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12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包括座椅本体与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对称设置于座椅本体下方两侧,所述固定杆顶部开设有滑动槽、凹槽以及承接槽,所述滑动槽设置于固定杆中间,所述凹槽对称设置于滑动槽两侧,所述承接槽设置于凹槽与滑动槽之间,所述固定杆内部开设有缓冲槽,且所述缓冲槽与滑动槽相连通,所述座椅本体底部设置有滑动杆、支撑杆以及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更加方便且简单的将座椅本体与固定杆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并且通过加设的弹簧以及滑动杆,能够对座椅本体起到一定的前后缓冲效果,降低汽车在启动以及停止时对乘客造成的影响,使乘客在乘坐时更加的舒适,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属于座椅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其中对于汽车的座椅,要能够方便对其进行连接安装,并且汽车有时候因为突然停止,使乘客前倾,有时候也因为汽车的突然加速,人体向后仰而感觉到不舒适,为此,提供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包括座椅本体与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对称设置于座椅本体下方两侧,所述固定杆顶部开设有滑动槽、凹槽以及承接槽,所述滑动槽设置于固定杆中间,所述凹槽对称设置于滑动槽两侧,所述承接槽设置于凹槽与滑动槽之间,所述固定杆内部开设有缓冲槽,且所述缓冲槽与滑动槽相连通,所述座椅本体底部设置有滑动杆、支撑杆以及滚轮,所述滑动杆底端贯穿滑动槽设置于缓冲槽内,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弹簧以及连接板,所述弹簧以及连接板均对称设置于滑动杆两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固定杆以及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与固定杆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条形口以及第二条形口,且所述第一条形口与缓冲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条形口与凹槽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条形口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栓,且所述第一固定栓栓尾贯穿第一条形口与滑动杆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前侧设置有推杆,且所述推杆前端贯穿第一条形口设置于固定杆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条形口内设置有第二固定栓,且所述第二固定栓栓尾贯穿第二条形口与支撑杆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底端设置于承接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能够更加方便且简单的将座椅本体与固定杆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并且通过加设的弹簧以及滑动杆,能够对座椅本体起到一定的前后缓冲效果,降低汽车在启动以及停止时对乘客造成的影响,使乘客在乘坐时更加的舒适。2、通过设置承接槽以及滚轮,能够在不影响座椅本体前后缓冲的同时,加强对座椅本体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栓以及第二固定栓,能够分别对滑动杆以及支撑杆进行限制,更好的将座椅本体与固定杆之间进行连接固定,通过设置推杆,能够对连接板进行推动,方便将滑动杆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之间,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的固定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的固定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的滑动杆连接示意图;图中标号:1、座椅本体;2、固定杆;3、滑动槽;4、凹槽;5、承接槽;6、缓冲槽;7、滑动杆;8、支撑杆;9、滚轮;10、弹簧;11、连接板;12、第一条形口;13、第二条形口;14、第一固定栓;15、推杆;16、第二固定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包括座椅本体1与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对称设置于座椅本体1下方两侧,所述固定杆2顶部开设有滑动槽3、凹槽4以及承接槽5,所述滑动槽3设置于固定杆2中间,所述凹槽4对称设置于滑动槽3两侧,所述承接槽5设置于凹槽4与滑动槽3之间,所述固定杆2内部开设有缓冲槽6,且所述缓冲槽6与滑动槽3相连通,所述座椅本体1底部设置有滑动杆7、支撑杆8以及滚轮9,所述滚轮9底端设置于承接槽5内,所述滑动杆7底端贯穿滑动槽3设置于缓冲槽6内,所述缓冲槽6内设置有弹簧10以及连接板11,所述弹簧10以及连接板11均对称设置于滑动杆7两侧,所述弹簧10两端分别与固定杆2以及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设置于凹槽4内。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杆2与固定杆2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条形口12以及第二条形口13,且所述第一条形口12与缓冲槽6相连通,所述第二条形口13与凹槽4相连通,所述第一条形口12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栓14,且所述第一固定栓14栓尾贯穿第一条形口12与滑动杆7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11前侧设置有推杆15,且所述推杆15前端贯穿第一条形口12设置于固定杆2外侧,对连接板11进行推动,方便将滑动杆7设置在两个连接板11之间,所述第二条形口13内设置有第二固定栓16,且所述第二固定栓16栓尾贯穿第二条形口13与支撑杆8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栓14以及第二固定栓16,能够分别对滑动杆7以及支撑杆8进行限制,更好的将座椅本体1与固定杆2之间进行连接固定。本技术工作原理:通过推杆15对连接板11进行操作,将支撑杆8设置于凹槽4内、滚轮9底部设置于承接槽5内以及滑动杆7底端贯穿滑动槽3设置于缓冲槽6内,同时使滑动杆7处于两个连接板11之间,使用第一固定栓14以及第二固定栓16,分别对滑动杆7以及支撑杆8进行限制,更好的将座椅本体1与固定杆2之间进行连接固定,设置承接槽5以及滚轮9,能够在不影响座椅本体1前后缓冲的同时,加强对座椅本体1的支撑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更加方便且简单的将座椅本体1与固定杆2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对座椅本体1起到一定的前后缓冲效果,降低汽车在启动以及停止时对乘客造成的影响,使乘客在乘坐时更加的舒适。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包括座椅本体(1)与固定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对称设置于座椅本体(1)下方两侧,所述固定杆(2)顶部开设有滑动槽(3)、凹槽(4)以及承接槽(5),所述滑动槽(3)设置于固定杆(2)中间,所述凹槽(4)对称设置于滑动槽(3)两侧,所述承接槽(5)设置于凹槽(4)与滑动槽(3)之间,所述固定杆(2)内部开设有缓冲槽(6),且所述缓冲槽(6)与滑动槽(3)相连通,所述座椅本体(1)底部设置有滑动杆(7)、支撑杆(8)以及滚轮(9),所述滑动杆(7)底端贯穿滑动槽(3)设置于缓冲槽(6)内,所述缓冲槽(6)内设置有弹簧(10)以及连接板(11),所述弹簧(10)以及连接板(11)均对称设置于滑动杆(7)两侧,所述弹簧(10)两端分别与固定杆(2)以及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设置于凹槽(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包括座椅本体(1)与固定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对称设置于座椅本体(1)下方两侧,所述固定杆(2)顶部开设有滑动槽(3)、凹槽(4)以及承接槽(5),所述滑动槽(3)设置于固定杆(2)中间,所述凹槽(4)对称设置于滑动槽(3)两侧,所述承接槽(5)设置于凹槽(4)与滑动槽(3)之间,所述固定杆(2)内部开设有缓冲槽(6),且所述缓冲槽(6)与滑动槽(3)相连通,所述座椅本体(1)底部设置有滑动杆(7)、支撑杆(8)以及滚轮(9),所述滑动杆(7)底端贯穿滑动槽(3)设置于缓冲槽(6)内,所述缓冲槽(6)内设置有弹簧(10)以及连接板(11),所述弹簧(10)以及连接板(11)均对称设置于滑动杆(7)两侧,所述弹簧(10)两端分别与固定杆(2)以及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8)设置于凹槽(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座椅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与固定杆(2)相背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恒纪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