模块(312)与电源模块(3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无纺面料撒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311)包括多个水平平行的电加热支管,相邻两电加热支管通过U型连接管连接组成电热管组,每个电加热支管的中部设有若赶个向上折弯的U型凸起,U型凸起两端的水平段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油加热模块(32)穿插在电加热支管的中部U型凸起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富黄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