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摆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98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实验室、光电医疗设备等行业进行光斑位置精确调整、对准等工作的手动微量摆动调节装置。解决背景技术光学实验室、光电医疗设备采用二维转动台进行光斑位置调整及对准等工作,二维转动台结构复杂,操作过程烦琐,费时。平台1、第一螺钉2、端盖3、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第一球面轴承5、轴用弹性挡圈6、长杆7、套筒8、钢球9、第二螺钉10、第二球面轴承11、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操作杆座13及操作杆14。当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操作杆输入时,操作杆摆动,则平台的输出随之同步、同向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操作简易可靠、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实验室、光电医疗设备等行业进行光斑位置精确调整、对准等工作的手动微量摆动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光学实验室、光电医疗设备采用二维转动台进行光斑位置调整及对准等工作。二维转动台结构复杂,操作过程烦琐,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二维转动台结构复杂,操作过程烦琐,费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可靠、操作方便的微摆动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有平台、第一螺钉、第一孔用弹性挡圈、第一球面轴承、轴用弹性挡圈、长杆、套筒、钢球、第二螺钉、第二个球面轴承、第二孔用弹性挡圈、操作杆座及操作杆,平台和长杆的一端由第一螺钉连接,第一孔用弹性挡圈和第一球面轴承置于套筒内的上部,第一球面轴承和轴用弹性挡圈的里安装有长杆,轴用弹性挡圈位于第一球面轴承的附近并限制第一球面轴承的轴向位置,第一孔用弹性挡圈位于第一球面轴承的附近并限制第一球面轴承的轴向位置,长杆的另一端安装钢球,第二球面轴承和第二孔用弹性挡圈分别安装在套筒内的下部,钢球的球心位于第二球面轴承中心孔内的一端,并且钢球的球心与第二球面轴承中心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二孔用弹性挡圈位于第二球面轴承的附近并限制第二球面轴承的轴向位置,第二球面轴承与第二螺钉连接,操作杆座安装在第二球面轴承的另一端和操作杆的一端之间。当采用本专利技术对操作杆输入时,操作杆摆动,则平台的输出随之同步、同向摆动,本专利技术使操作简易可靠、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微摆动调节装置中心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平台1、第一螺钉2、端盖3、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第一球面轴承5、轴用弹性挡圈6、长杆7、套筒8、钢球9、第二螺钉10、第二球面轴承11、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操作杆座13及操作杆14。在需要防尘的场所使用端盖3,在不需要防尘的场所可不使用端盖3。平台1、端盖3、长杆7、套筒8、操作杆座13及操作杆14均采用铝合金材料;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和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第一球面轴承5和第二球面轴承11、轴用弹性挡圈6、钢球9及第一螺钉2、第二螺钉10均为标准零件。钢球9球心与第二球面轴承11球心有一定距离,钢球9球心距第二个球面轴承球心的距离决定了操作杆14的输入与平台1的输出摆动传动比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钢球9球心与第二球面轴承11球心距采用1mm,所得操作杆14的输入与平台1的输出摆动传动比约为40∶1。平台1尺寸为直径20mm,厚度为4mm,由M3的第一螺钉2将平台1与长杆7连接,第一球面轴承5和第二球面轴承11的内径为5mm,外径为14mm,钢球9的直径为5mm,第一球面轴承5和第二球面轴承11的距离为40mm,套筒8最大外径为19mm,微摆动调节装置全长97mm。第二球面轴承11的外环加工一个1mm宽度的开口槽,旋转第二螺钉10,则可调节操作杆14摆动的松紧度,并可使操作杆14停留在摆动角度的任意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微摆动调节装置,包括有平台(1)、第一螺钉(2)、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第一球面轴承(5)、轴用弹性挡圈(6)、长杆(7)、套筒(8)、钢球(9)、第二螺钉(10)、第二球面轴承(11)、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操作杆座(13)及操作杆(14),平台(1)和长杆(7)的一端由第一螺钉(2)连接,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和第一球面轴承(5)置于套筒(8)内的上部,第一球面轴承(5)和轴用弹性挡圈(6)的里安装有长杆(7),轴用弹性挡圈(6)位于第一球面轴承(5)的附近并限制第一球面轴承(5)的轴向位置,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位于第一球面轴承(5)的附近并限制第一球面轴承(5)的轴向位置,长杆(7)的另一端安装钢球(9),第二球面轴承(11)和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分别安装在套筒(8)内的下部,钢球(9)的球心位于第二球面轴承(11)中心孔内的一端,并且钢球(9)的球心与第二球面轴承(11)中心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位于第二球面轴承(11)的附近并限制第二球面轴承(11)的轴向位置,第二球面轴承(11)与第二螺钉(10)连接,操作杆座(13)安装在第二球面轴承(11)的另一端和操作杆(14)的一端之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实验室、光电医疗设备等行业进行光斑位置精确调整、对准等工作的手动微量摆动调节装置。解决
技术介绍
光学实验室、光电医疗设备采用二维转动台进行光斑位置调整及对准等工作,二维转动台结构复杂,操作过程烦琐,费时。平台1、第一螺钉2、端盖3、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第一球面轴承5、轴用弹性挡圈6、长杆7、套筒8、钢球9、第二螺钉10、第二球面轴承11、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操作杆座13及操作杆14。当采用本专利技术对操作杆输入时,操作杆摆动,则平台的输出随之同步、同向摆动,本专利技术使操作简易可靠、非常方便。文档编号G05G1/04GK1896901SQ200510119078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6日专利技术者李志来, 鲍赫, 杨利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摆动调节装置,包括有:平台(1)、第一螺钉(2)、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第一球面轴承(5)、轴用弹性挡圈(6)、长杆(7)、套筒(8)、钢球(9)、第二螺钉(10)、第二球面轴承(11)、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操作杆座(13)及操作杆(14),平台(1)和长杆(7)的一端由第一螺钉(2)连接,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和第一球面轴承(5)置于套筒(8)内的上部,第一球面轴承(5)和轴用弹性挡圈(6)的里安装有长杆(7),轴用弹性挡圈(6)位于第一球面轴承(5)的附近并限制第一球面轴承(5)的轴向位置,第一孔用弹性挡圈(4)位于第一球面轴承(5)的附近并限制第一球面轴承(5)的轴向位置,长杆(7)的另一端安装钢球(9),第二球面轴承(11)和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分别安装在套筒(8)内的下部,钢球(9)的球心位于第二球面轴承(11)中心孔内的一端,并且钢球(9)的球心与第二球面轴承(11)中心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二孔用弹性挡圈(12)位于第二球面轴承(11)的附近并限制第二球面轴承(11)的轴向位置,第二球面轴承(11)与第二螺钉(10)连接,操作杆座(13)安装在第二球面轴承(11)的另一端和操作杆(14)的一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来鲍赫杨利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