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832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以每节列车车厢为单位,在每个列车车厢内布置红外传感器,用于探测本节车厢内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学分布;半高站台门的滑动门(4)两侧的固定侧盒(5)公共区表面设置有显示屏(6),用于显示各节车厢所汇总的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将列车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应用于站台门系统,以引导站台上候车的乘客,提高乘客的用户体验以及车站的运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
本技术属于多媒体站台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站台门系统,由于其设置于站台边缘的特点,在与乘客交互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因此无论是城市轨道交通还是大铁领域,常常对站台门进行衍生开发。比如:将显示屏集成于站台门,代替车站的PIS系统、车站信息系统等,给站台候车乘客更直观、更清晰的信息。其显示屏设置位置包括站台门上盖板(全高站台门)、站台门门体玻璃上等等。能够让乘客及时准确地了解列车运营信息,体现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各种信息公告传递。但传统PIS屏幕以及站台门显示屏幕的显示内容多为行车、信号或者商业广告信息,缺少对于列车各节车厢乘客拥挤程度的数据显示,同时显示屏的设置容易造成站台局部乘客的相对集中,不利于安全及疏散,影响乘客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针对半高站台门,以列车车厢为单元,提出一种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在每节车厢中设置热力学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在半高站台门固定侧盒上设置显示屏。其原理在于,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通过各节车厢中的红外传感器识别各节车厢的实时拥挤程度,实时通信并显示编组拥挤程度热力图,以引导站台上候车的乘客,提高乘客的用户体验以及车站的运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以每节列车车厢为单位,在每个列车车厢内布置红外传感器,用于探测本节车厢内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学分布;半高站台门的滑动门两侧的固定侧盒公共区表面设置有显示屏,用于显示各节车厢所汇总的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优选地,所述显示屏上沿着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显示有对应各节车厢的数字编号。优选地,所述显示屏上沿着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显示有该显示屏所处车厢的位置标记。优选地,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有包括以列车中纵剖面即侧视方式反映的整个列车的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图。优选地,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有包括以俯视方式反映的整个列车的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图。优选地,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有包括以列车中纵剖面即侧视方式反映的整个列车的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图,以及以俯视方式反映的整个列车的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图。优选地,所述显示屏上还放大显示有该显示屏所处的单车厢自身内部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优选地,所述单车厢自身内部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以俯视方式显示。优选地,所述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与所述单车厢自身内部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之间具有局部放大连接标识。优选地,所有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均为实时动态图。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针对半高站台门,以列车车厢为单元,在每节车厢中设置热力学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在半高站台门固定侧盒上设置显示屏。其原理在于,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通过各节车厢中的红外传感器识别各节车厢的实时拥挤程度,实时通信并显示编组拥挤程度热力图,以引导站台上候车的乘客,提高乘客的用户体验以及车站的运营效率。2、本技术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从国内外既有站台门设置情况来看,创新性地将列车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应用于站台门系统,实现了站台门系统、车辆、信号系统、候车乘客之间良好交互。3、本技术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有效利用了半高站台门固定门区域,实现了智能化集成。4、本技术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显示屏显示内容能宏观表征车厢拥挤程度,提升交互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站台门与列车客室门对应关系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的显示示例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的原理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以B型车的列车8为例,为半高站台门系统的8个门单元(门单元数量仅为示意),对应列车的2节车厢,即8个客室门。站台板1上设有站台门系统结构件2,主要包括支撑结构、门体钢结构件及安装用固定件。站台门系统门体主要包括固定门3、滑动门4、应急门(图中未示)以及端门(图中未示)。滑动门4与列车每节车厢的列车客室门7一一对应,提供乘客上下车通道。在滑动门4两侧设固定侧盒5,其内设置半高门单元的驱动机构、门锁装置、门控单元,配电端子箱、门状态指示灯等部件。固定侧盒5对以上部件应起密封保护作用,并应便于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检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以每节列车车厢为单位,在每个列车车厢内布置红外传感器,用于探测本节车厢内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学分布;半高站台门的滑动门4两侧的固定侧盒5公共区表面设置有显示屏6,用于显示各节车厢所汇总的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1车厢内,4道滑动门对应8个固定侧盒;2车厢内,4道滑动门对应相应的8个固定侧盒。综合显示1车厢、2车厢、3车厢(图中未示)等,列车不同编组拥挤程度的相对关系,用于告知乘客,哪一个滑动门对应的列车车厢相对空闲,从而实现对于站台候车乘客的引导。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显示屏6上沿着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显示有对应各节车厢的数字编号。优选地,所述显示屏6上沿着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显示有该显示屏所处车厢的位置标记。优选地,所述显示屏6上显示有包括以列车中纵剖面即侧视方式反映的整个列车的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图。优选地,所述显示屏6上显示有包括以俯视方式反映的整个列车的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图。优选地,所述显示屏6上显示有包括以列车中纵剖面即侧视方式反映的整个列车的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图,以及以俯视方式反映的整个列车的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图。优选地,所述显示屏6上还放大显示有该显示屏所处的单车厢自身内部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优选地,所述单车厢自身内部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以俯视方式显示。优选地,所述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与所述单车厢自身内部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之间具有局部放大连接标识。优选地,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以每节列车车厢为单位,在每个列车车厢内布置红外传感器,用于探测本节车厢内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学分布;/n半高站台门的滑动门(4)两侧的固定侧盒(5)公共区表面设置有显示屏(6),用于显示各节车厢所汇总的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以每节列车车厢为单位,在每个列车车厢内布置红外传感器,用于探测本节车厢内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学分布;
半高站台门的滑动门(4)两侧的固定侧盒(5)公共区表面设置有显示屏(6),用于显示各节车厢所汇总的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6)上沿着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显示有对应各节车厢的数字编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6)上沿着整个列车编组的乘客拥挤程度热力图显示有该显示屏所处车厢的位置标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6)上显示有包括以列车中纵剖面即侧视方式反映的整个列车的乘客的拥挤程度热力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征列车拥挤程度的半高站台门集成化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6)上显示有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翔朱丹张琨张浩殷勤周明翔史明红邱绍峰刘大伟周鸣语刘辉张俊岭彭方进陈情应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