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53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包括柱身和底座,所述柱身上部安装有行车框架,所述柱身、底座以及行车框架构成组合式结构;所述行车框架为上窄下宽的左右对称结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横梁Ⅰ、横梁Ⅱ以及设于横梁Ⅰ与横梁Ⅱ之间的连接梁,所述横梁Ⅰ的两端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梁与横梁Ⅱ连接;所述横梁Ⅰ下部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Ⅰ与轨道梁连接,所述横梁Ⅱ下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有连接板Ⅰ,所述连接板Ⅰ与柱身顶部的连接板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立柱上的行走框架采用对称结构,会减少受侧向弯矩的影响,减少立柱、轨道梁的变形,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同时减少立柱、基础的制作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悬挂式单轨交通因其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大、节能、环保、减震、可实现全自动运行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系统为高架结构,轨道系统一般由钢结构的轨道梁、立柱、道岔及连接件等组成。立柱安装在基础上,用以支承轨道梁,列车倒挂运行在轨道梁的下方,道岔用于列车的变道行驶。悬挂式单轨交通的线路分为双线和单线。,立柱和轨道梁之间一般采用销轴或者支座连接,悬臂结构的尺寸应满足车辆宽度限界要求;柱身用于形成高架结构;底座用于和基础之间连接安装;立柱的高度尺寸应满足车辆高度限界要求;悬臂结构、柱身及底座之间通常采用焊接连接;现行的倒L形立柱结构有以下缺点:1、倒L形立柱为悬臂梁结构,在轨道梁载荷、列车载荷等作用下,立柱会承受较大的侧向弯矩,引起立柱较大的变形,导致轨道梁的几何形位发生较大的变化,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乘客乘坐的舒适性。2、悬臂结构受力较差,在相同的载荷作用下,立柱、基础的截面相对较大,导致立柱、基础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3、立柱的高度一般都超过10米,重量较重,如果采用整体焊接结构,立柱的安装、运输较为困难。4、轨道交通的精度要求较高,立柱整体焊接成型后,如果立柱高度尺寸出现误差,立柱的高度很难调整,甚至造成整个立柱报废。针对目前倒L形立柱存在的问题,各设计厂家、施工单位都希望研制出一种结构合理,外形美观,缺陷较少,方便制作、运输、安装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br>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可以减少立柱、轨道梁的变形,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同时减少立柱、基础的制作材料用量,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包括柱身和底座,所述柱身上部安装有行车框架,所述柱身、底座以及行车框架构成组合式结构;所述行车框架为上窄下宽的左右对称结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横梁Ⅰ、横梁Ⅱ以及设于横梁Ⅰ与横梁Ⅱ之间的连接梁,所述横梁Ⅰ的两端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梁与横梁Ⅱ连接;所述横梁Ⅰ下部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Ⅰ与轨道梁连接,所述横梁Ⅱ下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有连接板Ⅰ,所述连接板Ⅰ与柱身顶部的连接板Ⅱ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梁包括斜梁和竖梁,所述斜梁一端与横梁Ⅰ连接,另一端与竖梁连接,所述竖梁背离斜梁的一端与横梁Ⅱ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柱身底部设有连接板Ⅲ,所述连接板Ⅲ与底座顶部的连接板Ⅳ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板Ⅰ、连接板Ⅱ、连接板Ⅲ以及连接板Ⅳ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相同大小的连接孔,所述行车框架、柱身以及底座之间通过连接孔配合固定螺栓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板Ⅰ与连接板Ⅱ之间、所述连接板Ⅲ与连接板Ⅳ之间均设有调高垫板。优选的是,所述行车框架、柱身以及底座之间通过焊缝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安装板Ⅱ,所述底座通过安装板Ⅱ与地脚螺栓配合固定于基础上。更优选的是,所述横梁Ⅰ、横梁Ⅱ、斜梁、竖梁、柱身以及底座均为钢结构方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立柱上的行走框架采用对称结构,会减少受侧向弯矩的影响,减少立柱、轨道梁的变形,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同时减少立柱、基础的制作材料用量,降低成本。2、本技术中立柱改为多段栓接结构,方便运输、安装、调整及拆卸;3、本技术中设置调高垫板可以调整立柱的高程,可以避免因立柱的制作误差而引起的立柱报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线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1中行走框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行车框架,11、横梁Ⅰ,12、横梁Ⅱ,13、斜梁,14、竖梁,15、安装板Ⅰ,16、固定柱,17、连接板Ⅰ,2、柱身,21、连接板Ⅱ,22、连接板Ⅲ,3、底座,31、连接板Ⅳ,32、安装板Ⅱ,33、地脚螺栓,4、轨道梁,5、连接孔,6、固定螺栓,7、调高垫板,8、基础,91、悬臂结构,92、柱体,93、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现行的单线立柱一般为倒L形结构,由上部的悬臂结构91、中部的柱体92及下部的基座93组成,悬臂结构用于立柱和轨道梁之间的连接安装。而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如图2-6所示,包括柱身2和底座3,柱身2上部安装有行车框架1,柱身2、底座3以及行车框架1构成组合式结构;行车框架1为上窄下宽的左右对称结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横梁Ⅰ11、横梁Ⅱ12以及设于横梁Ⅰ11与横梁Ⅱ12之间的连接梁,横梁Ⅰ11的两端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梁与横梁Ⅱ12连接;连接梁包括斜梁13和竖梁14,斜梁13一端与横梁Ⅰ11连接,另一端与竖梁14连接,竖梁14背离斜梁13的一端与横梁Ⅱ12连接。横梁Ⅰ11下部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Ⅰ15与轨道梁4连接,横梁Ⅱ12下部设有固定柱16,固定柱16的底部设有连接板Ⅰ17,连接板Ⅰ17与柱身2顶部的连接板Ⅱ21连接。柱身2底部设有连接板Ⅲ22,连接板Ⅲ22与底座3顶部的连接板Ⅳ31连接。连接板Ⅰ17、连接板Ⅱ21、连接板Ⅲ22以及连接板Ⅳ31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相同大小的连接孔5,行车框架1、柱身2以及底座3之间通过连接孔5配合固定螺栓6连接。连接板Ⅰ17与连接板Ⅱ21之间、连接板Ⅲ22与连接板Ⅳ31之间均设有调高垫板7,用于调整行走框架1、柱身2高度。底座3底部设有安装板Ⅱ32,底座3通过安装板Ⅱ32与地脚螺栓33配合固定于基础8上。本实施例中,横梁Ⅰ11、横梁Ⅱ12、斜梁13、竖梁14、柱身2以及底座3均为钢结构方柱。实施例2: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行车框架1、柱身2以及底座3之间通过焊缝连接,且没有连接板Ⅰ17、连接板Ⅱ21、连接板Ⅲ22以及连接板Ⅳ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包括柱身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身上部安装有行车框架,所述柱身、底座以及行车框架构成组合式结构;所述行车框架为上窄下宽的左右对称结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横梁Ⅰ、横梁Ⅱ以及设于横梁Ⅰ与横梁Ⅱ之间的连接梁,所述横梁Ⅰ的两端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梁与横梁Ⅱ连接;所述横梁Ⅰ下部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Ⅰ与轨道梁连接,所述横梁Ⅱ下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有连接板Ⅰ,所述连接板Ⅰ与柱身顶部的连接板Ⅱ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包括柱身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身上部安装有行车框架,所述柱身、底座以及行车框架构成组合式结构;所述行车框架为上窄下宽的左右对称结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横梁Ⅰ、横梁Ⅱ以及设于横梁Ⅰ与横梁Ⅱ之间的连接梁,所述横梁Ⅰ的两端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梁与横梁Ⅱ连接;所述横梁Ⅰ下部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Ⅰ与轨道梁连接,所述横梁Ⅱ下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有连接板Ⅰ,所述连接板Ⅰ与柱身顶部的连接板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包括斜梁和竖梁,所述斜梁一端与横梁Ⅰ连接,另一端与竖梁连接,所述竖梁背离斜梁的一端与横梁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身底部设有连接板Ⅲ,所述连接板Ⅲ与底座顶部的连接板Ⅳ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序勤杨令卢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羿鹏轨道交通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无锡市轨道建设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