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86140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采集负载电流、负载电压及发动机实时转速;根据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得到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控制发动机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设备,可以根据负载用电量自适应地调节发动机转速,在满足负载用电量的前提下,避免发动机产生冗余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载发电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车载取力发电控制装置是车辆作为平台的重要保障,也是为上装提供可靠、高效、安全电能必不可少的前置条件。取力发电控制装置一般要根据负载的不同调整装置参数,由于不同负载需求参数不尽相同,一型控制装置只能适应一型负载,无法做到自适应。当今社会能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全世界,如何高效、节能的使用能源一直是研究主方向。随着特种车辆平台对上装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同一个平台可能会搭载多个不同负载,传统的控制系统无法适应新的应用需求。因此,开发一种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设备,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相关技术中的缺陷,就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设备。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采集负载电流、负载电压及发动机实时转速;根据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得到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控制发动机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相等。在上述方法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在所述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之后,所述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之前,还包括:将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转化为报文,并将所述报文发送至发动机;或从发动机接收转速报文。在上述方法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所述根据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得到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包括:其中,N01为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Ns为发电机转速;i为传动转速比;Up为线电压;Ip为线电流;P0为发电机额定功率;t为时长;Is为负载电流;Us为负载电压;η为发电及变电效率。在上述方法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所述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包括:若N01<N1,则N02=N1;其中,N1为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下限值;N02为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在上述方法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所述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还包括:若N01>N2,则N02=N2;其中,N2为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上限值。在上述方法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所述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还包括:若N1<N01<N2,则N02=N0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负载电流、负载电压及发动机实时转速;主控模块,用于根据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得到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PID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控制发动机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相等。在上述装置实施例内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装置,还包括:CAN报文收发模块,用于将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转化为报文,并将所述报文发送至发动机;或从发动机接收转速报文。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处理器调用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设备,通过负载电流和负载电压得到发动机期望转速;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控制发动机转速与发动机期望转速相等,可以根据负载用电量自适应地调节发动机转速,在满足负载用电量的前提下,避免发动机产生冗余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或单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结合,以形成可行的技术方案,这种结合不受步骤先后次序和/或结构组成模式的约束,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采集负载电流、负载电压及发动机实时转速;根据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得到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控制发动机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相等。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在所述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之后,所述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之前,还包括:将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转化为报文,并将所述报文发送至发动机;或从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负载电流、负载电压及发动机实时转速;根据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得到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控制发动机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负载电流、负载电压及发动机实时转速;根据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得到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控制发动机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之后,所述根据发动机实时转速与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的差值之前,还包括:将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转化为报文,并将所述报文发送至发动机;或从发动机接收转速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负载电流及负载电压,得到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包括:






其中,N01为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Ns为发电机转速;i为传动转速比;Up为线电压;Ip为线电流;P0为发电机额定功率;t为时长;Is为负载电流;Us为负载电压;η为发电及变电效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包括:若N01<N1,则N02=N1;其中,N1为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下限值;N02为第二发动机期望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负载用电量的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发动机期望转速与稳定工况的发动机转速范围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禩乾徐勇王聪罗俊辉吴起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