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945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包括混风箱体和网孔板内芯,网孔板内芯的底端固定在混风箱体的底端内壁上,网孔板内芯的顶端设置有蝶阀,且网孔板内芯设置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混风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热风进气口,热风进气口设置为圆形结构,且通过连接板与混风箱体连接;混风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冷风进气口,另一侧设置有混合排气口,混合排气口与冷风进气口相对设置,且混合排气口和冷风进气口的尺寸相同,均设置为长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解决了对RTO高温旁通排出的高温烟气混合降温的问题,防止了对排气管道局部热冲击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蓄热式焚化炉
,尤其是涉及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能源利用和资源消耗持续增加,以二次气溶胶和高浓度近地面臭氧等极端大气污染事件频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因能促进PM2.5的二次生成,被认为是这些污染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其中,化工行业作为VOCs排放的重点行业,因而针对化工行业特点,开展VOCs防治工作,对促进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VOCs治理技术中,蓄热式氧化技术(RTO)是集蓄热和燃烧于一体的VOCs末端治理技术,具有去除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倍受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青睐。RTO运行主要涉及以下三个循环过程:(1)VOCs在燃烧室氧化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2)VOCs氧化分解后的高温烟气进入蓄热体进行回收;(3)新进废气在蓄热室中进行热交换。通过以上三个循环过程,能有效将VOCs氧化过程释放的热量应用于废气预热过程中,从而减少了外界燃料的供给。但是现有的RTO高温旁通排出的高温烟气温度很高,容易造成排气管道局部受热对管道造成损害,局部受热极易使管道爆炸,带来安全隐患。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解决了对RTO高温旁通排出的高温烟气混合降温的问题,防止了对排气管道局部热冲击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包括混风箱体和网孔板内芯,所述网孔板内芯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混风箱体的底端内壁上,所述网孔板内芯的顶端设置有蝶阀,且所述网孔板内芯设置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混风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热风进气口,所述热风进气口设置为圆形结构,且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混风箱体连接;所述混风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冷风进气口,另一侧设置有混合排气口,所述混合排气口与所述冷风进气口相对设置,且所述混合排气口和所述冷风进气口的尺寸相同,均设置为长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网孔板内芯的高度小于所述混合排气口及所述冷风进气口的高度。优选的,所述冷风进气口和所述混合排气口的外侧设置有外沿,且所述冷风进气口和所述混合排气口与所述混风箱体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混风箱体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支撑架,其中一个与所述冷风进气口在同一侧,另一个与所述混合排气口在同一侧。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设置为L型结构,且与所述混风箱体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边缘与所述混风箱体连接且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置为弧形结构,与所述热风进气口焊接连接。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解决了对RTO高温旁通排出的高温烟气混合降温的问题,防止了对排气管道局部热冲击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实施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实施例的截面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包括混风箱体1和网孔板内芯2,网孔板内芯2的底端固定在混风箱体1的底端内壁上,网孔板内芯2的顶端设置有蝶阀3,且网孔板内芯2设置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混风箱体1的顶端设置有热风进气口4,热风进气口4设置为圆形结构,且通过连接板5与混风箱体1连接;混风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冷风进气口6,另一侧设置有混合排气口7,混合排气口7与冷风进气口6相对设置,且混合排气口7和冷风进气口6的尺寸相同,均设置为长方形结构。本技术通过在混风箱体内设置网孔板内芯和蝶阀能够使RTO高温旁通排出的高温烟气混合降温,当高温烟气从热风进气口进入到混风箱体后,与从冷风进气口进来的冷风在混风箱体内进行混合,通过网孔板内芯可以使高温烟气快速的与冷风进行混合,从而使高温烟气的温度降下来,降温后的混合气体从混合排气口排出,这样就会防止高温烟气对排气管道局部受热造成损害。网孔板内芯2的高度小于混合排气口7及冷风进气口6的高度。冷风进气口6和混合排气口7的外侧设置有外沿8,且冷风进气口6和混合排气口7与混风箱体1焊接连接。混风箱体1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支撑架9,其中一个与冷风进气口6在同一侧,另一个与混合排气口7在同一侧。支撑架9设置为L型结构,且与混风箱体1焊接连接,用于支撑混风箱体。连接板5的下端边缘与混风箱体1连接且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板5的上端设置为弧形结构,与热风进气口4焊接连接。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解决了对RTO高温旁通排出的高温烟气混合降温的问题,防止了对排气管道局部热冲击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混风箱体和网孔板内芯,所述网孔板内芯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混风箱体的底端内壁上,所述网孔板内芯的顶端设置有蝶阀,且所述网孔板内芯设置为空心圆柱形结构;/n所述混风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热风进气口,所述热风进气口设置为圆形结构,且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混风箱体连接;/n所述混风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冷风进气口,另一侧设置有混合排气口,所述混合排气口与所述冷风进气口相对设置,且所述混合排气口和所述冷风进气口的尺寸相同,均设置为长方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混风箱体和网孔板内芯,所述网孔板内芯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混风箱体的底端内壁上,所述网孔板内芯的顶端设置有蝶阀,且所述网孔板内芯设置为空心圆柱形结构;
所述混风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热风进气口,所述热风进气口设置为圆形结构,且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混风箱体连接;
所述混风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冷风进气口,另一侧设置有混合排气口,所述混合排气口与所述冷风进气口相对设置,且所述混合排气口和所述冷风进气口的尺寸相同,均设置为长方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O热旁通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板内芯的高度小于所述混合排气口及所述冷风进气口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航机电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