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充电装置
本申请涉及车辆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辆应运而生,由于电能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电动车辆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电动车辆,还有一些工厂中使用的电动运输车等。由于电动车辆是以电能作为能源,在电车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后,在使用时或者使用后需要对其进行充电才能保证后续的正常运作。目前,当需要为电动车辆充电时,通常需要将电动车辆停放在指定的充电站,将相应的充电头插入车辆的充电端口进行有线充电,需要驾驶员或者工作人员将通过线缆与电源连接的充电插头与车辆红的充电端口连接,在充电结束后,再将充电插头与充电端口断开;或者,当电动车辆的电量低时,需要人工去更换电池,电动车辆这种人工去更换电池或者插电充电的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且充电效率较高的充电装置,使车辆充电便捷快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具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充电需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电能发射单元,用于向搭载在车辆上的电能接收单元进行非接触式传送电能;所述电能发射单元包括壳体和谐振电路模块;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盖板,所述底壳和所述盖板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盖板之间具有容纳所述谐振电路模块的中空结构;/n移动单元,与所述电能发射单元连接;所述移动单元包括载物台、第一升降机和第一底座;所述载物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载物台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n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包括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电能发射单元,用于向搭载在车辆上的电能接收单元进行非接触式传送电能;所述电能发射单元包括壳体和谐振电路模块;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盖板,所述底壳和所述盖板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盖板之间具有容纳所述谐振电路模块的中空结构;
移动单元,与所述电能发射单元连接;所述移动单元包括载物台、第一升降机和第一底座;所述载物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载物台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
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包括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包括竖直伸缩杆、竖直驱动轴以及竖直驱动电机;
所述竖直伸缩杆、所述竖直驱动轴、所述竖直驱动电机依次连接;
所述竖直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载物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竖直驱动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伸缩杆的行程为0~3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还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底座;
所述导向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杆通过所述导向底座上的导向安装孔与所述载物台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导向底座上还包括伸缩杆安装孔,所述竖直伸缩杆通过所述伸缩杆安装孔与所述载物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安装孔与所述伸缩杆安装孔位于所述导向底座的同一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平移子单元,所述第一平移子单元包括水平伸缩杆、水平驱动轴以及水平驱动电机;
所述水平伸缩杆、所述水平驱动轴、所述水平驱动电机依次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李山江,北京五洲宏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