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抵抗小偏置碰的车身结构及前连接件的铸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抵抗小偏置碰的车身结构及前连接件的铸造方法技术背景小偏置碰撞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根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在2011年至2013年6月间采集的车辆事故数据显示,属于小偏置碰撞事故类型的占比为15%。为更好的模拟实际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制定了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来检测车辆抵抗小偏置碰撞的性能,即车辆以64.4km/h±1km/h的时速、25%±1%的重叠率正面撞击固定刚性壁障。在此模式下,绝大部分车辆的前防撞横梁、吸能盒、前纵梁在碰撞中与壁障无接触,或接触很少,无法通过车身前端结构的塑性变形吸收碰撞动能。若车辆在几乎没有吸能减速的情况下与刚性壁障发生碰撞,刚性壁障将直接推动轮胎撞击乘员舱,造成乘员舱变形弯折、结构大面积失效,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公告号为CN20720820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轻量化高强度的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顶部前后对称设置有前横梁和后横梁,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抵抗小偏置碰的车身结构,包括前防撞横梁(101)、沿前防撞横梁(101)对称布置的前纵梁(4)以及位于前防撞横梁(101)上方的上传力路径结构,所述前纵梁(4)与前防撞横梁(101)之间设置有吸能盒(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力路径结构包括上横梁(501)以及沿上横梁(501)对称布置的车身侧面结构,所述车身侧面结构包括竖向连接梁(3)、上纵梁(502)、前连接件(2)和一体化侧围(7),所述竖向连接梁(3)的一端与前纵梁(4)连接,另一端与上纵梁(502)连接,所述上纵梁(502)的一端与上横梁(501)连接,另一端与前连接件(2)连接,所述前纵梁(4)和一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抵抗小偏置碰的车身结构,包括前防撞横梁(101)、沿前防撞横梁(101)对称布置的前纵梁(4)以及位于前防撞横梁(101)上方的上传力路径结构,所述前纵梁(4)与前防撞横梁(101)之间设置有吸能盒(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力路径结构包括上横梁(501)以及沿上横梁(501)对称布置的车身侧面结构,所述车身侧面结构包括竖向连接梁(3)、上纵梁(502)、前连接件(2)和一体化侧围(7),所述竖向连接梁(3)的一端与前纵梁(4)连接,另一端与上纵梁(502)连接,所述上纵梁(502)的一端与上横梁(501)连接,另一端与前连接件(2)连接,所述前纵梁(4)和一体化侧围(7)分别与前连接件(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抗小偏置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面结构还包括门槛梁(8)和后连接件(9),所述门槛梁(8)的一端与前连接件(2)连接,另一端与后连接件(9)连接,所述一体化侧围(7)也与后连接件(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抵抗小偏置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件(2)和后连接件(9)分别采用铸造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抗小偏置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部横梁(6)和后部横梁(10),所述前部横梁(6)靠近车身的首端且前部横梁(6)的两端分别与车身侧面结构连接,所述后部横梁(10)靠近车身的尾端且后部横梁(10)的两端分别与车身侧面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抵抗小偏置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件(2)包括前连接件本体(21)、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部(22)靠近前连接件本体(21)的底端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2)用于与前纵梁(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3)靠近前连接件本体(21)的顶端且所述第二连接部(23)用于与上纵梁(50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抵抗小偏置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潮,雷飞,韩旭,张天昊,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