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31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8
一种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包括上端面设有台阶孔的压力机机架,位于压力机机架台阶孔内、设有通油孔与回油孔并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在压力机机架上的顶料油缸缸体,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内的顶料油缸活塞轴,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通油孔上的通油管道,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回油孔上的回油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安装方便,传动零部件少,传动链短,结构简单与紧凑,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防止压力机地基孔内的水浸泡,提高顶料油缸的使用寿命。可广泛用于热模锻锻件成形过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可广泛用于热模锻锻件成形过程中。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其安装位置,位于压力机地基孔内,安装在机架底部上,易遭受压力机地基孔内的水浸泡,顶料油缸的使用寿命短。而且现有设备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安全性差,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传动零部件少、传动链短、结构简单与紧凑、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防止压力机地基孔内的水浸泡、提高顶料油缸的使用寿命的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包括上端面设有台阶孔的压力机机架,位于压力机机架台阶孔内、设有通油孔与回油孔并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在压力机机架上的顶料油缸缸体,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内的顶料油缸活塞轴,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通油孔上的通油管道,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回油孔上的回油管道。本专利技术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顶料油缸缸体直接内置安装在压力机机架上端面,当顶料时,通油管道通油,同时回油管道回油,顶料油缸活塞轴向上运动,将热模锻件顶出;当回油管道通油,同时通油管道回油,顶料油缸活塞轴向下运动,回到原位置。本专利技术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与传统技术相比,传动零部件少,传动链短,结构简单与紧凑,制造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省去了顶料方向较长的顶料柱、顶料杆,顶料可靠,安全性强。本专利技术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因安装位置偏上,安装方便,能够有效防止压力机地基孔内的水浸泡,提高顶料油缸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安装方便,传动零部件少,传动链短,结构简单与紧凑,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防止压力机地基孔内的水浸泡,提高顶料油缸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下顶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本专利技术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包括上端面设有台阶孔的压力机机架1,位于压力机机架台阶孔内、设有通油孔a与回油孔b并通过紧固螺栓6安装在压力机机架上的顶料油缸缸体2,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内的顶料油缸活塞轴3,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通油孔上的通油管道4,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回油孔上的回油管道5。在图2中,传统的下顶料装置,包括压力机机架1,顶料油缸缸体2,顶料油缸活塞轴3,通油管道4,回油管道5,小紧固螺栓6,大紧固螺栓7,连接板8,圆柱销9,顶料柱10,顶料杆11。显然,传统的下顶料装置,增加了小紧固螺栓6、大紧固螺栓7、连接板8、圆柱销9、顶料柱10及顶料杆11零部件。其中传动件增加了顶料柱10、顶料杆11。由于顶料方向上的顶料柱、顶料杆较长,顶料受力时易弯曲,工作可靠性差。综上所述,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面设有台阶孔的压力机机架,位于压力机机架台阶孔内、设有通油孔与回油孔并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在压力机机架上的顶料油缸缸体,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内的顶料油缸活塞轴,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通油孔上的通油管道,安装在顶料油缸缸体回油孔上的回油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热模锻压力机下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面设有台阶孔的压力机机架,位于压力机机架台阶孔内、设有通油孔与回油孔并通过紧固螺栓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镇玮仉建军魏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