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停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376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停车系统,包括机组控制器,发动机电子调速单元,燃油电磁阀控制单元,发动机测速单元,发电机电压采样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不改变现有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将燃油电磁阀安装在燃油过滤器与发动机供油泵之间的供油管道上,大大提高了停机过程中燃油管路的可靠性;同时,在现有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中增加时间继电器,解决了因卡滞而导致的在怠速状态下无法使发动机停止工作的问题,且不会出现误判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停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柴油(汽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停车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柴油(汽油)发电机组的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飞车”现象,采取的保护措施多为:通过发动机传感器和发电机频率作为检验参数,通过发电机组控制器进行超速判断,若发生上述现象,控制器通过发出指令来控制继电器,由继电器控制相应的油路、空气、负载,关闭燃油、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和断路器的通断。但是,由于燃油电磁阀安装在燃油过滤器与油箱之间,该位置存在燃油过滤器底座在“飞车”瞬间会出现漏气的情况,且因为“飞车”现象发生时的原因往往是发动机燃油泵阀门(油门)卡滞所致,油门的卡滞不仅会使发动机超速,更大概率是发动机停机过程中在怠速状态下无法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停车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停车系统,包括机组控制器,发动机电子调速单元,燃油电磁阀控制单元,发动机测速单元,发电机电压采样单元;所述燃油电磁阀控制单元包括由四条串联支路组成的并联电路;第一条串联支路由延时继电器KT1、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组成;第二条串联支路由继电器J3、所述延时继电器KT1的常开延时闭触点KT11组成;第三条串联支路由延时继电器KT2、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组成;第四条串联支路由燃油电磁阀线圈RJ、所述延时继电器KT2的常闭延时开触点KT21、所述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组成;所述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而另一端经开关SA1与所述机组控制器第2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1连接于机组控制器第4控制端;所述发动机电子调速单元的输入端经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开关SA1与机组控制器第2控制端连接;所述发动机测速单元由连接于机组控制器数据信号输入端的转速传感器MP1组成;所述发电机电压采样单元包括连接于机组控制器第13控制端的继电器J2,在机组控制器第19、第20控制端之间连接有由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和断路器失压线圈DJ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的燃油电磁阀设置在燃油过滤器与发动机供油泵之间的供油管道上。本技术优点在于体现在以下方面:1、如图1所示,在不改变现有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将燃油电磁阀6安装在燃油过滤器7与发动机供油泵8之间的供油管道上,大大提高了停机过程中燃油管路的可靠性。2、在现有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中增加时间继电器,解决了因卡滞而导致的在怠速状态下无法使发动机停止工作的问题,且不会出现误判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发电机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控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发电机组系统,包括燃油箱9,进油口与燃油箱9相连通的燃油过滤器7,燃油过滤器7出油口通过燃油电磁阀6与发动机供油泵8进油口连通。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停车系统,包括机组控制器1,发动机电子调速单元2,燃油电磁阀控制单元3,发动机测速单元4,发电机电压采样单元5。燃油电磁阀控制单元3包括由四条串联支路组成的并联电路;第一条串联支路由延时继电器KT1、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组成;第二条串联支路由继电器J3、所述延时继电器KT1的常开延时闭触点KT11组成;第三条串联支路由延时继电器KT2、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组成;第四条串联支路由燃油电磁阀线圈RJ、所述延时继电器KT2的常闭延时开触点KT21、所述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组成;所述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而另一端经开关SA1与所述机组控制器1第2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1连接于机组控制器1第4控制端。发动机电子调速单元2的输入端经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开关SA1与机组控制器1第2控制端连接。发动机测速单元4由连接于机组控制器1数据信号输入端的转速传感器MP1组成。发电机电压采样单元5包括连接于机组控制器1第13控制端的继电器J2,在机组控制器1第19、第20控制端之间连接有由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和断路器失压线圈DJ组成的串联支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如图2所述,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时,机组控制器第4控制端无输出信号,定义为报警点,连接于机组控制器第4控制端的继电器J1为不带电状态,当发动机启动时,继电器J2接收机组控制器第13控制端电信号工作,继电器J2常开触点J21闭合,电子调速单元2工作,从而控制油门的开关量,进而控制发动机的运行。当发动机工作完毕需要熄火时,发动机正常停机流程是:机组控制器第13控制端发出停机指令,继电器J2断电停止工作,其常开触点J21断开,延时继电器KT1失电,经设定的延时后其常开延时闭触点KT11闭合,继电器J3得电动作,其常开触点J31闭合,延时继电器KT2得电开始工作,经设定的延时后其常闭延时开触点KT21断开,然油电磁阀RJ失电停止工作,并复位。继电器J3得电动作时,其常闭触点J32断开,断路器失压线圈DJ断电,断路器脱扣跳闸,停止供电使发电机组负载脱开。当发动机通过转速传感器MP1检测到停机失败或者超速等报警情况时,机组控制器1发出报警信号,机组控制器第4控制端发出信号,继电器J1得电工作,其常闭触点J11断开,延时继电器KT1失电,经设定的延时后其常开延时闭触点KT11闭合,继电器J3得电动作,继电器J3得电动作,其常开触点J31闭合,延时继电器KT2得电开始工作,经设定的延时后其常闭延时开触点KT21断开,然油电磁阀RJ失电停止工作,并复位。继电器J3得电动作时,其常闭触点J32断开,断路器失压线圈DJ断电,断路器脱扣跳闸,停止供电使发电机组负载脱开,以此避免超速状态下的供电异常给下游设备带来损坏,保证了下游用电设备的安全,从而实现“飞车”过程中第一时间断电停机操作。当发电机组正常停机过程中,为防止因油门卡滞带来的发电机组无法停机情况,在机组控制器1电气控制线路发出停机命令后,发电机组同时触发延时继电器KT1进行工作,经设定的延时后其常开延时闭触点KT11闭合,继电器J3得电,其常开触点J31闭合,延时继电器KT2得电开始工作,经设定的延时后其常闭延时开触点KT21断开,然油电磁阀RJ失电停止工作,对燃油进行切断,从而达到停机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停车系统,包括机组控制器(1),发动机电子调速单元(2),燃油电磁阀控制单元(3),发动机测速单元(4),发电机电压采样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电磁阀控制单元(3)包括由四条串联支路组成的并联电路;第一条串联支路由延时继电器KT1、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组成;第二条串联支路由继电器J3、所述延时继电器KT1的常开延时闭触点KT11组成;第三条串联支路由延时继电器KT2、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组成;第四条串联支路由燃油电磁阀线圈RJ、所述延时继电器KT2的常闭延时开触点KT21、所述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组成;所述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而另一端经开关SA1与所述机组控制器(1)第2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1连接于机组控制器(1)第4控制端;所述发动机电子调速单元(2)的输入端经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开关SA1与机组控制器(1)第2控制端连接;所述发动机测速单元(4)由连接于机组控制器(1)数据信号输入端的转速传感器MP1组成;所述发电机电压采样单元(5)包括连接于机组控制器(1)第13控制端的继电器J2,在机组控制器(1)第19 、第20控制端之间连接有由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和断路器失压线圈DJ组成的串联支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路卡滞及超速停车系统,包括机组控制器(1),发动机电子调速单元(2),燃油电磁阀控制单元(3),发动机测速单元(4),发电机电压采样单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电磁阀控制单元(3)包括由四条串联支路组成的并联电路;第一条串联支路由延时继电器KT1、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组成;第二条串联支路由继电器J3、所述延时继电器KT1的常开延时闭触点KT11组成;第三条串联支路由延时继电器KT2、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组成;第四条串联支路由燃油电磁阀线圈RJ、所述延时继电器KT2的常闭延时开触点KT21、所述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组成;所述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而另一端经开关SA1与所述机组控制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周静胡芳经王根河柴昨如汪世英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金阳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