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轨道吊装结构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233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2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轨道吊装结构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轨道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子轨道,子轨道包括用于承载行走装置的承载面,承载面上沿轨道的延伸方向设有开口;承载面上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承载面第一端的第一配合部和设置在承载面第二端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的形状与第二配合部的形状互补,子轨道通过第一配合部搭接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子轨道的第二配合部上;第一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一凸台,至少两个第一凸台的厚度不同;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二凸台,至少两个第二凸台的厚度不同,多个第一凸台与多个第二凸台一一对应。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降低行走轮发生震颤的几率,提高轨道车辆行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轨道吊装结构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轨道吊装结构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系统是指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运输系统。常见的轨道交通系统有铁路系统、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系统和磁悬浮轨道系统等。以上不同种类的轨道交通系统中,轨道均设置在地面上,而伴随着地面交通拥堵的不断加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应运而生。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将轨道和轨道车辆悬挂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间中,从而充分利用了地面之上的空间,有利于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悬挂式交通系统的轨道由多个首尾相连的子轨道对接而成。子轨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顶面和承载面;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顶面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侧面的第一端和第二侧面的第一端,承载面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侧面的第二端和第二侧面的第二端;第一侧面、第二侧面、顶面和承载面共同围成一个内部具有空腔的箱式结构。使用时,承载面朝向地面,承载面上沿轨道的延伸方向设有开口,轨道车辆通过穿过开口的吊挂装置连接设置在空腔内的行走装置,行走装置的行走轮沿开口两侧的承载面移动以带动轨道车辆移动。为了克服轨道使用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现象产生的微变形问题,在两个子轨道的连接处还设有伸缩缝,伸缩缝可以为轨道提供伸缩空间,以降低热胀冷缩现象对轨道造成的影响。但是,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行走轮在经过伸缩缝时容易发生震颤,从而影响轨道车辆的行车平稳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轨道吊装结构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主要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行走轮在经过伸缩缝时容易发生震颤,影响轨道车辆的行车平稳性的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子轨道,所述子轨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行走装置的空腔,所述子轨道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行走装置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设有开口;位于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侧的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面第一端的第一配合部和设置在所述承载面第二端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形状互补,所述子轨道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搭接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子轨道的所述第二配合部上;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小于所述承载面的厚度,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不同;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小于所述承载面的厚度,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不同,多个所述第一凸台与多个所述第二凸台一一对应。如上所述的轨道,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凸台沿垂直于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所述第二凸台沿垂直于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如上所述的轨道,可选地,在背离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增;或者,在背离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增,多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减。如上所述的轨道,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如上所述的轨道,可选地,在背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增;或者,在背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增,多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减。如上所述的轨道,可选地,位于所述开口的两侧的所述承载面上均设有所述连接结构。如上所述的轨道,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承载面一体成型。如上所述的轨道,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搭接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搭接的表面之间还设有调节垫片。如上所述的轨道,可选地,所述子轨道还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顶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顶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端,所述承载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顶面和承载面共同围成内部具有所述空腔的所述子轨道。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吊装结构,包括支撑装置和如上任一所述的轨道,每一个所述子轨道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立柱和悬臂,所述立柱用于将所述悬臂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悬臂的轴线与所述轨道的轴线正交,所述悬臂远离所述立柱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同时连接所述子轨道上一端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子轨道上相对端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车辆和如上所述的轨道吊装结构。采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轨道吊装结构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轨道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子轨道,子轨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行走装置的空腔,子轨道包括用于承载行走装置的承载面,承载面上沿轨道的延伸方向设有开口;位于开口的至少一侧的承载面上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承载面第一端的第一配合部和设置在承载面第二端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的形状与第二配合部的形状互补,子轨道通过第一配合部搭接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子轨道的第二配合部上;第一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厚度小于承载面的厚度,至少两个第一凸台的厚度不同;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二凸台,第二凸台的厚度小于承载面的厚度,至少两个第二凸台的厚度不同,多个第一凸台与多个第二凸台一一对应。本申请的轨道由子轨道通过形状互补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搭接而成,具体是通过多个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搭接而成,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方案,本申请增加了相邻的两个子轨道的接触面积,也即提高了相应的可调节面积,使得可调节范围得到提高,调节更加精确,便于通过调整搭接的长度来减小相邻的两个子轨道之间的伸缩缝的宽度;行走装置的行走轮在经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伸缩缝时,与行走轮接的触伸缩缝的宽度小于采用相关技术方案中与行走轮接触的伸缩缝的宽度,从而降低了行走轮发生震颤的几率,提高了轨道车辆行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的结构简图;图2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子轨道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简图;图3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子轨道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简图;图4中示出的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吊装结构的结构简图。附图标记:10-轨道;100-子轨道;110-承载面;111-开口;112-第一配合部;1121-第一凸台;113-第二配合部;1131-第二凸台;120-第一侧面;130-第二侧面;140-顶面;150-第一固定装置;20-支撑装置;210-立柱;220-悬臂;230-第二固定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子轨道,所述子轨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行走装置的空腔,所述子轨道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行走装置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设有开口;/n位于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侧的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面第一端的第一配合部和设置在所述承载面第二端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形状互补,所述子轨道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搭接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子轨道的所述第二配合部上;/n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小于所述承载面的厚度,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不同;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小于所述承载面的厚度,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不同,多个所述第一凸台与多个所述第二凸台一一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子轨道,所述子轨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行走装置的空腔,所述子轨道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行走装置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设有开口;
位于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侧的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面第一端的第一配合部和设置在所述承载面第二端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形状互补,所述子轨道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搭接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子轨道的所述第二配合部上;
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小于所述承载面的厚度,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不同;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小于所述承载面的厚度,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不同,多个所述第一凸台与多个所述第二凸台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凸台沿垂直于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所述第二凸台沿垂直于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在背离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增;
或者,在背离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增,多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在背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凸台的厚度依次递减,多个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卫张天白张华常胜利李虎米莉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