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轧制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0245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轧制复合板,其包括设于两相邻的复合层之间的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为各向异性薄钢板。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1)在相邻的复合层之间设置过渡层以组坯,各层之间抽真空;(2)复合轧制:将坯料加热至1100‑1260℃,保温0.6小时以上,然后采用Ar3以上温度热轧,控制终轧温度大于820℃,轧后以30‑100℃/s的速度冷却,然后进行卷取,控制卷取温度为20‑75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可以根据成分和工艺的不同大幅度变换,可以实现从150MPa到1700MPa的不同强度级别,为整体钢板提供不同特定力学性能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轧制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轧制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轧制复合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表面洁净的金属板相互接触,在高温大变形下利用轧制产生剪切力破坏金属接触面的表层,使新鲜金属挤出并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界面冶金结合的特殊轧制方式,是生产复合板的一种普遍方法,工艺成熟稳定。多层金属轧制复合板是将两种以上的金属通过热轧轧制复合的连接方式制备成形,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以获得单一组元金属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能。例如,将强度较高的金属与韧性较高的金属进行复合,能使材料的强韧性相统一,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件的制造当中。由于受生产环境的影响及生产设备能力的限制,复合板结合界面处容易产生氧化物及阻碍结合的缺陷等问题,在热轧轧制复合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元素的扩散,严重情况下甚至影响基材和复材各自的性能。例如作为基材的22MnB5以及作为复材的IF钢复合得到的复合板,22MnB5提供强度基础,IF钢改善表面成型性能,但是在复合时,严重的C扩散会导致22MnB5层的强度下降,IF钢层的韧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层轧制复合板,该多层轧制复合板可以根据成分和工艺的不同大幅度变换,可以实现从150MPa到1700MPa的不同强度级别,为整体钢板提供不同特定力学性能基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层轧制复合板,其包括设于两相邻的复合层之间的过渡层,过渡层为各向异性薄钢板。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各向异性薄钢板可以起到阻碍其他复合板各层之间成分扩散的作用。此外,该各向异性薄钢板可以起到增强复合板各层间粘合强度的作用。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中,各向异性薄钢板为冷轧钢板或热轧酸洗钢板。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控制冷轧压下率、退火温度或是热轧终轧温度,从而控制各向异性薄钢板的取向程度。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中,各向异性薄钢板在组坯前的取向程度满足:1.25≥AI≥1.05。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当各向异性薄钢板的取向程度较高时,晶粒内缺陷密度增多,奥氏体重结晶和晶粒长大速度增大,且垂直钢板方向重结晶驱动力大于平行钢板方向的钢板驱动力,因此,在钢板热轧加热均热过程中,较高的钢板取向程度非常有利于各向异性薄钢板作为过渡层,溶解组坯时母材表面的氧化膜,并且与复合板的其他层快速冶金结合。考虑到取向程度过大,则各向异性薄钢板在复合层内成分扩散速度增加,不易于控制各层之间的成分扩散,基于此,控制各向异性薄钢板在组坯前取向程度满足:1.25≥AI≥1.0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中,过渡层具有一层或多层。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中,每一层各向异性薄钢板的厚度小于多层轧制复合板总厚度的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中,每一层各向异性薄钢板的厚度0.5-10.0mm。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中,每一层各向异性薄钢板的厚度为1-3mm。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中,多层轧制复合板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金属或非金属镀层。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多层轧制复合板的表面也可以不具有镀层。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的制造方法,通过该制造方法可以获得多层轧制复合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上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1)在相邻的复合层之间设置过渡层以组坯,各层之间抽真空;(2)复合轧制:将坯料加热至1100-1260℃,保温0.6小时以上,控制终轧温度大于820℃,轧后以30-100℃/s的速度冷却,然后进行卷取,控制卷取温度为20-750℃。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步骤(3)冷轧。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步骤(4)退火:均热温度为700-880℃,然后以3-20℃/s的速度冷却到快冷开始温度600-770℃,然后再以40-1000℃/s的速度冷却到150-550℃。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步骤(5)回火:回火温度为150-550℃,回火时间为100s-400s。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造方法中,还包括平整步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所述的优点以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可以根据成分和工艺的不同大幅度变换,可以实现从150MPa到1700MPa的不同强度级别,为整体钢板提供不同特定力学性能基础。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造方法也同样具有上述的优点以及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对比例1的对比复合板的结构。图2显示了实施例1的多层轧制复合板的结构。图3为对比例1的对比复合板的微观组织金相图。图4为实施例1的多层轧制复合板的微观组织金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然而该解释和说明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构成不当限定。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实施例1-6的多层轧制复合板采用以下步骤制得:(1)在相邻的复合层之间设置过渡层以组坯,各层之间抽真空,其中各坯层的质量百分比参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复合层包括基材层以及复材层。(2)复合轧制:将坯料加热至1100-1260℃,保温0.6小时以上,控制终轧温度大于820℃,轧后以30-100℃/s的速度冷却,然后进行卷取,控制卷取温度为20-7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步骤(3)冷轧。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步骤(4)退火:均热温度为700-880℃,然后以3-20℃/s的速度冷却到快冷开始温度600-770℃,然后再以40-1000℃/s的速度冷却到150-550℃。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步骤(5)回火:回火温度为150-550℃,回火时间为100s-400s。在一些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步骤平整。表1列出了实施例1-6的多层轧制复合板以及对比例1的对比复合板的各化学元素的质量百分配比。表1.(wt%,余量为Fe和的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表2列出了实施例1-6的多层轧制复合板以及对比例1的对比复合板的具体工艺参数。表2.表3列出了实施例1-6的复合钢板的相关性能参数及复合后的优势。表3.图1显示了对比例1的对比复合板的结构。图2显示了实施例1的多层轧制复合板的结构。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相较于对比例1的对比复合板只含有三层结构(包括基材层2和复合于基材层2的两层复材层1),本案实施例1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在复材层1与基材层2之间具有过渡层3,过渡层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轧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于两相邻的复合层之间的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为各向异性薄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轧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于两相邻的复合层之间的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为各向异性薄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薄钢板为冷轧钢板或热轧酸洗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薄钢板在组坯前的取向程度满足:1.25≥AI≥1.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具有一层或多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各向异性薄钢板的厚度小于多层轧制复合板总厚度的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各向异性薄钢板的厚度0.5-10.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各向异性薄钢板的厚度为1-3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轧制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轧制复合板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金属或非金属镀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鹏朱晓东闫博焦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