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74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损失增大并且能够抑制夹杂物从制动器容纳空间流向其他容纳空间的驱动装置。一种驱动装置(1),其具备马达(12)、制动器(14)、检测部(18)、外壳(11)及相对于外壳进行旋转的旋转轴部(13、16c),容纳制动器的构成部件的制动器容纳空间(W2)与容纳检测部的构成部件的检测部容纳空间(W1)彼此连通。驱动装置在制动器容纳空间与检测部容纳空间之间具备阻碍夹杂物流通的第1阻碍壁(31),第1阻碍壁(31)具有支承于外壳侧的第1固定壁(31A)和支承于旋转轴部侧的第1旋转壁(31B),在第1固定壁与第1旋转壁之间设置有间隙(G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12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225118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
技术介绍
,示出了一种驱动装置,其在制动器容纳空间与编码器容纳空间之间具有防止粉尘移动的屏蔽壁。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一种驱动装置,其未设置有屏蔽壁,取而代之具备使风流向光学式编码器以防止粉尘附着的径流式风扇。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25064号公报若像上述驱动装置那样设置防止粉尘从制动器容纳空间向其他容纳空间侵入的屏蔽壁,则会出现在屏蔽壁与旋转轴部的接触部分产生滑动阻力损失的问题。并且,若设置电力驱动的机构来代替屏蔽壁,则会出现由于其驱动而产生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损失的增大并且能够抑制夹杂物从制动器容纳空间流向其他容纳空间的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具备马达、制动器、检测部、容纳所述马达、所述制动器及所述检测部的构成部件的外壳以及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旋转的旋转轴部,容纳所述制动器的构成部件的制动器容纳空间与容纳所述检测部的构成部件的检测部容纳空间彼此连通,其中,在所述制动器容纳空间与所述检测部容纳空间之间具备阻碍夹杂物流通的第1阻碍壁,所述第1阻碍壁具有支承于所述外壳侧的第1固定壁和支承于所述旋转轴部侧的第1旋转壁,在所述第1固定壁与所述第1旋转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具备马达、制动器、容纳所述马达及所述制动器的构成部件的外壳以及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旋转的旋转轴部,容纳所述马达的构成部件的马达容纳空间与容纳所述制动器的构成部件的制动器容纳空间彼此连通,其中,在所述马达容纳空间与所述制动器容纳空间之间具备阻碍夹杂物流通的第2阻碍壁,所述第2阻碍壁具有支承于所述外壳侧的第2固定壁和支承于所述旋转轴部侧的第2旋转壁,在所述第2固定壁与所述第2旋转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损失增大,并且能够抑制夹杂物从制动器容纳空间流向其他容纳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放大表示制动器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1固定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1阻碍壁的变形例1的图。图6是表示第1阻碍壁的变形例2的图。图中:1-驱动装置,11-外壳,11c1-配线引出孔,11d3、11e2-散热片部,12-马达,12a-定子,12b-转子,13-转子轴,14-制动器,14a-轮毂部件,14b-转子,14c-衔铁,14d-电磁线圈,14e-板,14f-内衬(lining),14g-框架,15-减速机构,16-输出部件,17-电路部,18-检测部,18A-输入侧旋转检测器,18B-输出侧旋转检测器,21~24-轴承,25-密封件,26-套管,31-第1阻碍壁,31A、31C、31E-第1固定壁,31A1、31C1-盘部,31A3、31C2、31C3-突出部(第1固定侧突出部),31A4-配线容纳部,31B、31D、31F-第1旋转壁,31B1、31D1-盘部,31B2、31D2~31D4-突出部(第1旋转侧突出部),32-第2阻碍壁,32A-第2固定壁,32A1-盘部,32A4-突出部(第2固定侧突出部),32B-第2旋转壁,32B1-盘部,32B2-突出部(第2旋转侧突出部),G1~G4-间隙,H1-夹杂物容纳部,X1-开口部,S1~S4-制动器的构成部件中的沿轴向及周向这两个方向扩展的面,SL1、SL2-斜面,W1-检测部容纳空间,W2-制动器容纳空间,W3-马达容纳空间,201-支承部件,202-对象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放大表示制动器部分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为输出旋转动力的装置,其用途并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用作与人协作进行作业的协作机器人的关节驱动装置。以下,将沿中心轴O1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中心轴O1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O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中心轴O1为输出部件16的轴部16c及转子轴13的中心轴。另外,在中心轴O1的轴向上,将输出部件16所在的一侧(图1的左方)称为输出侧,将与其相反的一侧(图1的右方)称为输出相反侧或输入侧。驱动装置1具备:连结于装置外的支承部件201上的外壳11、产生旋转动力的马达(电动马达)12、通过马达12而输入转矩的转子轴13、能够给转子轴13赋予制动力的制动器14、对转子轴13的旋转运动进行减速的减速机构15、向装置的外部(对象部件202)输出被减速机构15减速后的旋转运动的输出部件16、搭载有电气电路的电路部17以及检测转子轴13及输出部件16的旋转的检测部18。电路部17包括搭载有马达12的驱动电路的马达驱动基板和搭载有检测部18的检测电路的编码器基板。检测部18包括检测转子轴13的旋转的输入侧旋转检测器18A和检测输出部件16的旋转的输出侧旋转检测器18B。从输出侧朝向输出相反侧依次排列配置有减速机构15、马达12、制动器14、检测部18以及电路部17。在外壳11与旋转轴部(转子轴13、起振体15a或轴部16c)之间设置有容纳检测部18的构成部件的检测部容纳空间W1、容纳制动器14的构成部件的制动器容纳空间W2及容纳马达12的构成部件的马达容纳空间W3。而且,在驱动装置1的检测部容纳空间W1与制动器容纳空间W2之间具备阻碍夹杂物流通的第1阻碍壁31,在制动器容纳空间W2与马达容纳空间W3之间具备阻碍夹杂物流通的第2阻碍壁32。外壳11包括彼此连结在一起的中空筒状或环状的部件11a~11g,且其连结并支承于装置外的支承部件201上。以下,对部件11a~11g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说明,但是外壳11并不只限于该具体例。部件11a在输出相反侧覆盖轴部16c的一端部周边。部件11a具有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部件11a的贯穿孔与轴部16c的贯穿孔连通。部件11a从轴向抵接于轴承21的外圈。部件11a经由螺栓(连结部件)连结于部件11b。部件11b从径向及轴向上的输出相反侧覆盖电路部17,并且内嵌有轴承21的外圈,并且经由螺栓连结于部件11c。部件11c位于检测部18的径向外侧,并且从径向覆盖检测部18。部件11c经由螺栓与部件11b及部件11d连结。在部件11c的周向上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引出马达12及制动器14的配线的配线引出孔11c1。部件11d位于制动器14的径向外侧,且从径向覆盖制动器14,并且支承制动器14的固定侧的部件。部件11d具有向输出相反侧突出的环状突出部11dt。环状突出部11dt的直径小于部件11d的最大外径,其嵌入(锁扣嵌合)于部件11c中。部件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装置,其具备马达、制动器、检测部、容纳所述马达、所述制动器及所述检测部的构成部件的外壳以及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旋转的旋转轴部,容纳所述制动器的构成部件的制动器容纳空间与容纳所述检测部的构成部件的检测部容纳空间彼此连通,所述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制动器容纳空间与所述检测部容纳空间之间具备阻碍夹杂物流通的第1阻碍壁,/n所述第1阻碍壁具有支承于所述外壳侧的第1固定壁和支承于所述旋转轴部侧的第1旋转壁,在所述第1固定壁与所述第1旋转壁之间设置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3 JP 2019-2251181.一种驱动装置,其具备马达、制动器、检测部、容纳所述马达、所述制动器及所述检测部的构成部件的外壳以及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旋转的旋转轴部,容纳所述制动器的构成部件的制动器容纳空间与容纳所述检测部的构成部件的检测部容纳空间彼此连通,所述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动器容纳空间与所述检测部容纳空间之间具备阻碍夹杂物流通的第1阻碍壁,
所述第1阻碍壁具有支承于所述外壳侧的第1固定壁和支承于所述旋转轴部侧的第1旋转壁,在所述第1固定壁与所述第1旋转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壁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第1固定侧突出部,
所述第1旋转壁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第1旋转侧突出部,
在所述第1固定侧突出部与所述第1旋转侧突出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侧突出部、所述第1旋转侧突出部或这两个突出部朝向所述制动器容纳空间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阻碍壁的所述间隙相对于与所述第1阻碍壁相邻的所述制动器的构成部件中的沿轴向及周向这两个方向扩展的面在径向上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阻碍壁具有容纳所述夹杂物的夹杂物容纳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壁具有配线容纳部,在所述配线容纳部与所述外壳之间容纳配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容纳所述马达的构成部件的马达容纳空间与所述制动器容纳空间彼此连通,
在所述马达容纳空间与所述制动器容纳空间之间具备阻碍夹杂物流通的第2阻碍壁,
所述第2阻碍壁具有支承于所述外壳侧的第2固定壁和支承于所述旋转轴部侧的第2旋转壁,在所述第2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泽俊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