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15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和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和后视镜安装部,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后视镜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后视镜安装部包括:后视镜安装板和安装支脚,所述后视镜安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且适于安装后视镜,所述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并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延伸,所述安装支脚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总成,该车门总成的结构强度高,能够有效地满足后视镜对安装强度的需求,使后视镜可以安装在车辆腰线的下侧,从而提高驾驶舱内成员观察后视镜的视野性,提高车内光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传统车辆的后视镜设置在腰线的上方,但驾驶舱内成员的视野性差,车辆光亮度低,难以清晰的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因此将后视镜设置在车辆腰线下侧成为设计趋势,但后视镜安装点难以满足后视镜安装强度的需求,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该车门总成的结构强度高,能够有效地满足后视镜对安装强度的需求,使后视镜可以安装在车辆腰线的下侧,从而提高驾驶舱内成员观察后视镜的视野性,提高车内光亮度。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门总成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和后视镜安装部,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后视镜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后视镜安装部包括:后视镜安装板和安装支脚,所述后视镜安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且适于安装后视镜,所述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并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延伸,所述安装支脚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该车门总成设置有后视镜安装部,后视镜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支脚,安装支脚朝向车门内板延伸并与车门内板固定,通过在后视镜安装部上设置安装支脚,使后视镜安装部在与车门外板固定的同时与车门内板固定,提高了后视镜安装部与车门的连接强度,使车门总成满足了后视镜对安装强度的需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门外板上设有朝向内侧凹陷的腰线延伸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位于所述腰线延伸部下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支脚构造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支脚包括:第一安装支脚和第二安装支脚,所述第一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的上边沿且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延伸并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的下边沿且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延伸并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安装支脚包括:第三安装支脚,所述第三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前边沿且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前侧延伸并与所述车门内板前端面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安装支脚均包括:连接板和固定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外周沿且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延伸;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自由端且与所述车门内板面面贴合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支脚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支脚和/或所述第三安装支脚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加强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门外板包括:车门外板本体和外板加强板,所述外板加强板设置于所述车门外板本体内侧且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门内板包括:车门内板本体和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设置于所述车门内板本体外侧且与所述固定板面面贴合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门外板本体上设置有适于后视镜穿过的第一过孔,所述外板加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孔正对的第二过孔,所述后视镜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过孔正对的第三过孔。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车门总成,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车门总成,车门总成能够满足后视镜设置在车辆腰线的下侧的强度需求,提高车辆驾驶舱内成员观察后视镜的视野范围,提高了车内的光亮度,因此提升了车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后视镜安装部与车门内板的装配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后视镜安装部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车门总成的剖视总图。附图标记:车门总成100,车门外板110,车门外板本体111,第一过孔111a,车门外板加强板112,车门内板120,车门内板本体121,车门内板加强板122,后视镜安装部130,后视镜安装板131,第一安装支脚132a,第二安装支脚132b,第三安装支脚132c,连接板132d,固定板132e,第三过孔132f,腰线延伸部140,加强件101,安装孔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相关技术中,传统车辆的后视镜设置在腰线的上方,但驾驶舱内成员的视野性差,车辆光亮度低,难以清晰的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因此将后视镜设置在车辆腰线下侧成为设计趋势,但后视镜安装点难以满足后视镜安装强度的需求,存在改进空间。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100。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100包括车门外板110、车门内板120和后视镜安装部130,车门内板120与车门外板110限定出容纳空间;后视镜安装部13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后视镜安装部130包括:后视镜安装板131和安装支脚,后视镜安装板131与车门外板110固定且适于安装后视镜,安装支脚设置于后视镜安装板131并朝向车门内板120延伸,安装支脚与车门内板120固定。后视镜安装部130设置在车门内板120和车门外板110之间,后视镜安装板131与安装支脚构成后视镜安装部130,其中,后视镜安装板131与安装支脚固定连接,后视镜安装板131固定在车门外板110上,安装支脚与车门内板120固定;即后视镜安装板131和安装支脚分别与车门外板110和车门内板120固定,以提高后视镜安装部130与车门连接的可靠性,后视镜安装在后视镜安装部130上,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后视镜由于与车门总成100连接不稳定而造成的意外脱落。进一步地,安装支脚朝向车门内板120延伸并与车门内板120连接,以增大后视镜安装部130与车门的连接面积,提高后视镜安装部130与车门的连接强度。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100,该车门总成100设置有后视镜安装部130,后视镜安装部130上设置有安装支脚,安装支脚朝向车门内板120延伸并与车门内板120固定,通过在后视镜安装部130上设置安装支脚,使后视镜安装部130在与车门外板110固定的同时与车门内板120固定,提高了后视镜安装部130与车门的连接强度,使车门总成100满足了后视镜对安装强度的需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车门外板110上设有朝向内侧凹陷的腰线延伸部140,后视镜安装部130位于腰线延伸部140下侧。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限定出容纳空间;/n后视镜安装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后视镜安装部包括:后视镜安装板和安装支脚,所述后视镜安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且适于安装后视镜,所述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并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延伸,所述安装支脚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限定出容纳空间;
后视镜安装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后视镜安装部包括:后视镜安装板和安装支脚,所述后视镜安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固定且适于安装后视镜,所述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并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延伸,所述安装支脚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外板上设有朝向内侧凹陷的腰线延伸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位于所述腰线延伸部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脚构造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支脚包括:
第一安装支脚,所述第一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的上边沿且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延伸并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
第二安装支脚,所述第二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的下边沿且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延伸并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支脚包括:
第三安装支脚,所述第三安装支脚设置于所述后视镜安装板前边沿且朝向所述车门内板前侧延伸并与所述车门内板前端面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双燕李云端段兴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