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材成型模具的加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53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片材成型模具的加温装置,包括温控箱、加热装置和感温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感温装置分别与温控箱电性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感温装置包括用于测量所述上模板温度的第一感温装置和用于测量所述下模板温度的第二感温装置,所述第一感温装置与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感温装置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具自身结构为待加工片材提供热源,使得待加工的片材加温更加均匀且充分。温控箱的可控操作能够随时掌控加热温度,为待加工的片材提供恒温加温效果,大大的提高了加工的良品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片材成型模具的加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片材成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片材成型模具的加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片材加工成型几乎都是采用高压空气热压成型,所以在片材成型之前都必须给片材预先加温。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预先把高温烤盘放入模腔内部给待加工的片材加温,当烤盘加温到预定时间后伸出,之后再进行热压成型。此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加温时间难以掌控,时间太长,浪费电力且片材有被烤坏的风险;时间太短,加温不足,热压成型时片材容易崩坏。2、烤盘伸出后,片材在没有热源的情况下快速降温,在热压成型时,片材温度已经不够,导致加工片材崩坏,不良率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片材成型模具的加温装置,并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片材成型模具的加温装置,包括温控箱、加热装置和感温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感温装置分别与温控箱电性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感温装置包括用于测量所述上模板温度的第一感温装置和用于测量所述下模板温度的第二感温装置,所述第一感温装置与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感温装置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第一发热管,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第二发热管;所述第一感温装置为第一感温线,所述第二感温装置为第二感温线。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设有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发热管插入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设有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发热管插入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内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设有第一卡槽和绕线柱,所述第一感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并通过所述绕线柱固定,所述第一卡槽上表面设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感温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槽上表面设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发热管和第三感温线,所述第三发热管和所述第三感温线分别与所述温控箱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发热管和所述第三感温线均设置在片材成型模具的模胚和模芯上。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上模板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与所述定位柱适配的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还包括环形凸起,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环形凸起适配的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和第三发热管的加热温度均是1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模具自身结构为待加工片材提供热源,使得待加工的片材加温更加均匀且充分。温控箱的可控操作能够随时掌控加热温度,为待加工的片材提供恒温加温效果,大大的提高了加工的良品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模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图;图4是上模板另一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模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下模板另一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模芯结构示意图;图8是模胚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8所示,一种片材成型模具的加温装置,包括温控箱,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1设有第一安装通道,第一安装通道内固定设有给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1加温的第一发热管11。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1上还设有第一卡槽12,第一卡槽12内设有测量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1温度的第一感温线13,第一卡槽12侧边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感温线13的绕线柱14,第一卡槽12上表面还设有第一压板15,第一压板15盖住第一卡槽12并通过螺丝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1固定连接。第一发热管11和第一感温线13分别与温控箱电性连接。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2设有第二安装通道,第二安装通道内固定设有给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2加温的第二发热管21。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2还设有第二卡槽22,第二卡槽22内设有测量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2温度的第二感温线23,第二卡槽22上表面还设有第二压板24,第二压板24盖住第二卡槽22并通过螺丝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2固定连接。第二发热管21和第二感温线23分别与温控箱电性连接。为了使待加工的片材加温更加充分,在模具的其他结构上均设有第三发热管和第三感温线,例如:模芯和模胚。第三发热管和第三感温线分别与温控箱电性连接。温控箱可以对各个发热管供电加热,同时也能给操作者反馈发热管的加热温度,通过反复的实践证明,当发热管加热温度是150℃时,加工片材的成品率最高。因此,通过控制温控箱,使第一发热管、第二发热管、第三发热管在工作时的加热温度始终保持在150℃。为了使待加工的片材加温更加均匀,在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1和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2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待加工片材的定位结构,下模板2上设有定位柱25和环形凸起26;上模板1与定位柱25相应位置处设有与定位柱适配的定位孔16,同时,在上模板1与环形凸起26相应位置处设有与环形凸起26适配的环形定位槽17。片材上预留有定位柱25位置和大小适配的孔位,加工时,片材放置在下模板上,通过定位柱25预定位;上模板和下模板合上后,定位柱25插入定位孔16内固定连接,环形凸起26与环形定位槽17咬合。这样就算成型时有些震动或晃动,片材与模具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使得待加工的片材加温更加均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片材成型模具的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箱、加热装置和感温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感温装置分别与温控箱电性连接;/n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固定连接;/n所述感温装置包括用于测量所述上模板温度的第一感温装置和用于测量所述下模板温度的第二感温装置,所述第一感温装置与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感温装置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材成型模具的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箱、加热装置和感温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感温装置分别与温控箱电性连接;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片材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固定连接;
所述感温装置包括用于测量所述上模板温度的第一感温装置和用于测量所述下模板温度的第二感温装置,所述第一感温装置与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感温装置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为第一发热管,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第二发热管;
所述第一感温装置为第一感温线,所述第二感温装置为第二感温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设有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发热管插入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固定连接;
所述下模板设有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发热管插入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内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设有第一卡槽和绕线柱,所述第一感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并通过所述绕线柱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木荣彭镜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德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