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741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该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包括作动组件、传力杆组件和减振器连接块;所述作动组件包括互相正交的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和第三作动器,所述第三作动器垂直方向上布置,所述第一作动器和所述第二作动器水平方向上布置;所述减振器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作动器和减振器之间,所述第三作动器的轴向与所述减振器总成的轴向相同,所述减振器连接块通过传力杆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作动器、所述第二作动器和所述第三作动器连接。该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可以从三个互相正交的方向上加载,能够再现减振器实车受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或者可靠性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
本申请涉及试验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减振器性能的试验设备中,一般将减振器安装在试验台架上,由台架驱动减振器上下两端做规定频率的简谐运动;或者,接收路谱可靠性试验,按照实车采集的减振器活塞杆与储油端的相对位移,在台架上复现减振器的实车动作。上述两种试验,都是控制减振器活塞杆与储油端的相对运动,从而进行耐久试验。行业中也有部分试验台架会在上述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减振器侧向力,但是侧向力往往是固定载荷。现有技术中,汽车在行驶过程时往往需要会受到侧向力的作用,比如支撑卡车驾驶室的减振器,随着驾驶室相对车架的前后以及左右方向摆动,减振器会受到较大侧向力。再比如麦弗逊悬架中的减振器,在车轮纵向力的作用下,也会承受一定的侧向力。如果试验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加载侧向力,并不能如实再现减振器实车使用状况,也难以通过试验发现减振器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该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可以从三个互相正交的方向上加载,能够再现减振器实车受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或者可靠性试验。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包括作动组件、传力杆组件和减振器连接块;所述作动组件包括互相正交的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和第三作动器,所述第三作动器垂直方向上布置,所述第一作动器和所述第二作动器水平方向上布置;所述减振器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作动器和减振器之间,所述第三作动器的轴向与所述减振器总成的轴向相同,所述减振器连接块通过传力杆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作动器、所述第二作动器和所述第三作动器连接。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可以从三个互相正交的方向上加载,能够再现减振器实车受力,从而复现减振器在实车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例如,可以复现减振器活塞杆与储油筒之间的相对运动,还可以复现减振器在垂直于其轴线方向上承受的侧向载荷,从而更好地进行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或者可靠性试验。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作动器固定座、第一悬挂支架、第二作动器固定座和第二悬挂支架;所述第一作动器固定座与所述第一作动器的第一端通过球铰连接,所述第一悬挂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作动器的第二端,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作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作动器固定座与所述第二作动器的第一端通过球铰连接,所述第二悬挂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作动器的第二端,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作动器连接。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作动器固定座和第一悬挂支架用于安装设置第一作动器,第一作动器固定座通过球铰连接第一作动器、第一悬挂支架通过弹簧连接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固定座和第二悬挂支架用于安装设置第二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固定座通过球铰连接第二作动器、第二悬挂支架通过弹簧连接第二作动器。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力传感器、第一导向杆、第二力传感器和第二导向杆,所述传力杆组件包括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所述第一作动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传力杆与所述减振器连接块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一传力杆之间设置有球铰;所述第二作动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传力杆与所述减振器连接块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和所述第二传力杆之间设置有球铰。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第一作动器和减振器连接块之间,依次连接第一力传感器、第一导向杆、第一传力杆,从而通过第一作动器向减振器加载侧向力;在第二作动器和减振器连接块之间,依次连接第二力传感器、第二导向杆、第二传力杆,从而通过第二作动器向减振器加载另一方向的侧向力。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固定座、第一导向万向轴承、第二导向固定座和第二导向万向轴承;所述第一导向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侧方,所述第一导向万向轴承的内圈嵌套于所述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万向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导向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侧方,所述第二导向万向轴承的内圈嵌套于所述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万向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上。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向固定座和第一导向万向轴承安装和设置第一导向杆,通过第二导向固定座和第二导向万向轴承安装和设置第二导向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力杆、所述第二传力杆、所述第三传力杆分别与所述减振器连接块固定连接、转动副连接或通过球铰连接。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减振器和其结构,第一传力杆、第二传力杆分别与减振器连接块可分别采取不同的连接方式,以达到复现减振器在实车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的最佳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减振器固定座,所述减振器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夹具,所述减振器通过所述固定夹具安装在所述减振器固定座上。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减振器通过减振器固定夹具安装在减振器固定座上。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龙门架,所述第三作动器悬挂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第三作动器的第一端通过球铰与所述龙门架的顶梁连接。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龙门架用于安装和设置第三作动器;可选地,龙门架设置有顶梁和横梁。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导向杆和第三力传感器,所述传力杆组件包括第三传力杆;所述第三作动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传力杆、所述第三力传感器与所述减振器连接块依次连接,所述第三导向杆和所述第三传力杆之间设置有球铰。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第三作动器和减振器连接块之间,依次连接第三导向杆、第三传力杆、第三力传感器,从而通过第三作动器向减振器加载纵向力。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减振器和其结构,第三传力杆分别与减振器连接块可采取不同的连接方式,以达到复现减振器在实车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的最佳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导向万向轴承,所述第三导向万向轴承的内圈嵌套于所述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万向轴承固定在所述龙门架的横梁上。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龙门架的横梁和第三导向万向轴承安装和设置第三导向杆。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路谱采集数据,所述路谱采集数据包括减振器运行过程中的第一传感器采集信号;根据所述路谱采集数据驱动所述作动组件;接收所述作动组件的第二传感器采集信号;调节所述作动组件的运行参数,以使所述第二传感器采集信号与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误差在预设区间内。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动组件、传力杆组件和减振器连接块;/n所述作动组件包括互相正交的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和第三作动器,所述第三作动器垂直方向上布置,所述第一作动器和所述第二作动器水平方向上布置;/n所述减振器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作动器和减振器之间,所述第三作动器的轴向与所述减振器总成的轴向相同,所述减振器连接块通过传力杆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作动器、所述第二作动器和所述第三作动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动组件、传力杆组件和减振器连接块;
所述作动组件包括互相正交的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和第三作动器,所述第三作动器垂直方向上布置,所述第一作动器和所述第二作动器水平方向上布置;
所述减振器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作动器和减振器之间,所述第三作动器的轴向与所述减振器总成的轴向相同,所述减振器连接块通过传力杆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作动器、所述第二作动器和所述第三作动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作动器固定座、第一悬挂支架、第二作动器固定座和第二悬挂支架;
所述第一作动器固定座与所述第一作动器的第一端通过球铰连接,所述第一悬挂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作动器的第二端,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作动器连接;
所述第二作动器固定座与所述第二作动器的第一端通过球铰连接,所述第二悬挂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作动器的第二端,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作动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力传感器、第一导向杆、第二力传感器和第二导向杆,所述传力杆组件包括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
所述第一作动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传力杆与所述减振器连接块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一传力杆之间设置有球铰;
所述第二作动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传力杆与所述减振器连接块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和所述第二传力杆之间设置有球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总成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文强李妮妮王秋敏曹石于泳郭鹏鹍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汽长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