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30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结构包括栅极堆叠、间隔物、第一蚀刻停止层、第一介电层及第二介电层。栅极堆叠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一高度;间隔物设置在栅极堆叠的侧壁上,并且具有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大于第一高度;第一蚀刻停止层设置在栅极间隔物的侧壁上,并且具有第三高度,第三高度大于第二高度。第一介电层设置在栅极堆叠上,并且接触栅极间隔物以及第一蚀刻停止层;第二介电层设置在第一介电层上,并且接触第一蚀刻停止层。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层自对准接触件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电路已经发展为具有较小部件尺寸的先进技术。在这些先进技术中,装置(例如,晶体管)微缩化,因此会引起各种问题,例如接触件至栅极桥接问题。此外,三维晶体管,例如具有鳍式有源区(FinFETs)或全绕式栅极(gate-all-around,GAA)的场效晶体管,期望具有有效的栅极-通道耦合、减小的装置尺寸(例如用于短通道控制的窄鳍片宽度)以及增进的装置性能。然而,随着装置尺寸的微缩化,各种导电部件,包括金属栅极以及内连线部件,例如接触件以及导孔,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各种挑战,例如高连接电阻、蚀刻损失以及对准问题。为了缩小部件尺寸,同时增加接触电阻、减少过度偏移以及减少蚀刻损失,其存在各种挑战,包括材料整合、工艺以及设计限制。这于FinFETs及GAA场效晶体管甚至变得更糟。因此,需要一种导电结构及方法以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电路性能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结构包括栅极堆叠,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一高度;间隔物,设置在栅极堆叠的侧壁上,并且具有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大于第一高度;第一蚀刻停止层,设置在栅极间隔物的侧壁上,并且具有第三高度,第三高度大于第二高度;第一介电层,设置在栅极堆叠上,并且接触栅极间隔物以及第一蚀刻停止层;以及第二介电层,设置在第一介电层上,并且接触第一蚀刻停止层。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半导体结构的方法。方法包括: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栅极堆叠,栅极堆叠的侧壁上具有栅极间隔物,栅极间隔物的侧壁上具有蚀刻停止层,并且层间介电(ILD)层围绕栅极堆叠、栅极间隔物以及蚀刻停止层;将栅极堆叠回蚀刻至第一高度,从而形成沟槽;蚀刻栅极间隔物至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大于第一高度;沉积第一介电层于沟槽之中;凹蚀第一介电层;去除第一介电层上方的蚀刻停止层的部分,使得蚀刻停止层具有第三高度,第三高度大于第二高度;以及形成第二介电层于第一介电层以及蚀刻停止层之上,第二介电层横向接触层间介电层的侧壁。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栅极堆叠,设置于半导体基板之上;间隔物,设置于栅极堆叠的侧壁之上;蚀刻停止层,设置在栅极间隔物的第一侧壁之上;第一介电层,设置在栅极堆叠之上,并接触栅极间隔物以及蚀刻停止层,第一介电层具有T形;以及第二介电层,设置第一介电层之上,并接触蚀刻停止层,第二介电层宽于第一介电层。
附图说明
[0007]以下将配合所附图示详述本公开的各面向。应注意的是,依据在业界的标准做法,
各种特征并未按照比例绘制且仅用以说明例示。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单元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现出本公开的特征。
[0008]图1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为半导体结构的截面图,示出双层T形自对准接触件(self-aligned contact,SAC)。
[0009]图2A至图2C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为半导体结构的截面图,示出各种蚀刻选择性。
[0010]图3A及图3B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为图2B的半导体结构放大的截面图,示出各种VG至MD距离。
[0011]图4A及图4B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为半导体结构的截面图,示出在图4A中具有重叠移位的槽VG以及在图4B中没有重叠移位的槽VG。
[0012]图5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为制造半导体结构的工艺的流程图。
[0013]图6A至图6O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为在各种制造阶段的半导体结构的截面图。
[0014]图7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为半导体结构的截面图,示出各种材料及尺寸。
[0015]附图标记如下:
[0016]100:半导体结构
[0017]102:基板
[0018]108:源极/漏极
[0019]112:栅极堆叠
[0020]114:栅极间隔物
[0021]116:蚀刻停止层
[0022]118:第一层间介电(ILD)层
[0023]120:第一自对准接触(SAC)介电部件
[0024]122:第二SAC介电部件
[0025]124:源极/漏极接触件
[0026]126:第三SAC介电部件
[0027]128:衬层
[0028]130:金属接触蚀刻停止层
[0029]132:第二ILD层
[0030]134:硬掩膜
[0031]136:源极/漏极接触开口
[0032]140:栅极接触开口
[0033]144:开口
[0034]148:轮廓
[0035]150:槽
[0036]152:槽
[0037]154:沟槽
[0038]158:导孔
[0039]160:导孔
[0040]162:边缘
[0041]164:边缘
[0042]166:高度差
[0043]168:高度差
[0044]170:高度差
[0045]172:高度差
[0046]174:延伸部分
[0047]176:空隙
[0048]178:高度
[0049]180:空隙
[0050]182:高度
[0051]200:工艺
[0052]202:步骤
[0053]204:步骤
[0054]206:步骤
[0055]208:步骤
[0056]210:步骤
[0057]212:步骤
[0058]214:步骤
[0059]216:步骤
[0060]218:步骤
[0061]220:步骤
[0062]222:步骤
[0063]224:步骤
[0064]226:步骤
[0065]228:步骤
[0066]230:步骤
[0067]D1:距离
[0068]D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69]以下内容提供了许多不同实施例或范例,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部件。以下描述组件和配置方式的具体范例,以简化本公开实施例。当然,这些仅仅是范例,而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实施例。举例而言,在以下描述中提及于第二部件上方或其上形成第一部件,其可以包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形成的实施例,并且也可以包含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形成额外的部件,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不直接接触的实施例。此外,本公开实施例可在各个范例中重复参考标号及/或字母。此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并非用于指定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及/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0070]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形成一部件在另一部件上、连接及/或耦接到另一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一栅极堆叠,设置在一半导体基板上,并且具有一第一高度;一间隔物,设置在该栅极堆叠的一侧壁上,并且具有一第二高度,该第二高度大于该第一高度;一第一蚀刻停止层,设置在该栅极间隔物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麟淯游力蓁张家豪庄正吉林佑明王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