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24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包括上罩、隔振橡胶、连接支臂和硫化底板;所述上罩通过凸台与硫化底板上的圆孔压铆装配;所述隔振橡胶通过隔振橡胶硫化面与连接支臂和硫化底板的底板硫化面硫化粘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变速箱悬置结构各子部件装配工艺简单;在不使变速箱结构变得更复杂的情况下,使变速箱的悬置结构具有X/Y/Z全方向限位功能,同时隔板与U型槽的配合限位很好的解决了一般变速箱悬置只能限制‑Y向运动,无法限制+Y向运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发展,动力总成集成的零部件越来越多,占据空间尺寸也相应的更大,从而与其他布置在发动机舱内的其他零部件的间隙十分有限。特别是动力总成作为整车的动力源,其本身又是一个运动件(相对于车身及固定在车身上的其他零部件),这就需要动力总成悬置能够将动力总成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以确保动力总成及装在动力总成上的其他零部件不与车身边界碰撞。对于动力总成横置车型,发动机与变速箱沿整车Y向分布,Y向尺寸较大;同时发动机舱内,车身受轮胎包络影响,机舱内Y向空间有限,动力总成与车身Y向间隙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横置车型Y向限位要更加严格可靠;目前市场上变速箱悬置多无法实现+Y向限位,而将+Y向限位由发动机悬置实现,一方面使得原本结构复杂的液压发动机悬置结构更加复杂;另一方面,Y向限位通过两个悬置实现可靠性较差。有些变速箱悬置为了实现+Y向限位而使变速箱悬置结构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变速箱悬置结构的限位问题,提出一种具有X/Y/Z(前后/左右/上下)全方向限位的变速箱悬置结构,该结构具有各方向刚度曲线变化平顺,有更好的动态隔振性能;且该结构简单、紧凑,限位可靠;工艺实现容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包括上罩、隔振橡胶、连接支臂和硫化底板,所述上罩包括隔板、上罩前后内壁、上罩长腰孔和凸台;所述隔振橡胶包括第一侧壁顶部橡胶凸台、U型限位橡胶、第二侧壁顶部橡胶凸台、第一橡胶凸台、隔振橡胶硫化面、主减振块和第二橡胶凸台;所述连接支臂包括支臂左右侧壁、支臂前后端面、连接支臂安装孔、支臂下限位硫化面和支臂下限位块;所述硫化底板包括底板长腰孔、圆孔、底板中心凸块和底板硫化面;所述上罩通过凸台与硫化底板上的圆孔压铆装配;所述隔振橡胶通过隔振橡胶硫化面与连接支臂和硫化底板的底板硫化面硫化粘接在一起。所述上罩为几字形压铸铝支架,所述上罩上有两个上罩长腰孔,下表面设有隔板,与连接支臂上的U型槽侧面相配合;所述上罩底部设有四个上罩凸台。所述隔振橡胶对应连接支臂上的U型槽前后方向设有第一橡胶凸台,在U型槽左右两侧顶部设有第一侧壁顶部橡胶凸台和第二侧壁顶部橡胶凸台,在U型槽左右两侧设有U型限位橡胶,在U型槽底部设有第二橡胶凸台。所述连接支臂为压铸铝支架,其左侧底部设有支臂下限位硫化面和支臂下限位块,顶部设有U型槽,U型槽内侧为两个支臂左右侧壁,所述连接支臂左侧前后面为支臂前后端面,右侧设有两个连接支臂安装孔。所述硫化底板由钣金冲压成型,所述硫化底板前后设有两个底板长腰孔,底板中心设有底板中心凸块,所述底板中心凸块和底板长腰孔之间对应上罩底部的凸台分布有四个圆孔;所述硫化底板左右两侧向上翻折,两侧折板顶部向外翻折。所述隔板位于U型限位橡胶内部;所述支臂前后端面上的第一橡胶凸台位于上罩前后内壁之间;所述U型槽左右两侧顶部的第一侧壁顶部橡胶凸台和第二侧壁顶部橡胶凸台位于所述上罩的横梁下面;所述上罩长腰孔和底板长腰孔同轴,两者组合为变速箱悬置结构装配孔,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左侧纵梁上;所述连接支臂安装孔通过螺栓/螺母与变速箱/变速箱支架紧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各子部件结构、装配工艺简单:上罩与连接支臂通过压铸成型,硫化底板只需经过简单冲压即可成型,硫化底板与连接支臂经过硫化工艺用隔振橡胶连接在一起,然后由上罩底部的四个小凸台与硫化底板上的四个小圆孔通过压铆工艺组装完成。2)本技术在不使结构变得更复杂的情况下,使变速箱悬置结构具有X/Y/Z全方向限位功能,隔板与U型槽的配合限位很好的解决了一般变速箱悬置只能限制-Y向运动,无法限制+Y向运动的问题。3)本技术可以减轻发动机液压悬置+Y向限位压力,使发动机液压悬置设计能够更灵活,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图;图3为本技术的X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X向限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Y向限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Z向限位示意图;图7为上罩的特征示意图;图8为隔振橡胶的特征示意图;图9为连接支臂的特征示意图;图10为硫化底板的特征示意图;图中:1、上罩;2、隔振橡胶;3、连接支臂;4、硫化底板;5、隔板;6、上罩前后内壁;7、上罩长腰孔;8、上罩凸台;9、第一侧壁顶部橡胶凸台;10、U型限位橡胶;11、第二侧壁顶部橡胶凸台;12、第一橡胶凸台;13、隔振橡胶硫化面;14、主减振块;15、第二橡胶凸台;16、支臂左右侧壁;17、支臂前后端面;18、连接支臂安装孔;19、支臂下限位硫化面;20、支臂下限位块;21、底板长腰孔;22、圆孔;23、底板中心凸块;24、底板硫化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10。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包括上罩1、隔振橡胶2连接支臂3和硫化底板4,所述上罩1包括隔板5、上罩前后内壁6、上罩长腰孔7和凸台8;所述隔振橡胶2包括第一侧壁顶部橡胶凸台9、U型限位橡胶10、第二侧壁顶部橡胶凸台11、第一橡胶凸台12、隔振橡胶硫化面13、主减振块14和第二橡胶凸台15;所述连接支臂3包括支臂左右侧壁16、支臂前后端面17、连接支臂安装孔18、支臂下限位硫化面19和支臂下限位块20;所述硫化底板4包括底板长腰孔21、圆孔22、底板中心凸块23和底板硫化面24。如图7所示,所述上罩1为几字形压铸铝支架,上罩1前后凸台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的上罩长腰孔7,中间横梁下表面设有一前后贯穿隔板5,隔板5侧面与连接支臂3上的U型槽侧面配合用于限制动力总成Y向运动。底部有四个圆柱凸台8,用于与硫化底板4连接。如图8所示,所述隔振橡胶2通过硫化工艺与连接支臂3和硫化底板4粘接在一起,使刚度曲线平缓变化,提升动力输出过程中的NVH水平;隔振橡胶2在连接支臂3前后方向设有第一橡胶凸台12用于X方向限位缓冲;连接支臂3上的U型槽左右两侧顶部和U型槽底部分别设有第一侧壁顶部橡胶凸台9和第二橡胶凸台15,用于Z向限位缓冲;连接支臂3上的U型槽内部左右侧面设有U型限位橡胶10,用于Y向限位缓冲。隔振橡胶2上的主减振块14成人字形,与硫化底板4和连接支臂3硫化在一起。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支臂3为压铸铝支架,连接支臂3左侧底部设有梯形凸台(包括支臂下限位硫化面19和支臂下限位块20);连接支臂3左侧顶部设有前后贯通的U型槽,该U型槽内侧用于Y向限位,U型槽两侧壁顶部与上罩1中间横梁内表面配合用于+Z向限位;连接支臂3左侧前后面为平面(支臂前后端面17),与上罩1内壁配合用于X向限位;连接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罩(1)、隔振橡胶(2)连接支臂(3)和硫化底板(4),所述上罩(1)包括隔板(5)、上罩前后内壁(6)、上罩长腰孔(7)和凸台(8);所述隔振橡胶(2)包括第一侧壁顶部橡胶凸台(9)、U型限位橡胶(10)、第二侧壁顶部橡胶凸台(11)、第一橡胶凸台(12)、隔振橡胶硫化面(13)、主减振块(14)和第二橡胶凸台(15);所述连接支臂(3)包括支臂左右侧壁(16)、支臂前后端面(17)、连接支臂安装孔(18)、支臂下限位硫化面(19)和支臂下限位块(20);所述硫化底板(4)包括底板长腰孔(21)、圆孔(22)、底板中心凸块(23)和底板硫化面(24);所述上罩(1)通过凸台(8)与硫化底板(4)上的圆孔(22)压铆装配;所述隔振橡胶(2)通过隔振橡胶硫化面(13)与连接支臂(3)和硫化底板(4)的底板硫化面(24)硫化粘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罩(1)、隔振橡胶(2)连接支臂(3)和硫化底板(4),所述上罩(1)包括隔板(5)、上罩前后内壁(6)、上罩长腰孔(7)和凸台(8);所述隔振橡胶(2)包括第一侧壁顶部橡胶凸台(9)、U型限位橡胶(10)、第二侧壁顶部橡胶凸台(11)、第一橡胶凸台(12)、隔振橡胶硫化面(13)、主减振块(14)和第二橡胶凸台(15);所述连接支臂(3)包括支臂左右侧壁(16)、支臂前后端面(17)、连接支臂安装孔(18)、支臂下限位硫化面(19)和支臂下限位块(20);所述硫化底板(4)包括底板长腰孔(21)、圆孔(22)、底板中心凸块(23)和底板硫化面(24);所述上罩(1)通过凸台(8)与硫化底板(4)上的圆孔(22)压铆装配;所述隔振橡胶(2)通过隔振橡胶硫化面(13)与连接支臂(3)和硫化底板(4)的底板硫化面(24)硫化粘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1)为几字形压铸铝支架,上罩(1)上有两个上罩长腰孔(7),下表面设有隔板(5),与连接支臂(3)上的U型槽侧面相配合;所述上罩(1)底部设有四个凸台(8)。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全方向限位横置变速箱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橡胶(2)对应连接支臂(3)上的U型槽前后方向设有第一橡胶凸台(12),在U型槽左右两侧顶部设有第一侧壁顶部橡胶凸台(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景环陈国进聂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