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扣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868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弹性材质一体成型所制,该扣具顶面形成一平台,该平台下方中心处延伸一柱体,该柱体顶部两侧处分别设有一左抵设部及一右抵设部,该左抵设部及右抵设部是相互对应,该柱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左钩部及一右钩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扣具结构所属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扣具结构,尤指一种可使计算机内部的零组件达到最佳扣固效果的新型扣具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的传统扣具结构,该扣具是台湾地区专利公报公告编号第443708号《扣件》的新型专利,该扣件10前端设有一卡掣部101,且在该卡掣部101后端与扣件10相接合处设有一卡固部102,并在前述扣件10后端设有一按压部103,此外,该按压部103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并弯折形成一抵紧部104,藉此,可使该扣件10卡固于计算机主机(图略)内的零组件11(如图2所示)等相关的构件上。由于趋势所驱,现今计算机主机追求轻薄短小,在空间的限制下,上述传统扣具10的抵紧部104在抵紧计算机主机内的零组件11上时,即形成一间隙12(如图2所示),容易导致空间的浪费。又,形成的该间隙12也导致抵紧面积缩小,所以,容易使计算机主机内的零组件11产生晃动。再者,该按压部103两端延伸弯折形成的抵紧部104是抵紧于计算机主机内的零组件11,但抵紧时,由于该抵紧部104经弯折挤压,容易使该抵紧部104凸出于零组件11之外(如图2所示),增加计算机主机升级的困难。所以,由上可知,上述传统的扣具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扣具结构,藉由该扣具的左抵-->设部及右抵设部达到增加抵设面积,使计算机内部的零组件达到最佳扣固效果。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扣具结构,可有效节省空间,方便使用者升级计算机主机内部的零组件,更符合现今计算机主机追求轻薄短小的流行趋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扣具结构,该扣具的形状可配合计算机内部的不同零组件而改变,方便使用者配合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弹性材质一体成型所制,该扣具顶面形成一平台,该平台下方中心处延伸一柱体,该柱体顶部两侧处分别设有一左抵设部及一右抵设部,该左抵设部及右抵设部是相互对应,该柱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左钩部及一右钩部;藉此,当该扣具与计算机内部的零组件扣合时,可达到最佳的扣固效果。其中该扣具的弹性材质是塑料。其中该柱体中心处可形成一凸缘,以增加整体的稳定性。其中该左抵设部及右抵设部是呈相对应的“L”、倒“V”、“ㄛ”或概呈“U”形。本技术是一种改进的扣具结构,该扣具是由塑料等弹性材质一体成型所制成,该扣具顶面形成一平台,该平台下方中心处延伸一柱体,该柱体顶部两侧处分别设有一左抵设部及一右抵设部,该左抵设部及右抵设部可呈相对应的“L”、倒“V”、“ㄛ”或概呈相对应的“U”形状,该柱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左钩部及一右钩部,藉以形成整体的扣具。下面配合附图和一较佳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扣具的立体图。图2是传统扣具的使用状态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与计算机内部零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与计算机内部零组件的使用状态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与计算机内部零组件的使用状态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改进的扣具结构,尤指一种可使计算机内部的零组件达到最佳扣固效果的新型结构,该第一实施例的扣具20是由塑料等弹性材质所制成,该扣具20是一体成型的,该扣具20顶面形成一平台21,该平台2I下方中心处延伸一柱体22,该柱体22顶部两侧处分别设有一左抵设23部及一右抵设部24,该左抵设部23及右抵设部24是呈相对应的“L”形状,该柱体22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左钩部25及一右钩部26,藉以形成整体的扣具20。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当使用者欲将扣具20与计算机(图略)内部的零组件30(如主机板、散热片及散热风扇等)连结时,即可利用该平台21将扣具20下压,使该平台21下方中心处延伸的柱体22穿设于零组件30的第一孔槽31(如图5所示)及第二孔槽32,藉以使该柱体22顶部两侧处的左抵设部23及右抵设部24抵设于零组件30延伸的凸耳34顶面,并使该左钩部23及右钩部24固定于零组件30的板体33底面上。由于该左抵设部23及右抵设部24是呈相对应的“L”形状,不仅可达-->到增加抵设凸耳34(如图4所示)的面积,并可有效节省空间,且该左、右抵设部23、24及左、右钩部25、26都具有适当的弹力,更可使整体的扣具20达到最佳扣固效果。另外,该左抵设部23及右抵设部24可呈相对应的倒“V”形状(如第二实施例的图6所示),也可概呈相对应的“U”形状(如第三实施例的图7所示),或呈相对应的“ㄛ”形状(如第四实施例的图8所示),藉以达到可广泛配合不同零组件30的目的。请参阅图9及图1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的剖视图,该柱体22中段处可形成一凸缘221,该凸缘221可卡固于零组件30的第二孔槽32内,藉以增加该扣具20整体的稳定性;其余连接方式及配置方法,均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故有关其整体结构及连结关系在此不再予以赘述。因此,依据本技术改进的扣具结构,至少具有以下诸多的优点:(1)藉由该扣具20的左抵设部23及右抵设部24达到增加抵设面积,使计算机内部的零组件30达到最佳扣固效果。(2)可有效节省空间,方便使用者升级计算机主机内部的零组件30,更符合现今计算机主机追求轻薄短小的流行趋势。(3)该扣具20的形状可配合计算机内部的不同零组件30而改变,方便使用者配合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由弹性材质一体成型所制,该扣具顶面形成一平台,该平台下方中心处延伸一柱体,该柱体顶部两侧处分别设有一左抵设部及一右抵设部,该左抵设部及右抵设部是相互对应,该柱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左钩部及一右钩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茂生
申请(专利权)人:品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