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预测定向凝固一次枝晶间距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1080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预测定向凝固一次枝晶间距的计算方法,其特征为:确定目标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和定向凝固装置的传热参数;选定模座的抽拉速率U,并根据设备的预设加热区温度T↓[H]计算温度梯度G↓[L];带入本发明专利技术关系式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一次枝晶间距预测值λ↓[1](μm)。具体为:(1)根据目标材料不同,查阅资料得出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值。(2)选定模座的抽拉速率U;然后根据设备的预设加热区温度T↓[H]计算温度梯度(见图(1))。(3)将模座的抽拉速率U、温度梯度G↓[L]、合金成分C↓[0](wt%)等带入本发明专利技术关系式(见图(2)),计算得出对应的一次枝晶间距预测值λ↓[1](μ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为预先选配合适的工艺参数而获得目标微观组织提供参考,进而可以大幅减小实际生产中的工艺实验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其特征为确定目标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和定向凝固装置的传热参数;选定模座的抽拉速率U,并根据设备的预设加热区温度TH计算温度梯度GL;带入下述式2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一次枝晶间距预测值λ1(μm)。 具体为 (1)根据目标材料不同,查阅资料得出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值液相线斜率m(K/wt%),溶质分配系数k,溶质液相扩散系数D(μm2/s),GibbsThomson数「(Kμm),液相温度梯度GL(K/μm),固相的导热系数ks(W/m·K),固相的热扩散率αs(m2/s),试样半径r(m)=0.5d,液-固界面温度TM(K),坩埚传热系数αH(W/mK),金属与环境换热系数h(W/m2K)和液相导热系数λL(W/mK)。 (2)模座的抽拉速率U根据合金种类及性能要求选择;然后根据设备的预设加热区温度TH计算温度梯度GL (式1) (3)将模座的抽拉速率U、温度梯度GL、合金成分C0(wt%)等带入本专利技术关系式进行计算 (式2) 从而得出对应的一次枝晶间距预测值λ1(μm)。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 自制的坩埚下拉式高真空定向凝固炉中进行试验。在坩埚下拉过程中,通过对坩埚进行端部冷却及对高温熔体部分进行加热,从而保证热量沿坩埚下拉的方向导出,维持恒定的温度梯度,以保证定向凝固过程的顺利进行。材料选用纯度为99.997%的纯Al和99.96%的电解Cu,在真空感应炉中融化配制Al-4.5wt%Cu二元合金,浇注到内壁尺寸为直径10mm、长度200mm的石墨模壳中,静置一段时间,使温度场稳定在液相线之上30℃时开始定向凝固过程。 (1)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计算相关热物理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热物理参数表 (2)选定模座的抽拉速率U由于在Al-4.5wt%Cu二元合金的定向凝固生产中,根据不同性能要求,其抽拉速率通常为100~220μm/s,故在抽拉速率从100~220μm/s的变化范围内,进行一系列定向凝固实验,从100μm/s开始,抽拉速率每增加20μm/s进行一组实验。(根据具体生产的合金种类及性能要求,模座的抽拉速率U会有较大变化。) 根据设备的预设加热区温度TH=1173K,计算温度梯度GL (3)将模座的抽拉速率U=100~220μm/s、温度梯度GL=6.8×10-3μm、合金成分C0=4.5wt%等带入本专利技术关系式进行计算 从而得出对应的一次枝晶间距值λ1(μm),见表2。 表2 枝晶间距预测值表 (4)对于不同抽拉速率下的定向凝固试样,分别在5、15、25、50、100、150、190mm处取样,先按晶粒生长方向打磨、抛光、腐蚀,进行显微观察,从而确定实验效果、枝晶的形态及枝晶一次轴方向;再将试样沿垂直一次轴的方向剖开,并打磨、抛光、腐蚀。采用JXA-840A型扫描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MM6精密卧式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微观组织,并进行枝晶间距测量,见表3。 表3 枝晶间距实测值表 比较表2和3可发现,对比预测值和实测值可知,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随抽拉速率变化的趋势相同,都是枝晶间距值随着抽拉速率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趋缓。可以看出,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得很好,总体误差在小于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测定向凝固一次枝晶间距的计算方法,其特征为:确定目标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和定向凝固装置的传热参数;选定模座的抽拉速率U,并根据设备的预设加热区温度T↓[H]计算温度梯度G↓[L];带入所示的式2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一次枝晶间距预测值λ↓[1],具体为:(1)根据目标材料不同,确定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值;(2)选定模座的抽拉速率U;然后根据设备的预设加热区温度T↓[H]计算温度梯度G↓[L]=dT↓[L]/dZ|↓[Z=0]≈2(T↓[H]-T↓[M])***式1(3)将模座的抽拉速率U、温度梯度G↓[L]、合金成分C↓[0]带入式2:λ↓[1]=2.83[m(k-1)DΓ]↑[0.25]C↓[0]↑[0.25](U-U↑[2]/4×10↑[6]α↓[s]*)↑[-0.25]G↓[L]↑[-0.5]式2计算得出对应的一次枝晶间距预测值λ↓[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测定向凝固一次枝晶间距的计算方法,其特征为确定目标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和定向凝固装置的传热参数;选定模座的抽拉速率U,并根据设备的预设加热区温度TH计算温度梯度GL;带入所示的式2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一次枝晶间距预测值λ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强司乃潮郭毅袁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