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控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12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温控车辆座椅,是由靠背,底座,蛇形冷凝管,热泵,导热硅胶,水泵,控制装置所构成,水泵连接蛇形冷凝管,为冷凝管提供循环水源,蛇形冷凝管两端通过导热硅胶连接热泵,通过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给热泵工作,从而热泵根据信号制冷或者加热,使冷凝管加热或制冷效果最佳,保证冷凝管一直具有适宜的温度,让驾驶者和乘客具有最舒适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温控车辆座椅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温控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近年来经历持续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天气的严峻形势,座椅通风和座椅加热这两项既高端又实用并且还贴心的配置便成为了众人追逐的对象,目前,对于汽车座椅的加热多采用电阻加热丝,其缝合在座椅罩内,通过对加热电阻丝通电来进行加热,使座椅在短时间内逐渐升温,而通过在加热垫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则可以监控座椅温度的变化,从而控制加热丝的通电和断电,保持座椅加热的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座椅通风相较于座椅加热的内部构造则要复杂的多,需要在座椅坐垫和靠背上分别增加通风系统,利用风扇将空气吸入后导入通风层,然后经过在座椅的表面打孔,气流就能通过通风层向上渗透,吹向座椅表面。采用座椅通风和座椅加热技术的温控座椅,需要两套系统进行温度的控制,结构复杂,成本高。此外,在驾驶员或乘客离开车辆片刻时,此时车辆并未熄火,座椅温控装置可能依然工作,造成车辆能源的损失,因此智能控制座椅温控的工作,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智能温控车辆座椅。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温控车辆座椅,是由靠背,底座,冷凝管,热泵,水泵,控制装置构成;冷凝管及热泵位于底座内部,水泵位于座椅底部,水泵连接冷凝管,为冷凝管提供循环水源,冷凝管两端连接热泵,通过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给热泵及水泵工作,从而热泵根据信号制冷或者加热,使冷凝管加热或制冷效果最佳,保证冷凝管一直具有适宜的温度,让驾驶者和乘客具有最舒适的体验。具体的,冷凝管为蛇形结构,该结构能加大制冷或加热面积,使得温度控制更好,且冷凝管是多排均匀间隔分布,每排具有两个以上蛇形冷凝管,由于该分布,使得底座温度均匀。具体的,热泵通过导热硅胶连接冷凝管,该设置使得热泵温度的传导更加均匀。更具体的,通过在靠背上设置相同的冷凝管、热泵、水泵、控制装置结构,进一步提高温度适宜性。更具体的,座椅包括内嵌在底座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其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座椅上是否有人,一旦没人,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一旦没人,控制装置将停止热泵、水泵的工作。更具体的,底座上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装置来控制热泵加热或是制冷。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给热泵工作,从而热泵根据信号制冷或者加热,使冷凝管加热或制冷效果最佳,保证冷凝管一直具有适宜的温度,让驾驶者和乘客具有最舒适的体验;且首先通过判断座椅上是否有人,再来判断智能控制座椅温控装置是否工作,提高了工作性能,延长了温控装置寿命。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智能温控车辆座椅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温控车辆座椅,是由靠背1,底座2,冷凝管5,热泵3,水泵,控制装置构成;冷凝管5及热泵3位于底座内部,水泵位于座椅底部,水泵连接冷凝管5,为冷凝管5提供循环水源,冷凝管5两端连接热泵3,通过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来控制热泵及水泵工作,从而热泵根据信号制冷或者加热,水泵根据控制信号循环水源。冷凝管5为蛇形结构,该结构能加大制冷或加热面积,使得温度控制更好,且冷凝管是多排均匀间隔分布,每排具有两个以上蛇形冷凝管,由于该分布,使得底座温度均匀。热泵3通过导热硅胶4连接冷凝管5,该设置使得热泵3温度的传导更加均匀。通过在靠背上设置相同的冷凝管、热泵、水泵、控制装置结构,进一步提高温度适宜性。座椅包括内嵌在底座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其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座椅上是否有人,一旦没人,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一旦没人,控制装置将停止热泵、水泵的工作。底座上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装置来控制热泵加热或是制冷。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给热泵工作,从而热泵根据信号制冷或者加热,使冷凝管加热或制冷效果最佳,保证冷凝管一直具有适宜的温度,让驾驶者和乘客具有最舒适的体验;且首先通过判断座椅上是否有人,再来判断智能控制座椅温控装置是否工作,提高了工作性能,延长了温控装置寿命。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技术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温控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是由靠背(1),底座(2),冷凝管(5),热泵(3),水泵,控制装置构成;冷凝管(5)及热泵(3)位于底座内部,水泵位于座椅底部,水泵连接冷凝管(5),为冷凝管(5)提供循环水源,冷凝管(5)两端连接热泵(3),通过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来控制热泵及水泵工作,从而热泵根据信号制冷或者加热,水泵根据控制信号循环水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控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是由靠背(1),底座(2),冷凝管(5),热泵(3),水泵,控制装置构成;冷凝管(5)及热泵(3)位于底座内部,水泵位于座椅底部,水泵连接冷凝管(5),为冷凝管(5)提供循环水源,冷凝管(5)两端连接热泵(3),通过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来控制热泵及水泵工作,从而热泵根据信号制冷或者加热,水泵根据控制信号循环水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控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冷凝管(5)为蛇形结构,且冷凝管(5)是多排均匀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恒纪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