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封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47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8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载体、第二壳体、第二载体以及混合组件。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第三壳体、第三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载体的下游的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螺旋片。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螺旋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提高了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均匀性;另外,通过设置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提高了所述第三载体组件的拆卸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后处理封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尾气后处理封装通常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柴油颗粒捕集器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剂等等。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柴油颗粒捕集器在工作一定的时间后需要清理,否则容易造成系统背压增大,增加油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效果较好且易于拆卸的尾气后处理封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并排布置的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载体以及沿尾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上游的混合组件;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第三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中的第三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载体的下游的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螺旋片,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螺旋片,所述第一载体、所述第三载体、所述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以及所述第二载体沿所述尾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布。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地且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径向密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的密封元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壳体设有用以导引所述第三壳体的喇叭口,所述密封元件为石墨垫片,所述石墨垫片定位在所述喇叭口内,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上的环形定位凸肋,所述环形定位凸肋与所述石墨垫片相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混合器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中心筒,所述第一螺旋片设有收容所述第一中心筒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螺旋片的外边缘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相连通的气流穿孔,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将从所述气流穿孔中流出的气流导向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一导流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四壳体,所述第二混合器固定在所述第四壳体内,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中心筒,所述第二螺旋片设有收容所述第二中心筒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螺旋片的外边缘固定于所述第四壳体的内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壳体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通过V形卡箍可拆卸地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的端盖,所述端盖设有向所述第一中心筒凸出的弧形导流凸起。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呈U形,所述第一载体为柴油氧化催化器,所述第二载体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所述第三载体为柴油颗粒捕集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向所述第三壳体凸出的若干定位凸包,所述若干定位凸包用以与所述第三壳体相抵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提高了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均匀性;另外,通过设置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提高了所述第三载体组件的拆卸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右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后处理封装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沿图2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后处理封装去除第四壳体以及V形卡箍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中第一混合器、第二混合器以及导流板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其包括第一壳体1、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的第一载体11、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连通的气流进口10、与所述第一壳体1并排布置的第二壳体2、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2中的第二载体21、沿尾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载体21的上游的混合组件4、沿所述第一壳体1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中的第三载体组件3、以及与所述第二壳体2相连通的气流出口20。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包括第三壳体31、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31中的第三载体32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载体32的下游的第一混合器5。所述混合组件4设有第二混合器6以及第四壳体7,所述第二混合器6固定在所述第四壳体7内。所述气流进口10、所述第一载体11、所述第三载体32、所述第一混合器5、所述第二混合器6、所述第二载体21以及所述气流出口20沿所述尾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布。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呈U形,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对齐排列为第一排,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二混合器6对齐排列为第二排,其中所述第一排平行于所述第二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11为柴油氧化催化器(DOC),所述第二载体21为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所述第三载体32为柴油颗粒捕集器(DPF)。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在远离所述第一载体11的一端设有喇叭口12,所述喇叭口12用于导引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的第三壳体31,从而便于安装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设有向所述第三壳体31凸出的若干定位凸包15,所述若干定位凸包15与所述第三壳体31相抵接,以定位所述第三壳体31靠近所述第一载体11的一端。所述第三壳体31可拆卸地且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第四壳体7直接或者间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壳体7通过第五壳体8间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其中,所述第五壳体8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所述第五壳体8的另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四壳体7上。所述第四壳体7与所述第三壳体31通过V形卡箍9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四壳体7与所述第三壳体31通过垫片13进行密封。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还包括沿径向密封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三壳体31之间的密封元件14。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载体组件3设有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31上的环形定位凸肋311。所述密封元件14为与所述环形定位凸肋311相抵接的石墨垫片(例如楔形石墨垫片)。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元件14定位在所述喇叭口12内,以实现更好的定位和保护。所述密封元件14用以对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三壳体31之间的环形间隙进行密封。请参照图2至图9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混合器5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31内。所述第一混合器5设有第一中心筒51以及与所述第一中心筒51相固定的第一螺旋片52。所述第一螺旋片52设有收容所述第一中心筒51的第一穿孔521。所述第一螺旋片52的外边缘固定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并排布置的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载体以及沿尾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上游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第三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中的第三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载体的下游的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螺旋片,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螺旋片,所述第一载体、所述第三载体、所述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以及所述第二载体沿所述尾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并排布置的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载体以及沿尾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上游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载体组件,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第三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中的第三载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载体的下游的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螺旋片,所述混合组件设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设有第二螺旋片,所述第一载体、所述第三载体、所述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以及所述第二载体沿所述尾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地且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沿径向密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的密封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设有用以导引所述第三壳体的喇叭口,所述密封元件为石墨垫片,所述石墨垫片定位在所述喇叭口内,所述第三载体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上的环形定位凸肋,所述环形定位凸肋与所述石墨垫片相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器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第一中心筒,所述第一螺旋片设有收容所述第一中心筒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春虎朱海霞崔海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