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60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包括单元模块、台阶式楼梯、无障碍楼梯和护栏,所述单元模块相互连接组成长条状的站台,所述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连有台阶式楼梯和无障碍楼梯,所述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台阶式楼梯的两侧,无障碍楼梯的上端均设有护栏。采用模块化组装形式,实现了加高站台的快速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车站封闭时间,降低了对乘客出行了影响;该加高站台组装完毕后具有安全、美观、经济以及便于维护的优点,实现了在原有站台基础上的加高,降低了施工成本,满足了乘客上、下“绿巨人”动车组列车的需求,实现了雷车停靠点的快速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
本技术涉及铁路站台加高
,具体为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
技术介绍
“绿巨人”学名为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复兴号动车组,即CR200J型电力动车组。与传统机车牵引客车相比,该车型司机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旅客乘坐,更加安全舒适,运输组织更加高效。该动车组可充分利用既有检修资源,减少基础投入和设备维护成本。目前绿巨人“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很多站点无法进行停靠,不停靠的原因主要是站台问题,目前的站台高度较低,无法满足“绿巨人”动车组列车的使用,而重新修建站台则时间周期长,影响正常使用,而且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采用模块化组装形式,实现了加高站台的快速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车站封闭时间,降低了对乘客出行了影响;该加高站台组装完毕后具有安全、美观、经济以及便于维护的优点,实现了在原有站台基础上的加高,降低了施工成本,满足了乘客上、下“绿巨人”动车组列车的需求,实现了雷车停靠点的快速增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包括单元模块、台阶式楼梯、无障碍楼梯和护栏,所述单元模块相互连接组成长条状的站台,所述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连有台阶式楼梯和无障碍楼梯,所述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台阶式楼梯的两侧,无障碍楼梯的上端均设有护栏。优选的,相邻所述单元模块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单元模块包括底部连接柱、台面和侧板,所述底部连接柱的两端垂直连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连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端设有台面,所述底部连接柱、台面和侧板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台面靠近护栏的一端设有盲道。优选的,所述台面的上端设有与护栏连接的固定柱。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设有与连接板连接的螺栓。优选的,所述单元模块包括台面、底部连接柱、侧板和上连接柱,所述底部连接柱的两端垂直连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端通过上连接柱连接,所述底部连接柱、侧板和上连接柱为一体结构,侧板的内侧壁上设有与连接板连接的螺栓,所述上连接柱的上端扣有台面,所述台面的一端为盲道,所述台面的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台面的另一侧设有与连接块配合的连接槽。优选的,所述侧板的上端设有固定柱,所述台面的一侧设有与固定柱配合的让位孔。优选的,所述底部连接柱上设有定位孔。优选的,所述侧板的一侧设有滴水沿,所述滴水沿的下端设有滴水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模块化组装形式,实现了加高站台的快速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车站封闭时间,降低了对乘客出行了影响;该加高站台组装完毕后具有安全、美观、经济以及便于维护的优点,实现了在原有站台基础上的加高,降低了施工成本,满足了乘客上、下“绿巨人”动车组列车的需求,实现了雷车停靠点的快速增加。2、本技术的单元模块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保证了单元模块之间连接的牢固与稳定。3、本技术在台面靠近护栏的一端设有盲道,为盲人提供便利,且护栏与盲道相邻,更加便利了盲人的使用,确保了盲人安全。4、本技术设置滴水沿,滴水沿的下端设有滴水槽,加快积水低落,保证站台上端的整洁与干燥。5、本技术将台面进行单独预制,能够大大减小单元模块的重量,加快现场拼接速度,降低了拼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单元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单元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台面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单元模块;2-护栏;3-台阶式楼梯;4-无障碍楼梯;5-底部连接柱;501-定位孔;6-支撑柱;601-螺栓;7-固定柱;8-台面;801-盲道;802-让位孔;803-连接块;804-连接槽;9-侧板;10-上连接柱;11-滴水沿;1101-滴水槽;12-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包括单元模块1、台阶式楼梯3、无障碍楼梯4和护栏2,单元模块1为矩形框架结构,单元模块1相互连接组成长条状的空心站台,其中,相邻单元模块1之间通过连接板12连接,连接板12采用钢板,起到连接固定作用;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连有台阶式楼梯3和无障碍楼梯4,台阶式楼梯3和无障碍楼梯4均为预制模块,无障碍楼梯4为斜坡结构,便于腿脚不便的乘客使用或者便于拖拉行李,在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台阶式楼梯3的两侧,无障碍楼梯4的上端均设有护栏2,护栏2由多块栏杆模块拼接而成。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单元模块1为预支模块,单元模块1的长宽高约为650mm×600mm×900mm或1650mm×600mm×700mm,重量约510kg。单元模块1包括底部连接柱5、台面8和侧板9,底部连接柱5的数量为两根,且相互平行,在每一根的底部连接柱5的两端垂直连有支撑柱6,支撑柱6的侧壁上连有侧板9,侧板9的上端设有台面8,底部连接柱5、台面8和侧板9为一体结构,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0,在台面8的上端浇筑上与护栏2连接的固定柱7,便于安装护栏2,在台面8靠近护栏2的一端设有盲道801并画上等车安全线。在侧板9的一侧设有滴水沿11,滴水沿11的下端设有滴水槽1101,滴水槽1101为半径1cm的半圆凹槽。为了提高组装速度,在支撑柱6的侧壁上设有与连接板12连接的螺栓601,底部连接柱5上设有定位孔501。如图7所示,施工时,1、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封锁线路,设置各路设置,保障施工环境的安全。2、站台面8纵向高差基本不变(与轨顶面高差为1250mm)时,基底无需处理,锚固螺栓采用植筋形式植入既有混凝土面层及花岗岩面层内,植筋工艺按①放线、定位,②钻孔、清孔,③注射粘胶剂、种植锚固螺栓。站台面8有纵向高差且低于目标高度时,对既有混凝土面层及花岗岩面层凿毛,清洗干净。高差小于40mm时用水泥砂浆找平,高差大于40mm时采用细石砼找平至目标高度,锚固螺栓采用植筋形式植入既有混凝土面层及花岗岩面层内,锚固螺栓的间隔6m;3、将单元模块1的底部连接柱5上的定位孔501与锚固螺栓配合,并想定位孔501内灌浆将定位孔501填满,在锚固螺栓的外部套上垫板并通过螺母固定;4、相邻单元模块1之间设置连接板12,连接板12套在螺栓外部并通过螺母固定,实现相邻单元模块1的固定;5、将预制的台阶式楼梯3和无障碍楼梯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元模块、台阶式楼梯、无障碍楼梯和护栏,所述单元模块相互连接组成长条状的站台,所述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连有台阶式楼梯和无障碍楼梯,所述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台阶式楼梯的两侧,无障碍楼梯的上端均设有护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元模块、台阶式楼梯、无障碍楼梯和护栏,所述单元模块相互连接组成长条状的站台,所述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连有台阶式楼梯和无障碍楼梯,所述站台远离列车的一侧、台阶式楼梯的两侧,无障碍楼梯的上端均设有护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单元模块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模块包括底部连接柱、台面和侧板,所述底部连接柱的两端垂直连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连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端设有台面,所述底部连接柱、台面和侧板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靠近护栏的一端设有盲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箱体式列车加高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的上端设有与护栏连接的固定柱。


6.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延玺郭星刘本泉郑国睿马龙韩庆增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铁路物资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