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798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缠绕装置,所述缠绕装置设置有一开口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一侧的储料辊、储料辊驱动装置,所述储料辊驱动装置带动储料辊同步旋转;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另一侧的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可穿过缠绕装置所述的开口结构将胶料条带输送至储料辊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巧妙的设置缠绕装置、储料辊、储料辊驱动装置、送料装置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以实现胶料条带自裸胎圈中心位置开始缠绕的技术效果;同时,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还可实现储料辊自动储料的功能,无需人工上料,进而实现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轮胎生产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据本申请人在轮胎生产设备领域的多年来行业经验所知,现有的轮胎胎圈缠绕系统中,胎圈缠绕胶料条带时,每缠绕一个胎圈都需要人工手动将缠绕在辊部件上的条带料头拉出并粘贴到裸胎圈上,然后缠绕装置再进行胎圈的缠绕动作,生产效率低,浪费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缠绕装置,所述缠绕装置设置有一开口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一侧的储料辊、储料辊驱动装置,所述储料辊驱动装置带动储料辊同步旋转;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另一侧的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可穿过缠绕装置所述的开口结构将胶料条带输送至储料辊上。优选地,所述缠绕装置上设有搭料板、第一驱动器、以及裁刀,所述搭料板设置有一缺口结构,所述裁刀与所述搭料板的缺口结构相对应设置且可相对运动。优选地,所述搭料板表面上设置有弹性件。优选地,所述搭料板上设置有裸胎圈收纳结构,所述裸胎圈收纳结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件。优选地,所述搭料板与裸胎圈的圆心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优选地,所述储料辊设置于所述缠绕装置一侧的储料辊安装板上,且靠近所述开口结构设置。优选地,所述储料辊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一缺口,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啮合结构;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胶料条带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外壳的缺口相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储料辊驱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壳的啮合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啮合结构,所述储料辊驱动装置上设置有第二驱动器。优选地,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滑轨装置;可与所述滑轨装置相对移动的送料器;压料装置、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压料装置升降;第四驱动器,驱动所述送料器沿所述滑轨装置移动。优选地,所述送料器包括送料杆,送料杆沿所述滑轨装置移动穿过所述缠绕装置的开口结构将胶料条带输送至储料辊上。利用本技术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可实现储料辊自动储料的功能,无需人工上料,进而实现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此外,通过本技术所述的缠绕装置、储料辊、储料辊驱动装置、送料装置的结构位置关系,可以实现胶料条带自裸胎圈中心位置开始缠绕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适用的胎圈缠绕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送料装置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缠绕装置5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缠绕装置5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储料辊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自动上料装置适用的胎圈缠绕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缠绕系统主要包括:储料辊驱动装置1、储料辊2、送料装置3、胎圈驱动装置4、缠绕装置5;所述胎圈缠绕系统具体工作流程如下:系统启动后,储料辊驱动装置1移动靠近储料辊2并与储料辊相啮合,送料装置3将胶料条带36输送至储料辊2上,储料辊驱动装置1旋转带动储料辊2旋转缠绕所需胶料条带长度后停止,胎圈驱动装置4将欲缠绕胶料条带的裸胎圈42输送至预定位置后,通过裁刀切断胶料条带,然后缠绕装置5将储料辊2上的胶料条带缠绕至裸胎圈上。其中,所述胎圈驱动装置4上设置有电磁铁41,通过控制电磁铁41的通电或断电进而实现固定或释放所述裸胎圈42。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缠绕装置5,所述缠绕装置设置有一开口结构51;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5一侧的储料辊2、储料辊驱动装置1,所述储料辊驱动装置1工作时可带动储料辊2同步旋转;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5另一侧的送料装置3;所述送料装置3可穿过所述缠绕装置5的开口结构51将胶料条带36输送至储料辊2上。具体而言,所述储料辊2设置于所述缠绕装置5一侧的储料辊安装板53上,且靠近所述开口结构51设置;所述缠绕装置5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器54,用于驱动所述缠绕装置5旋转,可以是电机等驱动源;以及搭料板52,用于承接裸胎圈42及胶料条带36;以及裁刀(未图示),用于裁断所述胶料条带36;其中,所述搭料板设置有一缺口结构521,所述裁刀与所述缺口结构相对应设置。当储料辊驱动装置1旋转带动储料辊2旋转缠绕所需胶料条带长度后停止,所述裁刀可通过所述缺口结构将置于所述搭料板52上的胶料条带36裁断。此外,需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裁刀与所述搭料板52的缺口结构521可相对运动,即可以是裁刀固定设置于所述缠绕装置5,而所述搭料板52相对于缠绕装置5可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缺口结构521相对于裁刀移动;也可以是搭料板52固定设置于缠绕装置5上,裁刀相对于搭料板52可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缺口结构521相对于裁刀移动;或者二者同时相向运动、或者其他可实现所述裁刀与所述搭料板52的缺口结构521相对运动的方式,在此不做穷尽举例。在本技术中采用的是搭料板52可沿着搭料板滑轨522上下弹性移动的方式。较佳地,本技术所述搭料板52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定厚度的且摩擦力较强的弹性件(未图示);或者在所述搭料板52上设置有裸胎圈收纳结构,所述裸胎圈收纳结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件(未图示)。其中,所述裸胎圈收纳结构可以是设置在搭料板52上的凹槽结构(未图示)或者是在搭料板52上设置的突出结构(未图示)并在该突出结构上设置有凹槽结构(未图示),在此不做穷尽举例。总而言之,所述弹性件可以是硅胶或其他具有同等技术效果的弹性物体,目的在于确保所述裸胎圈42下压所述胶料条带36时,由于弹性件受力发生形变,可以实现胶料条带36更好的包覆于所述裸胎圈42上;选择摩擦力大或者设置裸胎圈收纳结构目的在于防止裸胎圈移动,便于胶料条带36包覆所述裸胎圈42,提高包覆的良率。此外,本技术将所述搭料板52与裸胎圈的圆心至少部分重叠设置。通过本设计结构,可实现无论裸胎圈的尺寸大小,在进行胶料条带缠绕时,均可以自裸胎圈中心位置处开始缠绕,以减少因所需缠绕的裸胎圈尺寸不同,频繁调节其他机构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裸胎圈,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本新型公开的技术产品使用方便,生产效率更高。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送料装置3包括:滑轨装置31;可与所述滑轨装置31相对移动的送料器32,所述送料器32沿所述滑轨装置31移动穿过所述缠绕装置5的开口结构51将胶料条带输送至储料辊2上;压料装置34,用于固定胶料条带36;第三驱动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缠绕装置(5),所述缠绕装置(5)设置有一开口结构(51);/n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5)一侧的储料辊(2)、储料辊驱动装置(1),所述储料辊驱动装置(1)带动储料辊(2)同步旋转;/n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5)另一侧的送料装置(3);/n所述送料装置(3)可穿过缠绕装置(5)所述的开口结构(51)将胶料条带输送至储料辊(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缠绕装置(5),所述缠绕装置(5)设置有一开口结构(51);
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5)一侧的储料辊(2)、储料辊驱动装置(1),所述储料辊驱动装置(1)带动储料辊(2)同步旋转;
以及设置在所述缠绕装置(5)另一侧的送料装置(3);
所述送料装置(3)可穿过缠绕装置(5)所述的开口结构(51)将胶料条带输送至储料辊(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装置(5)上设置有搭料板(52)、第一驱动器(54)、以及裁刀,所述搭料板设置有一缺口结构(521),所述裁刀与所述搭料板(52)的缺口结构(521)相对应设置且可相对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料板(52)表面上设置有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料板(52)上设置有裸胎圈收纳结构,所述裸胎圈收纳结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料板(52)与裸胎圈的圆心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辊(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杰
申请(专利权)人:联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