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9年11月2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149494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的结构。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器壳体的布置。
技术介绍
用于改善燃料效率的稀燃发动机在将燃料喷射条件从稀薄模式更改为略浓模式时产生氨(NH3),以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SCR)催化器在稀薄模式下净化穿过高级过程控制(advancedprocesscontrol,APC)催化器的氮氧化物(NOx)。在将产生的NH3储存在APC催化器中之后,必要时将其提供给SCR催化器,从而与NOx进行净化反应。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在略浓模式下由三元催化器(three-waycatalyst,TWC)产生并且然后被引入APC催化器中的一氧化碳(CO)应当被净化。为了净化CO,在SCR催化器之后施加利用低温储氧性能(oxygenstoragecapacit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包括:/n多重催化器基座,其包括高级过程控制催化器壳体、包围高级过程控制催化器壳体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壳体、以及包围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壳体的净化催化器壳体;/n第一壳体,其包围所述多重催化器基座;/n套管,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连接到所述高级过程控制催化器壳体的前端和三元催化器壳体的后端,所述第二管包围所述第一管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以及/n废气处理单元,其连接到所述净化催化器壳体的后端,/n其中,在所述第一管、所述高级过程控制催化器壳体和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壳体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所述净化催化器壳体的内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穿孔。/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0 KR 10-2019-01494941.一种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包括:
多重催化器基座,其包括高级过程控制催化器壳体、包围高级过程控制催化器壳体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壳体、以及包围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壳体的净化催化器壳体;
第一壳体,其包围所述多重催化器基座;
套管,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连接到所述高级过程控制催化器壳体的前端和三元催化器壳体的后端,所述第二管包围所述第一管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废气处理单元,其连接到所述净化催化器壳体的后端,
其中,在所述第一管、所述高级过程控制催化器壳体和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壳体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所述净化催化器壳体的内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所述第一管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管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管线延伸成具有增大的直径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的穿孔被所述第一管线包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废气处理单元包括:连接到所述净化催化器壳体的后端的废气入口部;废气汇合部;以及废气出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废气入口部在所述净化催化器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废气汇合部在垂直于所述废气入口部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向内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废气出口部在平行于所述废气入口部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稀燃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废气入口部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淇浩,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