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车辆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28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车辆控制系统,能够抑制车辆的蓄电池剩余量的减少而测定车辆与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车辆控制装置具备: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其识别蓄电池的剩余量;和距离测定控制部,其在车辆通信控制部与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建立中,根据由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蓄电池的剩余量来切换第1测距模式与第2测距模式,测定车辆终端间距离,该第1测距模式为,与从便携终端发送的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无关地,通过距离测定部反复测定车辆终端间距离,该第2测距模式为,响应于从便携终端发送的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通过距离测定部测定车辆终端间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车辆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记录有控制用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一种通过在车辆中具备安全装置及室内读写器而能够利用车辆钥匙及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进行车辆的操作的车辆控制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车辆控制系统中,安全装置在车辆外的通信区内在车辆钥匙的认证成功时,允许利用车辆钥匙进行门锁的上锁开锁。并且,安全装置在车辆内的通信区内在车辆钥匙的认证成功时,允许利用车辆钥匙进行发动机的起动。此外,室内读写器在与带入车内的便携终端之间在通过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的认证成功时,允许利用便携终端进行车辆的操作(门锁的上锁开锁、发动机的起动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49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现有的车辆控制系统中,利用便携终端进行的车辆的操作能够在将便携终端带入车内的情况下进行,但与车辆钥匙同样,针对便携终端,也期望能够从车外进行车辆的操作。而且,针对车辆钥匙,通过LF(长波)与UHF(极超短波)的组合,能够以比较低的消耗电力对车辆与车辆钥匙间的距离进行测定,允许利用车辆钥匙进行车辆的操作,与距离测定相伴的车辆的蓄电池剩余量的减少程度较小。因此,即便在能够利用便携终端从车外进行车辆的操作的情况下,也期望抑制因车辆与便携终端间的距离测定而造成的车辆的蓄电池剩余量的减少。<br>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抑制车辆的蓄电池剩余量的减少而测定车辆与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的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记录有控制用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车辆控制系统。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1方案,举出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具备:车辆通信控制部,其在由车辆的利用者使用的便携终端位于距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内的车外通信区内的情况下,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距离测定部,其测定所述车辆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即车辆终端间距离;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其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的剩余量;以及距离测定控制部,其在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建立中,根据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来切换第1测距模式与第2测距模式,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其中,所述第1测距模式为,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对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无关地,通过所述距离测定部反复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所述第2测距模式为,响应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对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所述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通过所述距离测定部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在上述车辆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切换第3测距模式、所述第1测距模式和所述第2测距模式,进行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或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的限制,其中,所述第3测距模式是限制所述距离测定部对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的模式。在上述车辆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为第1判定剩余量以上时,通过所述第1测距模式来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比所述第1判定剩余量少且为第2判定剩余量以上时,通过所述第2测距模式来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比所述第2判定剩余量少时,通过所述第3测距模式来限制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在上述车辆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电子钥匙应用起动识别部,该电子钥匙应用起动识别部识别在所述便携终端中用于作为所述车辆的电子钥匙而发挥功能的电子钥匙应用为起动中的情况,即便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为所述第2判定剩余量以下,当通过所述电子钥匙应用起动识别部识别出在所述便携终端中所述电子钥匙应用为起动中时,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也进行基于所述第1测距模式或所述第2测距模式的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在上述车辆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使用估计时间段设定部,该使用估计时间段设定部设定被估计为所述利用者使用所述车辆的期间、即使用估计时间段,即便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为所述第2判定剩余量以下,在所述使用估计时间段内,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也进行基于所述第1测距模式或所述第2测距模式的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在上述车辆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上锁解锁时刻识别部,该上锁解锁时刻识别部识别所述车辆被解锁或上锁的时刻,所述使用估计时间段设定部基于由所述上锁解锁时刻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车辆被解锁或上锁的时刻,设定所述使用估计时间段。在上述车辆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日程信息取得部,该日程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所述利用者的行动预定的日程信息,所述使用估计时间段设定部基于由所述日程信息取得部取得的所述日程信息,设定所述使用估计时间段。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2方案,举出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是由车辆控制装置执行的车辆控制方法,该车辆控制装置与由车辆的利用者使用的便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其中,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车辆通信控制步骤,在所述便携终端位于距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内的车外通信区内的情况下,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距离测定步骤,测定所述车辆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即车辆终端间距离;蓄电池剩余量识别步骤,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的剩余量;以及距离测定控制步骤,在基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步骤进行的所述车辆控制装置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建立中,根据通过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步骤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切换第1测距模式与第2测距模式,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其中,所述第1测距模式为,与基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步骤的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无关地,通过所述距离测定步骤反复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所述第2测距模式为,响应于基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步骤的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所述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通过所述距离测定步骤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3方案,举出一种记录介质,其记录了由车辆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用程序,该车辆控制装置与由车辆的利用者使用的便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控制用程序使所述车辆控制装置作为车辆通信控制部、距离测定部、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和距离测定控制部来发挥功能,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在所述便携终端位于距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内的车外通信区内的情况下,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所述距离测定部测定所述车辆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即车辆终端间距离,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的剩余量,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在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建立中,根据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来切换第1测距模式与第2测距模式,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其中,所述第1测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中,/n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具备:/n车辆通信控制部,其在由车辆的利用者使用的便携终端位于距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内的车外通信区内的情况下,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n距离测定部,其测定所述车辆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即车辆终端间距离;/n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其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的剩余量;以及/n距离测定控制部,其在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建立中,根据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来切换第1测距模式与第2测距模式,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其中,所述第1测距模式为,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对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无关地,通过所述距离测定部反复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所述第2测距模式为,响应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对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所述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通过所述距离测定部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7 JP 2019-2271161.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具备:
车辆通信控制部,其在由车辆的利用者使用的便携终端位于距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内的车外通信区内的情况下,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
距离测定部,其测定所述车辆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即车辆终端间距离;
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其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的剩余量;以及
距离测定控制部,其在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建立中,根据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来切换第1测距模式与第2测距模式,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其中,所述第1测距模式为,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对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无关地,通过所述距离测定部反复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所述第2测距模式为,响应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对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所述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通过所述距离测定部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切换第3测距模式、所述第1测距模式和所述第2测距模式,进行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或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的限制,其中,所述第3测距模式是限制所述距离测定部对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为第1判定剩余量以上时,通过所述第1测距模式来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
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比所述第1判定剩余量少且为第2判定剩余量以上时,通过所述第2测距模式来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
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比所述第2判定剩余量少时,通过所述第3测距模式来限制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具备电子钥匙应用起动识别部,该电子钥匙应用起动识别部识别在所述便携终端中用于作为所述车辆的电子钥匙而发挥功能的电子钥匙应用为起动中的情况,
即便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为所述第2判定剩余量以下,当通过所述电子钥匙应用起动识别部识别出在所述便携终端中所述电子钥匙应用为起动中时,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也进行基于所述第1测距模式或所述第2测距模式的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具备使用估计时间段设定部,该使用估计时间段设定部设定使用估计时间段,该使用估计时间段是被估计为所述利用者使用所述车辆的期间,
即便在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为所述第2判定剩余量以下,在所述使用估计时间段内,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也进行基于所述第1测距模式或所述第2测距模式的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具备上锁解锁时刻识别部,该上锁解锁时刻识别部识别所述车辆被解锁或上锁的时刻,
所述使用估计时间段设定部基于由所述上锁解锁时刻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车辆被解锁或上锁的时刻,设定所述使用估计时间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具备日程信息取得部,该日程信息取得部取得包括所述利用者的行动预定的日程信息,
所述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哲史李圣勲山根克靖比良正和山口文彰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