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80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属于自行车车把技术领域,包括车把,所述车把的中部嵌入卡座A的转动孔之间,且转动孔之间的车把中部嵌套固定有齿轮A,所述齿轮A的两侧开设有销孔,且销孔两侧的卡座A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旋接有螺栓,且螺栓的中部贯穿伸出销孔,所述齿轮A的一侧啮合有齿轮B,且齿轮B的两端伸出有转轴,在卡座B的下方设置底柱,底柱贯穿T形螺旋管后嵌入车架的首管内,握住车把向上提起,提升车把的高度,然后握住T形螺旋管上端向下旋入首管的螺纹孔内,在内径逐渐缩小的螺纹孔压迫下,T形螺旋管底端压迫底柱,进而底柱被压迫固定于首管内,实现车把高度调节后的便捷锁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车把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专利号CN201921145359.2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包括车把本体和车首横管,所述车首横管一端焊接有竖直设置的金属套管,且金属套管外壁套设有活动套,所述金属套管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栓,所述活动套内壁底端位置处焊接有分隔块,且调节栓一端与分隔块螺接,所述车首横管远离金属套管一端焊接有金属套环,所述车把本体中部与金属套环插接,所述车首横管内设有锁紧机构,且锁紧机构一端与车把本体卡接。本技术丰富自行车车把功能,满足不同骑行需要,丰富车把功能,结合设置的锁紧机构,方便调节车把本体的角度,满足不同体型的使用者使用。1、现有技术的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在对车把的上下角度进行调节时,借助卡件和螺栓对调节后的车把角度进行锁紧,而这种卡件锁紧性较差无法对车把进行牢固的锁紧,进而车把在日常使用时会松动,进而影响车把的角度,同时这种可调节结构较为简单,在调节车把角度时不易精准转动到自己所需要的角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2、现有技术的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在调节车把的高度时,通过将车把从首管中向上提起,然后使用环形卡件对首管和车把的底管进行锁紧,但这种锁紧方式较为繁琐需要调整环形卡件与首管的卡合位置,然后才能进行车把的锁紧固定,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在车把的中部设置齿轮A,齿轮A两侧车把沿着卡座A的转动孔伸出后,使得齿轮A可以在卡座A之间转动,握住车把进行转动,此时齿轮A与齿轮B啮合转动,而齿轮B借助转轴在卡座B的轴孔内转动,进而车把可以进行角度的上下扳动调节,当角度调节完成后,将螺栓从卡座A一侧的螺孔处旋入卡座A后,使得螺栓贯穿伸出齿轮A的销孔,螺栓伸出销孔后沿着卡座A另一侧的螺孔处旋出,而齿轮A侧面对称分布的销孔内都穿过有螺栓进行锁紧固定,进而借助齿轮的啮合实现车把角度的高精度调节,也借助螺栓对称锁紧齿轮A的方式加固车把的锁紧牢固性,在卡座B的下方设置底柱,底柱贯穿T形螺旋管后嵌入车架的首管内,握住车把向上提起,提升车把的高度,然后握住T形螺旋管上端向下旋入首管的螺纹孔内,在内径逐渐缩小的螺纹孔压迫下,T形螺旋管底端压迫底柱,进而底柱被压迫固定于首管内,实现车把高度调节后的便捷锁紧。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包括车把,所述车把的中部嵌入卡座A的转动孔之间,且转动孔之间的车把中部嵌套固定有齿轮A,所述齿轮A的两侧开设有销孔,且销孔两侧的卡座A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旋接有螺栓,且螺栓的中部贯穿伸出销孔,所述齿轮A的一侧啮合有齿轮B,且齿轮B的两端伸出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嵌入卡座B的轴孔内,且卡座B的下方焊接有底柱,所述底柱向下贯穿T形螺旋管后嵌入首管内,且T形螺旋管向下螺纹旋入首管的螺纹孔内,所述螺纹孔的孔心直径垂直向下缩小。可选的,所述车把的握柄外侧套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的表面凸起有棱条。可选的,所述卡座A与卡座B之间焊接固定有连接板。可选的,所述T形螺旋管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宽厚的旋转台,且旋转台被底柱贯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车把的中部设置齿轮A,齿轮A两侧车把沿着卡座A的转动孔伸出后,使得齿轮A可以在卡座A之间转动,握住车把进行转动,此时齿轮A与齿轮B啮合转动,而齿轮B借助转轴在卡座B的轴孔内转动,进而车把可以进行角度的上下扳动调节,当角度调节完成后,将螺栓从卡座A一侧的螺孔处旋入卡座A后,使得螺栓贯穿伸出齿轮A的销孔,螺栓伸出销孔后沿着卡座A另一侧的螺孔处旋出,而齿轮A侧面对称分布的销孔内都穿过有螺栓进行锁紧固定,进而借助齿轮的啮合实现车把角度的高精度调节,也借助螺栓对称锁紧齿轮A的方式加固车把的锁紧牢固性,解决了现有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角度调节不精准和车把固定性不佳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在卡座B的下方设置底柱,底柱贯穿T形螺旋管后嵌入车架的首管内,握住车把向上提起,提升车把的高度,然后握住T形螺旋管上端向下旋入首管的螺纹孔内,在内径逐渐缩小的螺纹孔压迫下,T形螺旋管底端压迫底柱,进而底柱被压迫固定于首管内,实现车把高度调节后的便捷锁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的左视图。图中:1、车把;2、卡座A;3、滑槽;4、橡胶套;5、螺孔;6、销孔;7、螺栓;8、齿轮A;9、齿轮B;10、转轴;11、轴孔;12、卡座B;13、底柱;14、T形螺旋管;15、螺纹孔;16、首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包括车把1,所述车把1的中部嵌入卡座A2的转动孔3之间,且转动孔3之间的车把1中部嵌套固定有齿轮A8,所述齿轮A8的两侧开设有销孔6,且销孔6两侧的卡座A2表面开设有螺孔5,所述螺孔5内螺纹旋接有螺栓7,且螺栓7的中部贯穿伸出销孔6,所述齿轮A8的一侧啮合有齿轮B9,且齿轮B9的两端伸出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转动嵌入卡座B12的轴孔11内,且卡座B12的下方焊接有底柱13,所述底柱13向下贯穿T形螺旋管14后嵌入首管16内,且T形螺旋管14向下螺纹旋入首管16的螺纹孔15内,所述螺纹孔15的孔心直径垂直向下缩小。示例的,在车把1的中部设置齿轮A8,齿轮A8两侧车把1沿着卡座A2的转动孔3伸出后,使得齿轮A8可以在卡座A2之间转动,握住车把1进行转动,此时齿轮A8与齿轮B9啮合转动,而齿轮B9借助转轴10在卡座B12的轴孔11内转动,进而车把1可以进行角度的上下扳动调节,当角度调节完成后,将螺栓7从卡座A2一侧的螺孔5处旋入卡座A2后,使得螺栓7贯穿伸出齿轮A8的销孔6,螺栓7伸出销孔6后沿着卡座A2另一侧的螺孔5处旋出,而齿轮A8侧面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包括车把(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1)的中部嵌入卡座A(2)的转动孔(3)之间,且转动孔(3)之间的车把(1)中部嵌套固定有齿轮A(8),所述齿轮A(8)的两侧开设有销孔(6),且销孔(6)两侧的卡座A(2)表面开设有螺孔(5),所述螺孔(5)内螺纹旋接有螺栓(7),且螺栓(7)的中部贯穿伸出销孔(6),所述齿轮A(8)的一侧啮合有齿轮B(9),且齿轮B(9)的两端伸出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转动嵌入卡座B(12)的轴孔(11)内,且卡座B(12)的下方焊接有底柱(13),所述底柱(13)向下贯穿T形螺旋管(14)后嵌入首管(16)内,且T形螺旋管(14)向下螺纹旋入首管(16)的螺纹孔(15)内,所述螺纹孔(15)的孔心直径垂直向下缩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自行车车把,包括车把(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1)的中部嵌入卡座A(2)的转动孔(3)之间,且转动孔(3)之间的车把(1)中部嵌套固定有齿轮A(8),所述齿轮A(8)的两侧开设有销孔(6),且销孔(6)两侧的卡座A(2)表面开设有螺孔(5),所述螺孔(5)内螺纹旋接有螺栓(7),且螺栓(7)的中部贯穿伸出销孔(6),所述齿轮A(8)的一侧啮合有齿轮B(9),且齿轮B(9)的两端伸出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转动嵌入卡座B(12)的轴孔(11)内,且卡座B(12)的下方焊接有底柱(13),所述底柱(13)向下贯穿T形螺旋管(14)后嵌入首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卿
申请(专利权)人:壹起智享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