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61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和支柱,所述底座内侧中部安装有电机座,电机座上端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前端安装有固定框,固定框上端安装有第一圆筒,旋转电机转轴前端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外侧安装有圆盘,圆盘上端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上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板;底座上端安装有第二圆筒,第二圆筒内侧安装有支柱,支柱上端顶端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底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底端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外侧安装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还能有效减缓支撑板的振动,提高支撑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是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很早就作为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出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的交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系统,才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在现有的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中,大多数的支撑装置是固定设置的,然而不同区域站台之间的高度是不同的,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站台高度出现误差时,不能够通过站台的高度来进行自动调节站台门底部固定支撑板的高度,造成在站台门容易存在高度误差的现象,且没有缓冲装置,容易造成支撑板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和支柱,所述底座内侧中部安装有电机座,电机座上端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前端安装有固定框,固定框上端安装有第一圆筒,旋转电机转轴前端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外侧安装有圆盘,圆盘上端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上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板;底座上端安装有第二圆筒,第二圆筒内侧安装有支柱,支柱上端顶端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底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底端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外侧安装有弹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圆筒和支柱设有两个,安装在底座上端两侧,第二圆筒内侧设有凹槽,支柱外侧安装有凸块,第二圆筒和支柱凹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底端和第二固定板上端均安装有限位块,弹簧设有五组安装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盘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侧设有螺纹,通孔内侧和螺纹杆外侧啮合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盘直径和第一圆筒内侧的直径相同,固定杆设有两根,安装在圆盘上端左右两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端设有通孔,通孔大小和旋转电机的剖面大小相同,旋转电机高度大于底座高度,固定框安装在两个第二圆筒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块的高度为弹簧高度的三分之一,弹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形状为圆柱状,限位块的直径和弹簧的直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中底座中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转轴前端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外侧连接圆盘,圆盘中部设有带螺纹的通孔,旋转电机正反转带动圆盘进行上下移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外侧安装有弹簧,能够有效减缓支撑板的振动,提高支撑板的稳定性;支撑板底端和底座上端安装有第二圆筒和支柱,第二圆筒内侧设有凹槽,支柱外侧设有凸块,方便支柱在第二圆筒内侧移动,避免产生倾斜,提高支撑板的稳定性;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还能有效减缓支撑板的振动,提高支撑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圆盘上端和第一圆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圆筒和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电机座、3-旋转电机、4-固定框、5-第一圆筒、6-第二圆筒、7-支柱、8-支撑板、9-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1-弹簧、12-限位块、13-固定杆、14-圆盘、15-螺纹杆、16-凸块、17-凹槽、18-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8和支柱7,所述底座1内侧中部安装有电机座2,电机座2上端安装有旋转电机3,旋转电机3前端安装有固定框4,固定框4上端安装有第一圆筒5,旋转电机3转轴前端安装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外侧安装有圆盘14,圆盘14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侧设有螺纹,通孔内侧和螺纹杆15外侧啮合连接;圆盘14直径和第一圆筒5内侧的直径相同,固定杆13设有两根,安装在圆盘14上端左右两侧;圆盘14上端安装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上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板10。所述底座1上端安装有第二圆筒6,第二圆筒6内侧安装有支柱7,第二圆筒6和支柱7设有两个,安装在底座1上端两侧,第二圆筒6内侧设有凹槽17,支柱7外侧安装有凸块16,第二圆筒6和支柱7凹凸连接;支柱7上端顶端安装有支撑板8,支撑板8底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9底端安装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外侧安装有弹簧11,第一固定板9底端和第二固定板10上端均安装有限位块12,弹簧11设有五组安装在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之间。限位块12的高度为弹簧11高度的三分之一,弹簧11上下两端均安装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的形状为圆柱状,限位块12的直径和弹簧11的直径相同,弹簧11能够有效减缓支撑板8的振动,提高支撑板8的稳定性。实施例2请参阅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8和支柱7,所述底座1内侧中部安装有电机座2,电机座2上端安装有旋转电机3,旋转电机3前端安装有固定框4,固定框4上端安装有第一圆筒5,旋转电机3转轴前端安装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外侧安装有圆盘14,圆盘14上端安装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上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0上端安装有橡胶垫18,橡胶垫18上端安装有第一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9上端安装有支撑板8,橡胶垫18能够有效减缓支撑板8的振动,能够减小支撑板8升降时的高度误差,提高支撑板8高度调节时的精准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中底座1中部安装有旋转电机3,旋转电机3转轴前端安装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外侧连接圆盘14,圆盘14中部设有带螺纹的通孔,旋转电机3正反转带动圆盘14进行上下移动;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之间安装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外侧安装有弹簧11,能够有效减缓支撑板8的振动,提高支撑板8的稳定性;支撑板8底端和底座1上端安装有第二圆筒6和支柱7,第二圆筒6内侧设有凹槽17,支柱7外侧设有凸块16,方便支柱7在第二圆筒6内侧移动,避免产生倾斜,提高支撑板8的稳定性;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对支撑板8的高度进行调节,还能有效减缓支撑板8的振动,提高支撑板8的稳定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8)和支柱(7),底座(1)上方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底端安装有支柱(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侧中部安装有电机座(2),电机座(2)上端安装有旋转电机(3),旋转电机(3)前端安装有固定框(4),固定框(4)上端安装有第一圆筒(5),旋转电机(3)转轴前端安装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外侧安装有圆盘(14),圆盘(14)上端安装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上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8)和支柱(7),底座(1)上方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底端安装有支柱(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侧中部安装有电机座(2),电机座(2)上端安装有旋转电机(3),旋转电机(3)前端安装有固定框(4),固定框(4)上端安装有第一圆筒(5),旋转电机(3)转轴前端安装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外侧安装有圆盘(14),圆盘(14)上端安装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上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安装有第二圆筒(6),第二圆筒(6)内侧安装有支柱(7),支柱(7)上端顶端安装有支撑板(8),支撑板(8)底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9)底端安装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外侧安装有弹簧(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站台门用底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6)和支柱(7)设有两个,安装在底座(1)上端两侧,第二圆筒(6)内侧设有凹槽(17),支柱(7)外侧安装有凸块(16),第二圆筒(6)和支柱(7)凹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素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云聚潮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