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58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先进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包括铜管本体和冷却水套,冷却水套的四个内侧面对应和铜管本体的四个外侧面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在铜管本体的外侧面上开设开口槽,使其与冷却水套中滑动设置的调节板相配合形成流道,并通过拧动调节螺母改变调节杆的轴向位置,可改变调节板与开口槽槽底之间的间距,实现流道宽度的调节,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流道的宽度,使各流道中的冷却水对铜管本体提供的冷量趋于均匀,提高铜管本体的冷却均匀性,降低漏钢发生率,提升钢坯的质量,并能够统一改变各流道的宽度,以加强对铜管本体所提供的冷量,且调节方便,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
本技术涉及先进铸造
,尤其是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
技术介绍
结晶器铜管属于连铸机的配件之一,其可分为直形和弧形两大类,其结构主要由铜管本体及冷却水套构成,铜管本体与冷却水套之间形成水缝,使用时,结晶器铜管内所导入的钢液会在水缝中冷却水的作用下凝固成型,凝结成一定厚度的坯壳并被连续拉出进入二次冷却区,然而现有的结晶器铜管其水缝普遍无法调节,工作人员无法针对实际情况来调整水缝的宽度,且因装配误差、制造误差等因素的存在也容易存在水缝不均匀的问题,制约了结晶器铜管的冷却效果,同时容易造成铜管本体内坯壳厚度不均匀,增加了漏钢发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晶器铜管的水缝无缝调节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包括铜管本体和冷却水套,所述铜管本体和冷却水套的横截面均呈方形,所述冷却水套套设在铜管本体外,且冷却水套的四个内侧面对应和铜管本体的四个外侧面贴合,所述铜管本体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管本体(1)和冷却水套(2),所述铜管本体(1)和冷却水套(2)的横截面均呈方形,所述冷却水套(2)套设在铜管本体(1)外,且冷却水套(2)的四个内侧面对应和铜管本体(1)的四个外侧面贴合,所述铜管本体(1)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一开口槽(1-1),所述冷却水套(2)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一滑槽(2-1),每个滑槽(2-1)均与其所在侧的开口槽(1-1)正对,所述滑槽(2-1)内均滑动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调节板(3),且调节板(3)和开口槽(1-1)相匹配,所述调节板(3)的内侧面和其所在侧的开口槽(1-1)之间形成流道(4),所述调节板(3)的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管本体(1)和冷却水套(2),所述铜管本体(1)和冷却水套(2)的横截面均呈方形,所述冷却水套(2)套设在铜管本体(1)外,且冷却水套(2)的四个内侧面对应和铜管本体(1)的四个外侧面贴合,所述铜管本体(1)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一开口槽(1-1),所述冷却水套(2)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一滑槽(2-1),每个滑槽(2-1)均与其所在侧的开口槽(1-1)正对,所述滑槽(2-1)内均滑动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调节板(3),且调节板(3)和开口槽(1-1)相匹配,所述调节板(3)的内侧面和其所在侧的开口槽(1-1)之间形成流道(4),所述调节板(3)的外侧面固定有调节杆(5),所述调节杆(5)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螺母(6),所述冷却水套(2)的外侧面上均固定有一固定板(7),所述调节杆(5)穿过其所在侧的固定板(7),所述调节杆(5)上的两个调节螺母(6)分别抵在固定板(7)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宽度可调的结晶器铜管,其特征在于:每个开口槽(1-1)的侧面下端均至少开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生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九鑫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