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024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8
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养料配制;搅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包装;出菇管理通过以下方式内循环均匀分散菇房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分散:用于培育海鲜菇的菇房内均匀分布有承载培养袋放置架;沿着放置架的不同高度分布的水平换气管和竖直换气管,竖直换气管与供应单元通过供气管道连通;不同高度的水平换气管道并联于竖直换气管道;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为2000μL/L至4500μL/L;间隔10分钟通气5分钟;间歇光照100Lx至200Lx;温度为13℃至1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实现有效均匀菇房内气体分布,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促进海鲜菇的生长。促进海鲜菇的生长。促进海鲜菇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特别是涉及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鲜菇(斑玉蕈)通常称为真姬菇,隶属于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在自然条件下,真姬菇多于秋末、冬季、春初发生,属于中偏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常着生在壳斗科、山毛榉科及其他阔叶树的枯木、风倒木、树桩上,是典型的白腐生菌类。
[0003]在海鲜菇的培育过程中碳源的调节多是通过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效改变生长过程菇房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抑制菇盖的生长,促进菇柄的生长;如何有效富集二氧化碳,并结合菇房结构保证二氧化碳均匀分散,保证海鲜菇的均匀生长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该专利技术有效均匀菇房内气体分布,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促进海鲜菇批次均匀生长。
[0005]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培养料配制;搅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包装;
[0007]出菇管理通过以下方式内循环均匀分散菇房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分散:
[0008]用于培育海鲜菇的菇房内均匀分布有承载培养袋放置架;沿着放置架的不同高度分布的水平换气管和竖直换气管,竖直换气管与供应单元通过供气管道连通;不同高度的水平换气管道并联于竖直换气管道;
[0009]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为2000μL/L至4500μL/L;/>[0010]间隔10分钟通气5分钟;
[0011]间歇光照100Lx至200Lx;
[0012]温度为13℃至15℃。
[0013]所述菇房中内部通过磁力震荡的方式调节菇房中相对湿度为90%至95%。当小菇盖出现后加大雾量,采收前逐步减少喷雾,应根据菇体的生长情况调节。有效保证菇房中水雾均匀补充,充分保证蘑菇的蒸腾作用,促进海鲜菇均匀快速的生长,缩短采收时间。
[0014]优选所述菇房底部设置有一二氧化碳循环管道,二氧化碳循环管道包括水平铺设在放置架下方的进气管和竖直设置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竖直方向连通于气态二氧化碳供应管道;气态二氧化碳供应管道中的压强较二氧化碳循环管道中压强小,菇房中底部未被使用的二氧化碳和水雾在供应管道中压强与回流管中压强差的驱动下进入循环管道升起至放置架的上方的供应管道形成二氧化碳和水雾的循环。本专利技术二氧化碳仅在放置架的上部或者中部投放二氧化碳,放置架下方位置的菌类通过二氧化碳的自重沉降至下方的过程将放置架上方没有利用的二氧化碳吸收利用,保证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再没有利用的二氧化碳由于其自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而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因此菇房中未被
利用的二氧化碳会逐渐沉积至菇房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利用供应管道与循环管道得到回流管有效配合,无需额外的驱动力将聚集于菇房下方的水雾和二氧化碳转移至放置架上方并通过分布在各层、各个高度的水平换气管将二氧化碳和水雾均匀分散到放置架每一层的海鲜菇附近,保证海鲜菇在出菇的过程中动态均衡的获得碳源和水分,海鲜菇均匀快速生长,缩短采收时间,提高工厂化生产效率。
[0015]优选所述水平换气管的出气侧为平面,所述水平换气管的出气侧均匀设置有出气孔。通过出气孔一方面保证了通气的稳定性,防止气流过大过小的不均匀影响海鲜菇的生长。同时结构规则,方便安装和检修。
[0016]优选供应单元的二氧化碳是通过甲醇或者乙醇燃烧实时所得。本专利技术使用实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供应单元,避免了大量气体储存的困扰,同时方便与空气混合,灵活调节菇房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了存储二氧化碳存储的投入和维护。
[0017]优选供应单元的下方连通换气单元;二氧化碳经空气稀释后经竖直换气管和水平换气管进入至菇房内。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管道的利用率,同时便于二氧化碳均匀分散于菇房内;保证菇房中位于不同高度,不同水平方位的海鲜菇均可以与二氧化碳有效接触并对其进行利用,提高栽培的均匀性;本专利技术可以间隔的通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也可以单独的通风,适应不同阶段海鲜菇的生长需求。
[0018]优选所述菇房内还装有多个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每个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信号连接于控制单元。二氧化碳发生器有效快速供应足够的二氧化碳,保证菇房内二氧化碳的高浓度补充,利于海鲜菇的菇柄快速生长。通过多点监控菇房中二氧化碳,利于促进菇房中二氧化碳的均匀分布。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在出菇的过程有效换气和调节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出菇的均匀性,尤其是菇房中不同高度海鲜菇所得的二氧化碳保持相对均等,利于均匀出菇,减少病害,缩短出菇时间,提高采收效率,利于工厂化采收海鲜菇;
[0021]本专利技术有效控制菇房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总量,有效控制碳源的供应;
[0022]本专利技术培育的海鲜菇品质均匀,产量高。
[0023]从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海鲜菇的培育菇房内二氧化碳和水分循环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水平换气管的立体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水平换气管的仰视图。
[0027]图中:
[0028]菇房100;放置架1;水平换气管11,;出气孔111;竖直换气管12;供应单元2;供气管道21;湿度调节单元3;循环管道4;进气管41;回流管42;换气单元5;检测单元6;控制单元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0]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培养料配制;
[0032]培养料按照质量分数包括:木屑18%、棉籽壳40%、玉米芯10%、麦麸25%、玉米粉5%、石灰1%、轻质碳酸钙1%;棉籽壳50%、木屑10%、玉米芯8%、麦麸27%、玉米粉3%、石灰1%、轻质碳酸钙1%。装袋前培养料含水量以63%~65%为宜,pH值自然。
[0033]搅拌;
[0034]装袋;
[0035]灭菌;
[0036]冷却;
[0037]接种;
[0038]养菌;
[0039]搔菌催蕾;
[0040]出菇管理;
[0041]出菇管理通过以下方式内循环均匀分散菇房100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分散:
[0042]用于培育海鲜菇的菇房100内均匀分布有承载培养袋放置架1;沿着放置架1的不同高度分布的水平换气管11和竖直换气管12,竖直换气管12与供应单元2通过供气管道21连通;不同高度的水平换气管11道并联于竖直换气管12道;
[0043]菇房100内二氧化碳浓度为2000μL/L至4500μL/L;
[0044]间隔10分钟通气5分钟;
[0045]间歇光照100Lx至200Lx;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养料配制;搅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搔菌催蕾;出菇 管理;采收包装;其特征在于:出菇管理通过以下方式内循环均匀分散菇房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分散:用于培育海鲜菇的菇房内均匀分布有承载培养袋放置架;沿着放置架的不同高度分布的水平换气管和竖直换气管,竖直换气管与供应单元通过供气管道连通;不同高度的水平换气管道并联于竖直换气管道;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为2000μL/L至4500μL/L;间隔10分钟通气5分钟;间歇光照100Lx至200Lx;温度为13℃至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房中内部通过磁力震荡的方式调节菇房中的湿度为90%至9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鲜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房底部设置有一二氧化碳循环管道,二氧化碳循环管道包括水平铺设在放置架下方的进气管和竖直设置的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琳李晓潘石古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挺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