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旋翼航空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旋翼航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231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多旋翼飞行器、无人机或飞行汽车等旋翼航空器的小型轻量化。在机身上设置有多个旋翼的旋翼航空器中,在所述多个旋翼的下方分别配置有产生康达效应的圆形翼,所述圆形翼具有上表面向上方弯曲成凸形的环状曲面,所述多个旋翼的旋转产生第一升力,多个所述圆形翼的康达效应产生第二升力,空气的射流沿着多个所述圆形翼的上表面分别向下偏转而产生第三升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旋翼航空器


技术介绍

1、多旋翼飞行器作为旋翼航空器的一种而广为人知(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相对于具有主旋翼和尾部旋翼的直升飞机,多旋翼飞行器是具有3个以上旋翼的旋翼航空器,代表性的有具有4个旋翼的四轴飞行器和具有6个旋翼的六轴飞行器。直升飞机和多旋翼飞行器等无人航空器(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称作无人机,而由多旋翼飞行器构成的有人航空器也称作飞行汽车。

2、多旋翼飞行器由于能在垂直方向上起落,因此被归类为垂直起落机(vtol,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典型的多旋翼飞行器为各旋翼依靠电动机旋转的电动式旋翼航空器,因此也被称作evtol,意为电动vtol。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08563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111124号公报

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20-138713号公报

8、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21/095395号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多旋翼飞行器、无人机或飞行汽车等旋翼航空器的小型轻量化。

3、解决课题的手段

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旋翼航空器是在机身上设置有多个旋翼的旋翼航空器,其中,在所述多个旋翼的下方分别配置有产生康达效应的圆形翼,所述圆形翼具有上表面向上方弯曲成凸形的环状曲面,所述多个旋翼的旋转产生第一升力,多个所述圆形翼的康达效应产生第二升力,空气的射流沿着多个所述圆形翼的上表面分别向下偏转而产生第三升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翼航空器,其在机身上设置有多个旋翼,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航空器,其中,对所述多个圆形翼的所述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包含所述环状曲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分别留出空隙而用罩覆盖,以在与所述上表面之间形成空气流路;在所述罩上形成用于将空气吸入所述流路的吸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翼航空器,其中,设置有从所述多个圆形翼的所述上表面分别向所述流路突出的舵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航空器,其中,在所述多个圆形翼中的至少2个圆形翼的下方分别配置有车轮和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航空器,其中,在所述多个圆形翼中的至少2个圆形翼的下方分别配置车轮和电池,由此使所述旋翼航空器的重心与所述各旋翼相比处于下方,并且与所述车轮相比而在所述机身侧配置所述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翼航空器,其在机身上设置有多个旋翼,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航空器,其中,对所述多个圆形翼的所述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包含所述环状曲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分别留出空隙而用罩覆盖,以在与所述上表面之间形成空气流路;在所述罩上形成用于将空气吸入所述流路的吸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翼航空器,其中,设置有从所述多个圆形翼的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村健佑田尻启祐袋濑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巴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