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下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49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在一对下边梁之间具备电源组件和能量吸收构件,且将能量吸收构件牢固地固定在下边梁上。本说明书公开的车辆下部结构具备一对下边梁(10)、电源组件(40)、一对能量吸收构件(20)。电源组件(40)被配置于一对下边梁之间。一对能量吸收构件(20)分别与电源组件(40)连结,并且分别与一对下边梁(20)通过螺栓(31)而被固定。能量吸收构件(20)具有与螺栓(31)的轴线交叉的上板(21)和下板(22),并且具有对上板(21)和下板(22)进行连结的纵板(23)。在从螺栓(31)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螺栓(31)的头部(31a)与纵板(23)重叠,或者在从轴线方向观察时被螺栓(31)插穿的垫圈(33)与纵板(23)重叠。(33)与纵板(23)重叠。(33)与纵板(23)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下部结构


[000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在一对下边梁之间配置有电源组件的车辆的下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汽车中,存在向行驶用的电机供给电力的电源组件被配置于一对下边梁之间的情况。另外,电源组件为蓄电池、燃料电池等。一对下边梁为,在车身的各个侧方下部处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框架。下边梁有时被称为门槛。
[0003]为了保护电源组件不受侧方碰撞的冲击,存在沿着下边梁而配置有对冲击的能量进行吸收的部件(能量吸收构件)的情况。在日本特开2018-75939号公报(文献1)、日本特开2019-6303号公报(文献2)、日本特开2013-256265号公报(文献3)中,公开了能量吸收构件的一个示例。
[0004]在文献1的电动汽车中,电源组件被固定在侧面构件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当将电源组件固定在侧面构件上时,由于电源组件和侧面构件会在地板面板与地面之间发生重叠,因此会使得地板面板的地上高度增高。而如果能够将电源组件固定在能量吸收构件上,则在电源组件之下(或者之上)就无需侧面构件,从而能够将地板面板的离地间隙抑制为较低。为了利用能量吸收构件而稳固地对具有重量的电源组件进行支承,从而需要将能量吸收构件牢固地固定在下边梁上。
[0006]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车辆下部结构具备一对下边梁、电源组件、一对能量吸收构件。一对下边梁分别在车身的各个侧方的下方处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电源组件被配置于一对下边梁之间。一对能量吸收构件分别与电源组件被连结,并且利用螺栓而分别与一对下边梁被结合。
[0007]能量吸收构件为中空的梁。能量吸收构件具有与螺栓的轴线交叉的上板和下板、并且具有对上板和下板进行连结的纵板。在从螺栓的轴线方向进行观察时螺栓的头部与纵板重叠,或者,在从轴线方向进行观察时被螺栓插穿的垫圈与纵板重叠。
[0008]能量吸收构件具有中空结构,从而在发生侧方碰撞时能够压溃而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能量吸收构件利用螺栓而被结合在下边梁上。在能量吸收构件为单纯的中空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利用螺栓而紧固地结合,则能量吸收构件将会压溃。因此,在能量吸收构件的内部设置对上板和下板进行连结的纵板。纵板在从螺栓的轴线方向进行观察时与螺栓的头部重叠,或者,在从轴线方向进行观察时与被螺栓插穿的垫圈重叠。由于结合的力会直接被传递至纵板上,因此中空的能量吸收构件不会发生压溃,从而能量吸收构件会0被牢固地固定在下边梁上。
[0009]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详细内容和进一步的改良将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车身的立体图。
[0011]图2为以图1的平面II所切割的车身的剖视图。
[0012]图3为螺栓的周边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附图来对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3进行说明。在图1中对车辆的车身2的立体图进行了图示。另外,图1的坐标系的“Left”表示从车辆的后方对前方进行观察时的“左”。在以后的附图中,坐标系的“Left”的意思也相同。
[0014]车身2具备一对下边梁10。一对下边梁10分别被配置在车身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各个侧方下部处。下边梁10为细长形状,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一对下边梁10为对车身的强度进行保持的框架的一种。下边梁10通过金属(典型而言为铝)的挤压成形而被制作出。
[0015]在一对下边梁10之间,配置有电源组件40和地板面板50。电源组件40内置有多个单电池。多个单电池被串联连接,从而能够进行高电压的输出。电源组件40向未图示的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
[0016]地板面板50相当于车厢的地板。地板面板50的两侧各自被固定在各自的一对下边梁10上。电源组件40被配置在地板面板50之下。虽然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叙述,但沿着下边梁10而配置有能量吸收构件(在图1中未图示),电源组件40经由能量吸收构件而被一对下边梁10支承。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将能量吸收构件称为EA构件(Energy Absorbing构件)。
[0017]在图2中对由图1的平面II将车身2进行了切割的截面进行表示。图2表示车身2的左侧的车辆下部结构3。车身2为左右对称,从而车身2的右侧的车辆下部结构也与图2相同。因此,对车身2的右侧的车辆下部结构省略说明。
[0018]对车辆下部结构3进行概述。下边梁10由下边梁内面板11和下边梁外面板12而构成。下边梁内面板11和下边梁外面板12分别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凸缘,且利用相互的凸缘面而被焊接在一起。下边梁10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空的方体形状。在下边梁内面板11的底板13的内侧固定有螺母32。螺母32在对下边梁内面板11和下边梁外面板12进行焊接之前而先被焊接在下边梁内面板11上。
[0019]在下边梁外面板12之下配置有EA构件29(能量吸收构件29),在下边梁内面板11之下配置有EA构件20(能量吸收构件20)。EA构件20、29均呈中空的方体形状。即,EA构件20、29均为中空的梁。如前文所述,图2示出了车身2的左下的结构,车身2的右下的结构也与图2相同。即,实施例的车辆下部结构具备一对下边梁10和一对EA构件20。EA构件分别沿着对应的下边梁10而被配置。
[0020]在EA构件20的车身中心侧(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处配置有电源组件40。换而言之,电源组件40被配置在一对EA构件20(一对下边梁10)之间。EA构件20通过螺栓31和螺母32而被结合在下边梁10(下边梁内面板11)上。另外,电源组件40也与下边梁10和EA构件20一同利用螺栓31和螺母32而被结合。虽然下边梁10、EA构件20和电源组件40利用多个螺栓而被结合,但在图2中仅示出了一根螺栓31。多个螺栓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被排列配置成一
列。
[0021]地板面板50对EA构件20的车辆中心侧的一部分和电源组件40进行覆盖。EA构件20的剩余部分位于下边梁10之下。地板面板50被固定在下边梁10(下边梁内面板11)上。
[0022]EA构件29被配置在EA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处。EA构件29以夹着下边梁内面板11和下边梁外面板12的下侧的凸缘的方式而与EA构件20对置。EA构件20、29对车辆发生侧方碰撞时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对电源组件40进行保护。
[0023]EA构件20、29由于通过碰撞的冲击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压溃,从而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虽然下边梁10也有助于碰撞能量的吸收,但仅通过下边梁10是无法将碰撞能量充分吸收尽的。因此,沿着下边梁10对中空的EA构件20、29进行配置。为了避开下边梁内面板11和下边梁外面板12的下侧的凸缘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确保适当的宽度(EA构件的宽度),从而采用了两个EA构件20、29。
[0024]EA构件20、29的强度通过模拟等而预先被决定,以便高效地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EA构件20、29的强度被设定为,至少与电源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具备:一对下边梁,其被配置于车身的各个侧方下部处,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电源组件,其被配置于一对所述下边梁之间;一对能量吸收构件,其被与所述电源组件连结,并且利用螺栓而分别与一对所述下边梁被固定在一起,各个所述能量吸收构件为中空的梁,并具有与所述螺栓的轴线交叉的上板和下板、且具有对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进行连结的纵板,在从所述轴线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纵板重叠,或者,在从所述轴线的方向进行观察时被所述螺栓插穿的垫圈与所述纵板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中,以夹着所述螺栓的方式而设置有一对所述纵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中,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能量吸收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直树井上心柴田峻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巴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