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946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包括高压油泵、高压油管、共轨管、喷油器和低压油路;所述高压油管包括高压油管进油管和高压油管出油管;所述低压油路包括低压输油泵和燃油精滤器;油箱为低压输油泵供油;所述低压输油泵通过第一供油管道与燃油精滤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燃油精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二供油管道后经油量计量单元进入高压油泵;所述高压油泵通过高压油管进油管后与共轨管进油口连接;所述共轨管出油口通过高压油管出油管与喷油器连接;所述喷油器通过燃油回油管与油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应多种工作环境,性能稳定,提高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性和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
本技术涉及柴油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
技术介绍
风冷柴油机广泛用于小型农业和工业机械的动力源,其结构简单,相对水冷柴油机其整机体积小,重量轻,热损失较小,无漏水风险,维修比较方便。但其性能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目前市场上风冷柴油机燃油系统多以机械泵燃油系统为主,性能标定比较粗糙,因此也决定了燃烧系统无法在多种环境温度下保持最优工作状态。燃油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有着关键影响,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客户对柴油机可靠性、经济性和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机械泵的风冷柴油机已无法满足法规和市场的要求,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在风冷柴油机上的应用也变的尤为迫切。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好的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包括高压油泵、高压油管、共轨管、喷油器和低压油路;所述高压油管包括高压油管进油管和高压油管出油管;所述低压油路包括低压输油泵和燃油精滤器;油箱为低压输油泵供油;所述低压输油泵通过第一供油管道与燃油精滤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燃油精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二供油管道后经油量计量单元进入高压油泵;所述高压油泵通过高压油管进油管后与共轨管进油口连接;所述共轨管出油口通过高压油管出油管与喷油器连接;所述喷油器通过燃油回油管与油箱连通;所述共轨管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共轨管通过限压阀与溢流罐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限压阀信号连接。作为对本技术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的改进:所述共轨管上沿着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三个进出油口,其中位于共轨管中间的进出油口作为进油口并通过高压油管进油管与高压油泵连接,另外两个进出油口作为出油口,每个出油口均通过高压油管出油管与喷油器连接,高压油管出油管和喷油器的数量均为两个。作为对本技术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罐包括溢流罐本体和连接管道,溢流罐本体的内腔通过连接管道后与共轨管的开口连接,连接处设置有限压阀;所述溢流罐本体内腔在相对于连接管道一侧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滑块的竖截面积与连接管道的内通道的竖截面积相同;所述弹性装置上固定设置有滑块,在弹性装置不受压时,滑块一部分位于溢流罐本体内腔中,滑块另一部分插入连接管道中,滑块可以在连接管道中滑动。作为对本技术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首端与弹性装置固定连接,滑块尾端四周设置有环形缺口。作为对本技术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缺口的长度为滑块总长度的一半。作为对本技术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罐本体与油箱连接。作为对本技术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弹性装置为弹簧。本技术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的技术优势为:(1)该供油系统可以实现燃油喷射的精准控制,可适应多种工作环境,性能稳定,提高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性和适应性。(2)采用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由电磁阀控制喷油,控制精度高,因此在柴油机运转范围内,循环喷油量变动小,各缸供油不均匀情况可得到改善,从而减轻柴油机的振动,提升柴油机的NVH性能。(3)通过限压阀限制共轨管中的机油压力,避免压力过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共轨管1与溢流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高压油泵6、高压油管、共轨管1、喷油器2和低压油路。高压油管包括高压油管进油管5和高压油管出油管4。低压油路包括低压输油泵10和燃油精滤器9。油箱为低压输油泵10供油,低压输油泵10通过第一供油管道11与燃油精滤器9的进口连接,燃油精滤器9的出口通过第二供油管道8后经油量计量单元7进入高压油泵6,高压油泵6通过高压油管进油管5后与共轨管1连接。共轨管1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8,压力传感器18用于实时测量共轨管1内的机油压力,并将压力信号反馈给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限压阀14的开启关闭。共轨管1上沿着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进出油口(图中为三个),其中位于共轨管1中间的进出油口作为进油口并通过高压油管进油管5与高压油泵6连接,另外两个进出油口作为出油口,每个出油口均通过高压油管出油管4与喷油器2连接,高压油管出油管4和喷油器2的数量均为两个。共轨管1一端开口,并通过限压阀14与溢流罐连接。溢流罐包括溢流罐本体12和连接管道13,溢流罐本体12的内腔通过连接管道13后与共轨管1的开口连接,连接处设置有限压阀14。溢流罐本体12内腔在相对于连接管道13一侧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弹性装置15,弹性装置15为弹簧等,弹性装置15上固定设置有滑块16,滑块16的竖截面积与连接管道13的内通道的竖截面积相同。在弹簧不受压时,滑块16一部分位于溢流罐本体12内腔中,滑块16另一部分插入连接管道13中,滑块16可以在连接管道13中滑动。溢流罐本体12还可以通过阀门与油箱连接,将溢流罐本体12中储存的机油回流到油箱中。滑块16首端与弹性装置15固定连接,滑块16尾端四周设置有环形缺口17,环形缺口17的长度为滑块16总长度的一半。在压力传感器18检测到共轨管1中的压力过大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限压阀14打开,共轨管1中的机油挤压滑块16,从而压缩弹性装置15,使得滑块16向溢流罐本体12内腔中滑动,直至环形缺口17与溢流罐本体12内腔连通,此时机油通过环形缺口17进入溢流罐本体12内腔中储存。在压力传感器18检测到共轨管1中的压力恢复正常后,电子控制单元在一定时间的延迟后控制限压阀14关闭,一定时间的延迟用于供滑块16复位。在压缩弹性装置15的弹力作用下,滑块16向连接管道13中滑动,恢复原位。喷油器2上开设有喷孔,喷孔中设置有电磁阀,可以通过电磁阀开启关闭喷油器2的喷孔。喷油器2通过燃油回油管3与油箱连通。发动机工作时,燃油由油箱通过低压输油泵10供油到燃油精滤器9中进行进一步过滤,精滤后的燃油流经油量计量单元7进入到高压油泵6内。高压油泵6由凸轮轴上油泵凸轮直接进行驱动产生高压燃油。高压油泵6输出的高压燃油经过高压油管进油管5进入到共轨管1中,共轨管1维持较高的燃油压力,共轨管1内燃油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油泵(6)、高压油管、共轨管(1)、喷油器(2)和低压油路;/n所述高压油管包括高压油管进油管(5)和高压油管出油管(4);/n所述低压油路包括低压输油泵(10)和燃油精滤器(9);/n油箱为低压输油泵(10)供油;所述低压输油泵(10)通过第一供油管道(11)与燃油精滤器(9)的进口连接;所述燃油精滤器(9)的出口通过第二供油管道(8)后经油量计量单元(7)进入高压油泵(6);所述高压油泵(6)通过高压油管进油管(5)后与共轨管(1)进油口连接;所述共轨管(1)出油口通过高压油管出油管(4)与喷油器(2)连接;所述喷油器(2)通过燃油回油管(3)与油箱连通;/n所述共轨管(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8);所述共轨管(1)通过限压阀(14)与溢流罐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8)与限压阀(14)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油泵(6)、高压油管、共轨管(1)、喷油器(2)和低压油路;
所述高压油管包括高压油管进油管(5)和高压油管出油管(4);
所述低压油路包括低压输油泵(10)和燃油精滤器(9);
油箱为低压输油泵(10)供油;所述低压输油泵(10)通过第一供油管道(11)与燃油精滤器(9)的进口连接;所述燃油精滤器(9)的出口通过第二供油管道(8)后经油量计量单元(7)进入高压油泵(6);所述高压油泵(6)通过高压油管进油管(5)后与共轨管(1)进油口连接;所述共轨管(1)出油口通过高压油管出油管(4)与喷油器(2)连接;所述喷油器(2)通过燃油回油管(3)与油箱连通;
所述共轨管(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8);所述共轨管(1)通过限压阀(14)与溢流罐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8)与限压阀(14)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轨管(1)上沿着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三个进出油口,其中位于共轨管(1)中间的进出油口作为进油口并通过高压油管进油管(5)与高压油泵(6)连接,另外两个进出油口作为出油口,每个出油口均通过高压油管出油管(4)与喷油器(2)连接,高压油管出油管(4)和喷油器(2)的数量均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红伟潘文东赵军贾渊黄亮羊海涛舒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舒迪赛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