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减振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材料,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用的减振材料。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及电气产品等中,通常使用薄钢板、铝板等金属板作为结构部件。为了减少汽车及电气产品的振动,通过在该金属板的表面贴合粘弹性材料,能够赋予结构部件振动衰减性能(减振性能)。作为这样的减振结构,若大致区分则存在如下两个类型(非专利文献1):仅在金属板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贴合有粘弹性材料的被称为非约束形的结构;以及在与金属板相反侧的粘弹性材料的表面进一步贴合有金属板、高分子材料等约束板的被称为约束形的结构。另外,作为使用了高分子材料的约束板的约束形的减振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碳纤维强化塑料成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强化塑料成型体具备: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层叠在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以及配置在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与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之间的第一减振层。其中,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厚度薄于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厚度,在第一减振层上设置有沿着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所包含的碳纤维的取向方向交叉的方 ...
【技术保护点】
1.减振材料,其具备粘弹性层以及约束层,所述约束层设置于所述粘弹性层的一个表面;其中,/n所述约束层的与所述粘弹性层相反一侧的表面的应变εa跟所述约束层的与所述粘弹性层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的应变εb之间的关系为0<εa/εb<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5 JP 2018-2413051.减振材料,其具备粘弹性层以及约束层,所述约束层设置于所述粘弹性层的一个表面;其中,
所述约束层的与所述粘弹性层相反一侧的表面的应变εa跟所述约束层的与所述粘弹性层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的应变εb之间的关系为0<εa/ε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材料,其中,
所述粘弹性层的厚度在0.5mm~2mm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材料,其中,
所述约束层具有以使粘弹性层的厚度均匀的方式与面板形状相配合而成形得到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材料,其中,
所述约束层具有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至少具备芯层,所述芯层具有呈多列配置的筒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材料,其中,
所述应变εa跟所述应变εb之间的关系为0.2<εa/εb<0.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