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对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7343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轮对打磨装置,包括:滑移平台,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轮对的一端,位于轮对的径向外侧;弧形导轨,设置于滑移平台上;且弧形导轨沿滑移平台在两个车轮之间往复移动,以使弧形导轨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安装座,设置于弧形导轨上,且安装座沿弧形导轨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打磨部件,设置于安装座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且打磨部件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用于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车轮进行在位打磨,有效减少轮对的拆卸次数和人工推运轮对的往返次数;并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打磨效率和质量。高打磨效率和质量。高打磨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对打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轮对检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轮对动平衡去重的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轮对是铁路车辆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动平衡是指轮对在高速旋转时可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且轮对动平衡时车辆运行平稳,轮对动不平衡时车辆则会出现颠簸感严重、异常抖动等现象。因此,在车辆的制造和维修中,轮对的动平衡测量及去重是两道关键工序。
[0003]目前,轮对的动平衡测量及去重的作业方式为:在动平衡机上测量轮对的动不平衡量,并标记处动不平衡位置;随后将轮对从动平衡机上移除并放置于去重打磨专用区域,并由人工手持角磨机或者手持硬质合金磨头对不平衡位置进行打磨去重;由于打磨作业一般采取“多次少量去重”原则,故在去重完成后还需将轮对再次放至动平衡机上进行测量,若仍存在不平衡量,则需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可见,现有轮对动平衡去重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时人工打磨去重还会导致去重精度低且易损伤轮对上其他部件(例如制动盘、降噪板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对打磨装置,可以对待打磨车轮进行在位打磨,有效减少了轮对的拆卸次数和人工推运轮对的往返次数;同时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打磨效率和质量。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轮对打磨装置,所述轮对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上,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用于对所述轮对进行动平衡测量,且所述轮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车轮以及与两个所述车轮连接的车轴;所述轮对打磨装置包括:
[0007]滑移平台,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所述轮对的一端,位于所述轮对的径向外侧;
[0008]弧形导轨,设置于所述滑移平台上;且所述弧形导轨沿所述滑移平台在两个所述车轮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弧形导轨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
[0009]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弧形导轨上,且所述安装座沿所述弧形导轨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
[0010]打磨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且所述打磨部件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用于在所述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
[0011]优选地,所述滑移平台包括:
[0012]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所述轮对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导轨的
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轴的轴向平行;
[0013]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与所述弧形导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垂直;
[0014]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弧形导轨在两个所述车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弧形导轨沿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踏面。
[0015]优选地,所述弧形导轨的弧度可调节,以使所述弧形导轨的内弧面与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形成同心圆。
[0016]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
[0017]第一挡板,与所述弧形导轨的内弧面抵接;
[0018]第二挡板,与所述弧形导轨的外弧面抵接;且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
[0019]长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且推拉所述长杆带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沿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踏面的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弧形导轨的弧度;以及
[0020]第一手轮,与所述长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推拉所述长杆;且所述长杆的第二端和第一端相对设置。
[0021]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移动部件,与所述安装座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滑动连接;且所述移动部件靠近待打磨车轮轮毂的一端与所述打磨部件转动连接,用于承载所述打磨部件并带动所述打磨部件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轮毂,以调节所述打磨部件的磨削深度。
[0022]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
[0023]调节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移动部件通过齿轮和齿条啮合连接;且所述调节杆转动带动所述移动部件沿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轮毂的方向移动;
[0024]第二手轮,与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转动所述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
[0025]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端部,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移动部件的底部。
[0026]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
[0027]吸头,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用于在去重打磨时吸收产生的粉尘;
[0028]粉尘箱,通过柔性管与所述吸头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粉尘。
[0029]优选地,所述轮对打磨装置,还包括:壳体;且所述弧形导轨、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皆位于所述壳体内。
[003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0031]本技术提供一种轮对打磨装置,滑移平台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轮对的一端且位于轮对的径向外侧;弧形导轨沿滑移平台在两个车轮之间往复移动,以使弧形导轨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安装座沿弧形导轨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且设置于安装座上的打磨部件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使得打磨部件可以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自动去重打磨。
[0032]本技术的轮对打磨装置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承载轮对的一端,当轮对出现动不平衡时将动平衡设备停机不转动,轮对保持原位置,不需拆卸,可以对待打磨车轮进行在位打磨,改变了传统技术中离线打磨的方式,有效减少了轮对的拆卸次数和人工推运轮对的往返次数,同时还减少了轮对多次做动平衡测量的准备工作,将作业效率提高了原有的2~3倍。
[0033]本技术打磨部件可以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旋转并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改变了传统技术中人工手持工具打磨的方式,通过机械代替人工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同时解放了人力并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0034]本技术通过电动机带动打磨部件进行去重打磨,还可以保证去重打磨效果的一致性,同时稳定打磨质量,避免传统技术中人工打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人工由于疏忽大意导致的其他问题,并确保轮对其他重要部位在打磨过程中无损伤。
[0035]本技术通过吸尘器可以实现自动排尘,减少了作业现场的粉尘污物,同时在自动打磨过程中,人可以在以便监控设备运行即可,无需近距离盯控,确保了打磨过程中不会对作业人员有粉尘污染。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对打磨装置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对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对打磨装置的正视图;
[0039]图4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对打磨装置,所述轮对(100)放置于动平衡检测设备(110)上,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用于对所述轮对(100)进行动平衡测量,且所述轮对(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车轮(101)以及与两个所述车轮(101)连接的车轴(10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打磨装置包括:滑移平台(210),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承载所述轮对(100)的一端,位于所述轮对(100)的径向外侧;弧形导轨(220),设置于所述滑移平台(210)上;且所述弧形导轨(220)沿所述滑移平台(210)在两个所述车轮(101)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对准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安装座(230),设置于所述弧形导轨(220)上,且所述安装座(230)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打磨部件(24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30)靠近待打磨车轮的一端;且所述打磨部件(240)的一端与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抵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用于在所述电动机的带动下对待打磨车轮的动不平衡位置进行去重打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平台(210)包括:第一导轨(2101),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检测设备(110)承载所述轮对(100)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导轨(210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轴(102)的轴向平行;第二导轨(210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2101)上,与所述弧形导轨(220)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导轨(210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2101)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导轨(2102)沿所述第一导轨(2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弧形导轨(220)在两个所述车轮(101)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弧形导轨(220)沿所述第二导轨(210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待打磨车轮的踏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弧度可调节,以使所述弧形导轨(220)的内弧面与待打磨车轮的踏面形成同心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打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毅舒同太王征峰杨远方张飞何志华何骥唐潇仁
申请(专利权)人:智沪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