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01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其包含:支架,其为一弯折结构,支架包含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架和设置在地沟侧壁上的第二支架;盖板,覆盖于地沟上方,盖板一端与所述支架铰连接,另一端搭在地面上;驱动装置,其一端与第二支架连接,另一端与盖板底部连接以驱动盖板翻转;若干个调节支撑柱,设置于第一支架上,盖板翻转打开后与调节支撑柱接触。其优点是:将支架、盖板、驱动装置和调节支撑柱等结构相结合,只需要通过一个驱动装置驱动盖板即可实现盖板的自动翻转,通过调节支撑柱实现盖板翻转的限位,该装置改善了现有手动翻转盖板的形式,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成本低、实施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盖板翻转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动车检修地沟中,轨道地沟上方两侧跨距需要行走和穿越,通常的做法是用一块盖板(踏板)搭接在轨道两旁,但是检修地沟时还需要人工搬运打开,操作非常不便。在实际应用中,盖板较重,检修地沟时需要将盖板拆卸,人工搬运费时费力,使得日常的检修维护工作存在诸多不方便的问题,也不便于地沟输送与地面通行交叉作业。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省时省力易实现的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其将支架、盖板、驱动装置和调节支撑柱等结构相结合,只需要通过一个驱动装置驱动盖板即可实现盖板的自动翻转,通过调节支撑柱实现盖板翻转的限位,该装置改善了现有手动翻转盖板的形式,减少了人工操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成本低、实施效果好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包含:支架,其为一弯折结构,所述支架包含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架和设置在地沟侧壁上的第二支架;盖板,覆盖于地沟上方,所述盖板一端与所述支架铰连接,另一端搭在地面上;驱动装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底部连接以驱动所述盖板翻转;若干个调节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盖板翻转打开后与所述调节支撑柱接触。可选的,还包含:若干个缓冲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撑柱上,所述盖板翻转后与所述缓冲装置接触以减缓所述盖板翻转的冲击。可选的,所述缓冲装置为橡胶缓冲垫或液压缓冲器。可选的,所述调节支撑柱包含:支撑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若干个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支撑件的螺栓孔螺纹连接,调节所述调节螺栓伸出所述螺栓孔的长度以微调所述盖板翻转角度。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或电动推杆。可选的,所述气缸包含:气缸缸体,其第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盖板底部连接;气缸杆头,其第三端与所述气缸缸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缸杆头的第四端通过一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可选的,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架的弯折处通过一转轴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一体成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将支架、盖板、驱动装置和调节支撑柱等结构相结合,只需要通过一个驱动装置驱动盖板即可实现盖板的自动翻转,通过调节支撑柱实现盖板翻转的限位,该装置改善了现有手动翻转盖板的形式,减少了人工操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成本低、实施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结构(盖板关闭)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结构(盖板打开)示意图;图3为图1的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结构(盖板关闭)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结构(盖板打开)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移动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如图1~图4结合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该装置主要包含:支架1、盖板2、驱动装置和若干个调节支撑柱4。所述支架1为一直角弯折结构,以便各部件的集成安装,所述支架1包含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架11和固定设置在地沟侧壁上的第二支架12。所述盖板2覆盖于地沟上方,所述盖板2一端与所述支架1铰连接,所述盖板2的另一端搭在地面上。所述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2底部连接以便驱动所述盖板2翻转,实现所述盖板2的打开和盖紧。所述调节支撑柱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所述盖板2翻转打开后与所述调节支撑柱4接触,以对所述盖板2的翻转运动进行限位,另外,所述调节支撑柱4还可微调所述盖板2的翻转角度。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与所述支架1的弯折处通过一转轴13连接,即所述盖板2通过所述转轴13与所述支架1连接,且所述盖板2可绕所述转轴13转动。所述支架1的弯折处为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的交接处。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一体成型,所述支架1采用螺栓结构固定在地面或地沟侧壁上。另外,本技术的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还包含若干个缓冲装置5,所述缓冲装置5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撑柱4上,所述盖板2翻转后与所述缓冲装置5接触以减缓所述盖板2翻转的冲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2为橡胶缓冲垫,因其材质柔软可进行一定限度的压缩,能够减缓盖板2翻转运动的冲击。当然所述缓冲装置5的类型结构不仅限于此,其还可以为其他具有缓冲作用的结构,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5为液压缓冲器,其适用于对盖板2翻转动作冲击有更严格的要求的场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所述调节支撑柱4。具体地,所述调节支撑柱4包含:支撑件41和若干个调节螺栓42。具体地,所述支撑件4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所述支撑件41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所述调节螺栓42与所述支撑件41的螺栓孔螺纹连接,调节所述调节螺栓42伸出所述螺栓孔的长度以微调所述盖板2的翻转角度,即所述调节螺栓42起到盖板2的运动限位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5设置于所述支撑件41上,所述调节螺栓42设置于所述缓冲装置5的下方,以便缓冲所述盖板2翻转的冲击力以及对所述盖板2的翻转角度进行微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3,所述气缸3包含:气缸缸体31和气缸杆头32。所述气缸缸体31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连接件33与所述盖板2底部连接,所述气缸杆头32的第三端与所述气缸缸体3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缸杆头32的第四端通过一第二连接件34与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气缸2通过各个连接件将盖板2与支架1有序的关联起来,驱动气缸3伸缩可将盖板2精确打开和盖紧。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气缸3驱动控制动力源可为压缩空气,在工厂内很容易具备气源条件。当然所述气缸3的驱动控制方式不仅限于此,其还可以采用电磁阀驱动,亦或采用气控阀驱动,本方案主要为盖板2翻转的作用原理,气缸3的控制方式在此不作进一步阐述。另外,所述驱动装置的类型结构也不仅限于气缸3,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采用电动推杆驱动形式,可适合于有电源但是不方便接压缩空气的工作场景。如图5所示,实际应用时,将所述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的各部件安装在预设位置。当需要地沟检修时,启动气缸3,使盖板2进行翻转运动。随着盖板2运动,气缸3伸出动作时,气缸杆头32对支架1有作用力,但因支架1固定不动,所以反作用力施加到与气缸缸体31连接的盖板2,使得盖板2向上运动,形成打开动作。待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n支架(1),其为一弯折结构,所述支架(1)包含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架(11)和设置在地沟侧壁上的第二支架(12);/n盖板(2),覆盖于地沟上方,所述盖板(2)一端与所述支架(1)铰连接,另一端搭在地面上;/n驱动装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2)底部连接以驱动所述盖板(2)翻转;/n若干个调节支撑柱(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所述盖板(2)翻转打开后与所述调节支撑柱(4)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支架(1),其为一弯折结构,所述支架(1)包含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支架(11)和设置在地沟侧壁上的第二支架(12);
盖板(2),覆盖于地沟上方,所述盖板(2)一端与所述支架(1)铰连接,另一端搭在地面上;
驱动装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2)底部连接以驱动所述盖板(2)翻转;
若干个调节支撑柱(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所述盖板(2)翻转打开后与所述调节支撑柱(4)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若干个缓冲装置(5),其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撑柱(4)上,所述盖板(2)翻转后与所述缓冲装置(5)接触以减缓所述盖板(2)翻转的冲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装置(5)为橡胶缓冲垫或液压缓冲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翻转轨道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柱(4)包含:
支撑件(41),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菲何骥张飞林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智沪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