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01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55
燃料供给装置具备:燃料泵;副箱(54),其用于积存燃料;泄放通路(178),其用于使从燃料泵喷出来的加压燃料的一部分返回副箱(54)内;以及燃料过滤器(67),其具有袋状的过滤器构件(75),该袋状的过滤器构件(75)设置于副箱(54)的底部且用于过滤要向燃料泵吸入的燃料。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使从泄放通路(178)喷出的加压燃料的流动变向的变向壁部(191),以使加压燃料不与过滤器构件(75)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供给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燃料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WO2017/141628公开一种现有型的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燃料泵、副箱、泄放通路以及燃料过滤器。燃料泵用于吸入燃料箱内的燃料且在升压了之后喷出。副箱用于积存燃料。泄放通路用于使从燃料泵喷出来的加压燃料的一部分返回副箱内。燃料过滤器具有袋状的过滤器构件,该袋状的过滤器构件设置于副箱的底部,且用于过滤要向燃料泵吸入的燃料。从泄放通路朝向过滤器构件喷出加压燃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根据WO2017/141628的燃料供给装置,过滤器构件有可能由于从泄放通路朝向过滤器构件喷出来的燃料而呈凹状变形。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抑制由从加压燃料返回通路喷出来的加压燃料导致的燃料过滤器的过滤器构件的变形。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述问题通过如下方案解决。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是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箱内的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燃料泵;副箱,其用于积存燃料;加压燃料返回通路,其用于使从所述燃料泵喷出来的加压燃料的一部分返回所述副箱内;以及燃料过滤器,其具有袋状的过滤器构件,该袋状的过滤器构件设置于所述副箱的底部且用于过滤要向所述燃料泵吸入的燃料,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使从所述加压燃料返回通路喷出的加压燃料的流动变向的壁构件,以使该加压燃料不与所述过滤器构件碰撞。根据上述方案,从加压燃料返回通路喷出的加压燃料的流动利用壁构件变向,从而能够避免加压燃料与燃料过滤器的过滤器构件直接碰撞。由此,能够抑制由从加压燃料返回通路喷出来的加压燃料导致的燃料过滤器的过滤器构件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泵单元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泵单元的俯视图。图5是局部剖切图4的泵单元来表示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图4的泵单元的左侧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4的泵单元的燃料接收筒部的侧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4的泵单元的泵壳体的喷出管部的顶端部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4的泵单元的泄放通路形成构件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图9的泄放通路形成构件的第2盖的变向壁部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且表示压力调节器的周边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设置于燃料箱,用于向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供给该燃料箱内的燃料,该燃料箱搭载于搭载有发动机的汽车等车辆。图1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燃料供给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该燃料供给装置的后视图。在图1~图3中,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位与车辆的各方位相对应。即,前后方向与车长方向相对应,左右方向与车宽方向相对应,上下方向与车高方向相对应。此外,对于燃料供给装置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也可以朝向任意的方向。(燃料箱)如图2所示,燃料箱10是具有上壁部11和底壁部12的空心的容器。在上壁部11形成有圆形孔状的开口部13。燃料箱10以上壁部11和底壁部12相对于车辆呈水平状态的方式搭载上壁部11和底壁部12。燃料箱10是树脂制的,根据箱内压的变化而变形(主要是在上下方向上膨胀和收缩)。在燃料箱10内积存有例如作为液体燃料的汽油。(燃料供给装置)如图1所示,燃料供给装置20具备凸缘单元22、接头构件24以及泵单元26。接头构件24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结于凸缘单元22。泵单元26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接头构件24。(凸缘单元22)凸缘单元22具备凸缘主体28。凸缘主体28将圆形板状的盖板部32形成为主体。凸缘主体28是树脂制的。如图2所示,在盖板部32的下表面呈同心状形成有短圆筒状的嵌合筒部33。在盖板部32的外周部形成有相对于嵌合筒部33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圆环板状的凸缘部34。如图1所示,在盖板部32设置有燃料喷出端口37、第1电连接器部38以及第2电连接器部39。燃料喷出端口37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盖板部32的直管状。另外,在两电连接器部38、39内配置有预定的根数的金属制端子。在凸缘主体28的后部形成有空心容器状的吸附罐部150。吸附罐部150的外形形成为与凸缘主体28呈同心状的大致半圆筒形状。在吸附罐部150内收纳有能够吸附在燃料箱10内产生的蒸发燃料、使所吸附的蒸发燃料脱离的吸附材料(例如活性炭)。在凸缘主体28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吸附罐部150内连通的蒸发端口151、大气端口152以及吹扫端口153。另外,在吸附罐部150的前侧呈左右对称状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左右一对固定侧轨道155(参照图2)。(接头构件24)如图2所示,接头构件24具有接头主体46、弹簧引导件47以及左右一对移动侧轨道157。接头主体46是树脂制的,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扁平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长带板状。在接头主体46的下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卡合轴孔50(参照图3)。另外,弹簧引导件47呈支柱状形成于接头主体46的中央部上。另外,两移动侧轨道157在接头构件24的上部的左右两侧部呈直线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两移动侧轨道157呈左右对称状形成于接头主体46。(接头构件24相对于凸缘单元22的组装)由金属制的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52与接头构件24的弹簧引导件47嵌合。在该状态下,接头构件24的两移动侧轨道157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在预定的范围内移动的方式与凸缘单元22的两固定侧轨道155卡合。即,接头构件24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结于凸缘单元22。另外,凸缘主体28和接头主体46利用弹簧52的弹性而被向分开方向施力。(泵单元26)如图2所示,泵单元26具有:副箱54、燃料测量器56、燃料泵58、泵壳体60、压力调节器62以及调节器壳体64。图4是表示泵单元的俯视图,图5是局部剖切该泵单元来表示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该泵单元左侧部的立体图。此外,在图4和图5中省略了燃料测量器56。(副箱54)如图5所示,副箱54具备副箱主体66、燃料过滤器67以及罩构件68。(副箱主体66)副箱主体66是树脂制的,形成为在下表面开口的倒浅箱状。副箱主体66形成为俯视时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四边形形状(参照图4)。在副箱主体66的上表面部的靠右的位置形成有四边形形状的开口孔70。在副箱主体66的上表面部的左后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大致方筒状的燃料接收筒部71(参照图6)。燃料接收筒部71的上表面开口。图7是表示燃料接收筒部的侧剖视图。如图7所示,在燃料接收筒部71内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空心圆筒状的引导筒部131。引导筒部131配置于燃料接收筒部71的左侧部内。引导筒部131的下表面在比副箱主体66的下表面高的位置处开口。引导筒部131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是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箱内的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n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n燃料泵;/n副箱,其用于积存燃料;/n加压燃料返回通路,其用于使从所述燃料泵喷出来的加压燃料的一部分返回所述副箱内;以及/n燃料过滤器,其具有袋状的过滤器构件,该袋状的过滤器构件设置于所述副箱的底部且用于过滤要向所述燃料泵吸入的燃料,/n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使从所述加压燃料返回通路喷出的加压燃料的流动变向的壁构件,以使该加压燃料不与所述过滤器构件碰撞。/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15 JP 2018-194220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是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箱内的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
燃料泵;
副箱,其用于积存燃料;
加压燃料返回通路,其用于使从所述燃料泵喷出来的加压燃料的一部分返回所述副箱内;以及
燃料过滤器,其具有袋状的过滤器构件,该袋状的过滤器构件设置于所述副箱的底部且用于过滤要向所述燃料泵吸入的燃料,
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使从所述加压燃料返回通路喷出的加压燃料的流动变向的壁构件,以使该加压燃料不与所述过滤器构件碰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加压燃料返回通路是使从所述燃料泵喷出来的加压燃料的一部分泄放的泄放通路,
具备形成所述泄放通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下游侧通路构件,
在所述下游侧通路构件形成有所述壁构件,
在所述下游侧通路构件形成有喷出利用所述壁构件变向后的加压燃料的加压燃料喷出口。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慎也吉田耕史中村聪志乡将之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