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防脱轨轨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防脱轨轨道。
技术介绍
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通常包括轨道、设置于轨道的车辆(机车)以及与车辆相连、并悬挂在轨道下方的轿厢,轨道通常架设于空中,车辆沿轨道行走,从而带动轿厢前行;为便于车辆安全、平稳的通过轨道的岔口及便于车辆准确的实现变轨,车辆上通常搭载有变轨装置,变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变轨轮,轨道岔口内通常设置有道岔,在进入岔口前,变轨装置通常需要驱动一侧的变轨轮动作到位,以便在车辆进入岔口后,设置于变轨装置该侧的变轨轮可以与轨道上对应侧的道岔相配合,从而引导车辆沿原轨道通过岔口或在岔口内变轨到另一条轨道上运行;由于在车辆通过岔口时,车辆通常处于单轨运行状态,故存在较大的脱轨风险。然而,现有技术中,一方面,未考虑变故装置动作到位后的物理锁紧问题,使得车辆在通常岔口且处于单轨运行状态时,容易因突然掉电、变轨装置故障、抖动等问题,而使处于工作状态的变轨轮脱离道岔,从而造成车辆脱轨事故;另一方面,如果车辆在进入岔口前,变轨装置在事先未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轨轨道,包括轨道本体,所述轨道本体包括两个分别用于供车辆两侧的行走轮行走的底板、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底板的两个下挡板、两个侧板以及顶板,所述两个底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两个侧板分别与所述两个底板相连,且顶板与所述两个侧板相连,侧板、底板和顶板共同围成用于容纳车辆的型腔;其特征在于,在岔口处,所述轨道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升降式变轨装置相配合的第一防脱轨部、轨道本体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升降式变轨装置相配合的第二防脱轨部,其中,所述第一防脱轨部和第二防脱轨部均用于在升降式变轨装置动作到位的情况下,限制升降式变轨装置继续动作,及用于在升降式变轨装置动作未到位的情况下,驱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轨轨道,包括轨道本体,所述轨道本体包括两个分别用于供车辆两侧的行走轮行走的底板、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底板的两个下挡板、两个侧板以及顶板,所述两个底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两个侧板分别与所述两个底板相连,且顶板与所述两个侧板相连,侧板、底板和顶板共同围成用于容纳车辆的型腔;其特征在于,在岔口处,所述轨道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升降式变轨装置相配合的第一防脱轨部、轨道本体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升降式变轨装置相配合的第二防脱轨部,其中,所述第一防脱轨部和第二防脱轨部均用于在升降式变轨装置动作到位的情况下,限制升降式变轨装置继续动作,及用于在升降式变轨装置动作未到位的情况下,驱动升降式变轨装置动作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轨部包括第一约束段和第一保护段,所述第一约束段与第一保护段相连,并分别设置于轨道本体的同一侧,且约束段沿轨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保护段的上表面倾斜于轨道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约束段用于在升降式变轨装置动作到位的情况下,限制升降式变轨装置继续动作,所述第一保护段用于在升降式变轨装置动作未到位的情况下,通过挤压升降式变轨装置驱动设置于升降式变轨装置一侧的变轨轮动作到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脱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段为水平设置的直板,所述保护段为倾斜设置的直板或弧形板,且约束段和保护段分别固定于所述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脱轨部包括第二约束段和第二保护段,所述第二约束段设置于下挡板的下边沿,用于在升降式变轨装置动作到位的情况下,限制升降式变轨装置继续动作,所述第二保护段设置于底板的下方,且第二保护段的高度大于下挡板的高度,第二保护段用于在升降式变轨装置动作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震,何先志,唐伟锋,詹仕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