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171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所述顶杆包括: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的顶部、阶梯槽部、凸出部、底部,所述顶部的第一直径d1、所述阶梯槽部的第二直径d2、所述凸出部的第三直径d3、所述底部的第四直径d4满足如下关系:d1>d2,d3>d2,d3>d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
本技术涉及顶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
技术介绍
锻造时,需要在锻造模具型腔周喷涂石墨(Graphite)进行润滑模具。但是,石墨喷到型腔的同时,石墨混合着氧化皮,流进顶杆与顶杆孔之间的间隙中,随着石墨的堆积,锻造200~300件工件时,模具下顶杆会出现卡死现象。随之而来会产生如下不利后果:1.导致顶杆无法工作,工件无法靠顶杆从模具中顶出。2.造成锻件报废。3.生产停机。4.高温锻件若无法及时顶出,长时间滞留在模具中,对模具表面造成损伤。5.顶杆弯曲而无法使用,顶杆寿命降低。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顶杆在使用中的卡死现象并避免后续的不利后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前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以解决顶杆卡死的技术问题,延长顶杆的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了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所述顶杆包括: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的顶部、阶梯槽部、凸出部、底部,所述顶部的第一直径d1、所述阶梯槽部的第二直径d2、所述凸出部的第三直径d3、所述底部的第四直径d4满足如下关系:d1>d2,d3>d2,d3>d4。优选地,所述顶部沿着中轴线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H1;所述阶梯槽部的远离所述顶部的端面距离所述顶部的远离所述阶梯槽部的第一端面的长度为第二长度H2;所述凸出部的远离所述顶部的端面距离所述顶部的所述第一端面的长度为第三长度H3;所述顶杆的总长度为H;满足如下关系:第一长度H1的尺寸范围为:20±10mm,H3-H2的尺寸范围为:20±10mm,H-H3≥H/2。优选地,所述第一直径d1、第二直径d2、第三直径d3、第四直径d4根据辊锻模具的尺寸设计,与所插入的顶杆孔相适配;d1-d4均在10mm-40mm范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直径d1比所述顶杆孔小0.5-1mm。优选地,d1>d3。优选地,H1为20mm,H2为105mm,H3为175mm,H为445mm、455mm或508mm。优选地,d1为29.2±0.1mm,d2为25.2±0.1mm,d3为27.2±0.1mm,d4为22±0.1mm。优选地,所述顶部的远离所述阶梯槽部的第一端面边缘形成第一倒角,所述底部的远离所述凸出部的第二端面边缘形成第二倒角。优选地,所述第一倒角尺寸为:斜角∠45±15°,圆角半径为0.5-1mm;和/或,所述第二倒角尺寸为:斜角∠45±15°,圆角半径为0.5-5mm。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辊锻模具用顶杆,有效解决石墨堆积的问题,避免顶杆卡死现象,以及随之带来的顶杆和锻件报废的后果。避免了材料的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顶杆的立体图示意图之一;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顶杆的沿着中轴线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顶杆与现有技术的顶杆在使用中的效果对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各优选实施方式来实现。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辊锻模具用顶杆1包括:沿中轴线从左到右L依次排列的顶部11、阶梯槽部12、凸出部13、底部14,所述顶部11、阶梯槽部12、凸出部13、底部14的直径分别为第一直径d1、第二直径d2、第三直径d3、第四直径d4,且满足d1>d2,d3>d2,d3>d4。如图2所示,所述顶部11沿着中轴线L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H1;阶梯槽部12的远离顶部的端部距离顶部11的左端面的距离为第二长度H2;凸出部13的远离顶部的端部距离顶部11的左端面的距离为第三长度H3;顶杆1的总长度为H。与现有技术的顶杆结构不同,本技术将平直顶杆改为包括阶梯槽部的阶梯型顶杆。为了使得石墨能从顶杆的阶梯槽部与顶杆孔配合的阶梯槽中尽可能少的减小石墨堆积,本实施例的顶杆优选具有如下尺寸:第一长度H1的尺寸范围为:20±10mm,H3-H2的尺寸范围为:20±10mm,H-H3≥H/2。如图2所示,优选地,顶部11的远离阶梯槽部12的第一端面边缘形成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尺寸优选为:斜角∠45±15°,圆角半径为0.5-1mm,圆角进一步优选为R0.5mm±0.3mm。底部14的远离凸出部13的第二端面边缘形成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尺寸优选为:斜角∠45±15°,圆角半径为0.5-5mm,圆角进一步优选为R1mm±3mm。所述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的目的为去除顶杆的顶部和底部的锐角毛刺,以使得石墨流下时更加顺滑不受阻挡。本技术的顶杆各部分的直径d1-d4与所适用的顶杆孔相配合,第一第一直径比顶杆孔的直径小0.5-1mm,并且优选地,第一直径d1大于第三直径d3。本实施例示出的一个方案中,d1为29.2±0.1mm,d2为25.2±0.1mm,d3为27.2±0.1mm,d4为22±0.1mm;H1为20mm,H2为105mm,H3为175mm,H为445mm、455mm或508mm。可以根据顶杆孔的直径大小,选择适配的顶杆各部分直径,所述第一~第四直径d1-d4的范围优选为10-40mm。如图3所示,3a为顶杆使用在辊锻模具中的示意图,3b为沿着插设有顶杆的A-A方向截面视图,为了更加清晰说明本顶杆的效果,3a和3b并非按照相同比例显示。见图3,左边3a为现有技术的顶杆10,其石墨在入口处即产生堆积,容易出现顶杆卡死现象;右边3b为本技术的顶杆1,由于设置了阶梯槽部,石墨能够经阶梯槽部与顶杆孔之间的阶梯槽下滑(如图示箭头方向),不会形成顶杆顶部的石墨堆积。本技术的顶杆在生产中有效避免了石墨堆积导致的卡死现象,经过生产试验,生产10万左右件锻件依然能正常工作,相比现有技术的顶杆极大的延长了使用寿命。已经出于图示和说明的目的提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前述公开。其并不旨在是穷举的或使本公开局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公开,本文所述的实施例的许多变更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然的。请注意,上述示例并不意图是限制性的。还可以预期可以包括许多上述特征的装置、系统和设备的附加实施例。在研究附图和详细说明之后,本公开的其它装置、设备、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更加显而易见。意图在于将所有此类其它装置、设备、特征和优点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除非以其他方式特别说明或在所使用的上下文内以其他方式理解,否则诸如“能够”、“可”、“可能”或“可以”之类的条件语言一般旨在传达的是某些实施例可以包括但不必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包括:沿中轴线(L)依次排列的顶部(11)、阶梯槽部(12)、凸出部(13)、底部(14),所述顶部(11)的第一直径d1、所述阶梯槽部(12)的第二直径d2、所述凸出部(13)的第三直径d3、所述底部(14)的第四直径d4满足如下关系:d1>d2,d3>d2,d3>d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锻模具用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包括:沿中轴线(L)依次排列的顶部(11)、阶梯槽部(12)、凸出部(13)、底部(14),所述顶部(11)的第一直径d1、所述阶梯槽部(12)的第二直径d2、所述凸出部(13)的第三直径d3、所述底部(14)的第四直径d4满足如下关系:d1>d2,d3>d2,d3>d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11)沿着中轴线(L)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H1;所述阶梯槽部(12)的远离所述顶部(11)的端面距离所述顶部(11)的远离所述阶梯槽部(12)的第一端面的长度为第二长度H2;所述凸出部(13)的远离所述顶部(11)的端面距离所述顶部(11)的所述第一端面的长度为第三长度H3;所述顶杆的总长度为H;满足如下关系:第一长度H1的尺寸范围为:20±10mm,H3-H2的尺寸范围为:20±10mm,H-H3≥H/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径d1、第二直径d2、第三直径d3、第四直径d4根据辊锻模具的尺寸设计,与所插入的顶杆孔相适配;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桂英剑王永铭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发动机零部件中国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