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杉木林下套种灵芝和草珊瑚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0031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杉木林下套种灵芝和草珊瑚的种植方法,涉及灵芝种植技术领域,包括:S1、将杉木林下的杂灌及杂物清理掉;S2、在杉木行间沿坡面等高线带状整地,沿坡面开排水沟;S3、在不同的杉木行间分别种植灵芝和草珊瑚,形成灵芝种植带和草珊瑚种植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杉木林天然的隐蔽环境,有助于灵芝生长,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杉木林下分段套种草珊瑚,通过草珊瑚固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了林下清杂后水土的流失的问题,且有助于草珊瑚的生长,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与人工大棚种植相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林下仿野生栽培灵芝和草珊瑚,药材品质高。药材品质高。药材品质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或小雨后,在两行杉木之间的水平条带上开浅沟施肥,每亩施钙镁磷肥150kg和复合 肥50kg;按株行距20cm
×
80~100cm定植,然后压实草珊瑚根部的土壤。选择在阴天或 小雨后种植以及种植前用黄泥水蘸根,可以有效提高草珊瑚的成活率,并且不用浇定根 水了,节省人力。采用窄株距宽行距密植,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便于人工除草及 采收。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草珊瑚的种植方法还包括:在移 栽时,剪去苗木上每片叶面积的50%或摘去全株30%数量的叶片。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草珊瑚的种植方法还包括:若苗 木为2~3年生,截去上部枝梢,留长度为25~35cm的枝干。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杉木林的坡度为30
°
以下,郁闭度 为65~75%,更优选地的,郁闭度为70%。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水平条带外端高、内端低,有利 于雨水的储存。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每隔10m沿坡面开一条深12~16cm 的排水沟,宽度为20~30cm,便于排水。
[0018]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9]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在杉木林下栽培灵芝,利用杉木林天然的隐蔽环境,符合灵芝的生长 条件,使种植灵芝不需遮阴,不需浇水施肥,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杉木林下分 段套种草珊瑚,不仅能够通过草珊瑚固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了林下清杂后水土 的流失的问题,而且杉木林天然的遮阴,有助于草珊瑚的生长,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与 人工大棚种植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林下仿野生栽培灵芝和草珊瑚,药材品质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种植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 例。
[0022]实施例1
[0023]实施地点: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小叶岽林场
[0024]一种杉木林下套种灵芝和草珊瑚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林地选择和清理:选择坡度30
°
以下的杉木林,郁闭度为65~75%,将杉木林下 的杂灌及杂物清理掉;
[0026]S2、整地:在杉木行间沿水平条带整地,条带需外高内低,有利于雨水的储存;每 隔10m沿坡面开一条深12~16cm、宽度20~30cm的排水沟;
[0027]S3、种植:在两行杉木之间种植灵芝和草珊瑚,灵芝和草珊瑚分别种植在不同的两 行杉木之间,分别形成灵芝种植带和草珊瑚种植带,具体地,每隔2条灵芝种植带,种 植1条草珊瑚种植带,如图1所示,具体种植方法如下:
[0028]灵芝定植:4月中旬,选择晴天,在两行杉木之间的水平条带上按株行距1m
×
2m 开沟,沟深15~25cm,将表面菌袋脱去,将袋料排放在沟内,有灵芝原基出现的面朝上, 菌棒
间用土充实,菌棒上覆土厚度2~3cm,表面刮平;
[0029]草珊瑚定植:在两行杉木之间的水平条带上开浅沟施肥,每亩施钙镁磷肥150kg和 复合肥50kg;选择阴雨天种植,种植前用黄泥水蘸根,按株行距20cm
×
80~100cm定植, 在移栽时,剪去苗木上每片叶面积的50%或摘去全株30%数量的叶片;若苗木为2~3年 生,截去上部枝梢,留长度为25~35cm的枝干;然后压实草珊瑚根部的土壤,并培好土。 S4、日常管理:灵芝管理过程中不施肥、不打药,经常性除草即可,草珊瑚每年培土1~2 次。
[0030]S5、采收与加工:
[0031]灵芝的采收与加工:9~10月,当灵芝子实体菌盖黄白色生长圈消失,整个菌盖皮壳 呈红褐色时,可用刀将菌柄基部割下,要在子实体完全成熟前采收,若管理得当,10 天后,修剪的断面上会重新出芝,一般可采收至11月,第二年5月又可出芝,从出原 基到采收要30多天。采收后的灵芝置于竹帘上晒干,也可烘干,要求皮壳上保留孢子 粉,一时不能烘烤或在雨天时,设法在较强的通风条件下阴干,否则会很快发霉,严重 影响产品新鲜度。灵芝成熟时散发出孢子,可采用套纸的办法收集孢子,将收集的孢子 置于密封瓶内避光保存。
[0032]草珊瑚的采收与加工:草珊瑚叶片药用成分含量比根、茎高。因此,在生长期可将 植株下部浓绿的老叶摘收,晒干或直接加工成浸膏。一般在秋季收割,将植株从离地面 5~10厘米处割下,可鲜品药材除杂加工浸膏,也可洗净晒干入药。草珊瑚采收后结合冬 季垦复除草,靠近种植行旁深耕开沟施肥并培土一次,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钙镁 磷肥50公斤,既可保温防寒,又可促进翌春植株早生快长。
[0033]对比例1
[0034]与实施例1的区别:步骤S3中,在两行杉木之间只种植灵芝(即不套种草珊瑚)。 其他同实施例1。
[0035]对比例2
[0036]与实施例1的区别:步骤S3中,草珊瑚按照常规株行距50cm
×
70cm定植,且定 植前草珊瑚根系未蘸黄泥水。其他同实施例1。
[0037]经试验得到,实施例1中,灵芝每亩产量约40kg;草珊瑚成活率在95%以上,每 亩产量约1730kg;土壤流失厚度约0.3mm/a;对比例1中,灵芝每亩产量约46kg;土 壤流失厚度约2.1mm/a。对比例2中,灵芝每亩产量约45kg;草珊瑚成活率在80%左 右,每亩产量约750kg;土壤流失厚度1.2mm/a。
[0038]其中,土壤流失测定采用探针法,分别在实施例1和对比例1、2的试验地中在山 坡上(距山底65m处),中(距山底35m处)、下(距山底5m处)的位置沿等高线 插入探针,每隔5m插一根,每行插6根,探针长度为40cm,统一地上留15cm,连续 两年测定探针露出土壤的高度,两次的高度差即为土壤流失厚度。
[0039]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方法套种灵芝和草珊瑚,不 仅灵芝和草珊瑚产量较高,而且土壤流失较少。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未套种草珊瑚) 比较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草珊瑚的产量略低于对比例1,但实施例1的水土流失厚度 明显小于对比例1。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2(草珊瑚种植株行距较宽且未用黄泥水蘸根) 比较可以看出,实施例1草珊瑚的成活率和产量明显高于对比例2,水土流失厚度明显 小于对比例2。由此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杉木林下套种灵芝和草珊瑚,利用草珊瑚的固 持水土作用,从而能
够减少种植地的水土流失;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采用适宜的种植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草珊瑚的成活率,从而不仅能够提高草珊瑚的产量,而且由于草珊瑚的种 植密度大、成活率高,水土保持效果更好,进一步减少种植地的水土流失。
[0040]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实施范例,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同等 交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杉木林下套种灵芝和草珊瑚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杉木林下的杂灌及杂物清理掉;S2、在杉木行间沿坡面等高线带状整地,沿坡面开排水沟;S3、在不同的杉木行间分别种植灵芝和草珊瑚,形成灵芝种植带和草珊瑚种植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杉木林下套种灵芝和草珊瑚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每隔2~3条灵芝种植带,种植1条草珊瑚种植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杉木林下套种灵芝和草珊瑚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灵芝的种植方法包括:4月的晴天,在两行杉木之间按株行距1m
×
2m开沟,沟深15~25cm,将表面菌袋脱去,将袋料排放在沟内,有灵芝原基出现的面朝上,菌棒间用土充实,菌棒上覆土厚度2~3cm,表面刮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杉木林下套种灵芝和草珊瑚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草珊瑚的种植方法包括:选择阴天或小雨后,在两行杉木之间开浅沟施肥,每亩施钙镁磷肥150kg和复合肥50kg;种植前用黄泥水蘸根,按株行距20cm
×
8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全全朱培林邓绍勇胡小红黄明辉江民黄丽莉龚斌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