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供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9469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柴油供油系统,包括油箱、电喷点火机构、以及连接所述油箱和所述电喷点火机构的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包括穿设在排气消声器上的热交换管、连接所述热交换管和所述油箱的进油管、以及连接所述热交换管和所述电喷点火机构的出油管,所述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内管及套设于消声内管外的消声外管,所述消声外管的两端口收缩至与所述消声内管的端部闭合,所述热交换管沿所述消声内管的径向横穿所述消声内管和所述消声外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借助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对柴油进行加热,不对蓄电池造成损耗,不会提升整体能耗,能够满足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持续工作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供油系统
本技术涉及柴油
,特别涉及一种柴油供油系统。
技术介绍
柴油作为高速电喷发动机的燃料,低温时(如在靠近柴油凝点10℃以下时),柴油中的蜡质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析出,温度下降越多蜡质析出的也越多,在接近凝点3~6℃时,这些混浊物(石蜡结晶体)便聚合起来形成絮状,最终会使电喷点火机构的喷油嘴堵塞。另外,低温环境易造成电喷点火机构中的喷油嘴喷油雾化不良,会使喷油嘴喷出的柴油液滴与空气混合比下降,从而导致燃烧不完全且喷油嘴易形成积碳,严重影响发动机性能。为此,需要在柴油供给电喷点火机构之前对柴油进行预热,以有效解决上述喷油嘴堵塞、喷油雾化不良等问题。现有技术当中,目前多采用电加热油箱方式来对柴油进行预热,即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对油箱进行加热,以对油箱内的油进行预热,但由于油箱所含柴油较多,采用电加热柴油会对蓄电池损耗过大,大大提升整体能耗,不能满足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持续工作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供油系统,以解决现有对柴油进行预热的方式不能满足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持续工作的需求的技术问题。一种柴油供油系统,包括油箱、电喷点火机构、以及连接所述油箱和所述电喷点火机构的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包括穿设在排气消声器上的热交换管、连接所述热交换管和所述油箱的进油管、以及连接所述热交换管和所述电喷点火机构的出油管,所述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内管及套设于消声内管外的消声外管,所述消声外管的两端口收缩至与所述消声内管的端部闭合,所述热交换管沿所述消声内管的径向横穿所述消声内管和所述消声外管。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上设有至少一弯管部。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弯管部,所述弯管部置于所述消声内管和所述消声外管围成的消音空腔中。进一步地,所述消声内管上设有连通所述消音空腔的通孔。进一步地,各个所述弯管部均朝同一方向弯折延伸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为蛇形管。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穿出所述消声外管、并分别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在穿出所述消声外管的部位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密封所述热交换管和所述消声外管。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穿设在排气消声器上的热交换管,并使油箱供给电喷点火机构的柴油经过热交换管,当发动机起动后通过排气消声器排放废气的过程中会使消声器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油箱中的冷柴油通过进油管进入发动机排气消声器内部的热交换管中,柴油经过消声器中的热交换管得到加热,再通过出油管进入发动机电喷点火机构,加热后的柴油通过喷油嘴喷油,提升了雾化效果,提高了点火效率,使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柴油加热是借助废气热量,不对蓄电池造成损耗,不会提升整体能耗,能够满足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持续工作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柴油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柴油供油系统,包括油箱5、电喷点火机构4、以及连接油箱5和电喷点火机构4的供油管路,其中:供油管路包括穿设在排气消声器1上的热交换管2、连接热交换管2和油箱5的进油管6、以及连接热交换管2和电喷点火机构4的出油管3。则整个供油过程为:油箱5中的柴油通过进油管6进入排气消声器1内部的热交换管2中,再通过出油管3进入电喷点火机构4。由于当发动机起动后,会通过排气消声器1排放废气,在此过程中,高温废气会使排气消声器1内部温度迅速升高,因此柴油在经过热交换管2时,可以通过热交换管2与排气消声器1内部进行热交换,从而得到加热。具体地,排气消声器1包括消声内管101及套设于消声内管101外的消声外管102,消声外管102的两端口收缩至与消声内管101的端部闭合,以使消声内管101和消声外管102围成封闭的消音空腔103,热交换管2沿消声内管101的径向横穿消声内管101和消声外管102,热交换管2的两端部分穿出消声外管102、并分别与进油管6和出油管3连接。消声内管101上设有连通消音空腔103的通孔,以使废气能够进入消音空腔103,增大与热交换管2的接触面积,提升柴油的加热效果。此外,热交换管2在穿出消声外管102的部位设有密封套(图未示出),密封套密封热交换管2和消声外管102,避免废气通过热交换管2和消声外管102之间的缝隙向外泄露。在具体实施时,密封套可以为橡胶套或硅胶套,通过压迫变形来密贴热交换管2和消声外管102,达到密封效果。在其它实施例当中,热交换管2和消声外管102可以通过烧结、焊接等方式连为一体式结构,从而解决热交换管2和消声外管102之间的密封问题。为了提高柴油的加热效果,热交换管2上设有至少一弯管部201,弯管部201能够减缓柴油的流动速度、延长柴油在热交换管2上流动的时间,从而使柴油充分进行热交换,提高柴油的加热效果。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实施例当中,热交换管2的两端均设有弯管部201,弯管部201置于消声内管101和消声外管102围成的消音空腔103中,各个弯管部201均朝同一方向弯折延伸而成、或者也可以是相邻两个弯管部201朝不同的方向弯折延伸。在具体实施时,热交换管2具体可以选用蛇形管。需要说明的是,热交换管2上设置的弯管部201的数量取决于排气消声器1的大小,若排气消声器1的体积较大,则可以相应多设置几个弯管部201,反之若排气消声器1的体积较小,则可以相应少设置几个弯管部201。或者热交换管2上设置的弯管部201的数量也可以考虑柴油加热温度和流速等因素,满足柴油加热温度和流速要求即可。综上,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当中的柴油供油系统,通过设置穿设在排气消声器1上的热交换管2,并使油箱5供给电喷点火机构4的柴油经过热交换管2,当发动机起动后通过排气消声器1排放废气的过程中会使消声器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油箱5中的冷柴油通过进油管6进入发动机排气消声器1内部的热交换管2中,柴油经过消声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电喷点火机构、以及连接所述油箱和所述电喷点火机构的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包括穿设在排气消声器上的热交换管、连接所述热交换管和所述油箱的进油管、以及连接所述热交换管和所述电喷点火机构的出油管,所述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内管及套设于消声内管外的消声外管,所述消声外管的两端口收缩至与所述消声内管的端部闭合,所述热交换管沿所述消声内管的径向横穿所述消声内管和所述消声外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电喷点火机构、以及连接所述油箱和所述电喷点火机构的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包括穿设在排气消声器上的热交换管、连接所述热交换管和所述油箱的进油管、以及连接所述热交换管和所述电喷点火机构的出油管,所述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内管及套设于消声内管外的消声外管,所述消声外管的两端口收缩至与所述消声内管的端部闭合,所述热交换管沿所述消声内管的径向横穿所述消声内管和所述消声外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上设有至少一弯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弯管部,所述弯管部置于所述消声内管和所述消声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平丛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