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及其工艺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324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包括:双层结构的主体架,布置于主体架顶层的弧形导轨,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底端相配接且自主体架顶层向底层布置并能够伸缩的推压装置,主体架底层设有供型材部分容置的条形收容槽,靠近条形收容槽两端且位于同一侧布置弯折部,以及沿两个方向分别依次推进型材的第一推进装置和第二推进装置;通过第一推进装置设置的第一推杆推进型材的端部向弯折部所在的一侧弯曲,第二推进装置与弯折部同侧布置并通过第二推进装置设置的两个第二推杆自条形收容槽的两端向内推进型材的端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双节点弯折设备,实现双节点同步弯折,简化了弯折处理工艺,有效降低了型材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钢性破坏。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钢性破坏。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钢性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及其工艺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型材加工领域以及汽车零部件的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及其工艺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弯曲条状型材受众与各行各业,尤其是机械领域以及汽车配件加工领域,汽车配件加工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在加工时,通常是先加工出厚度较小的薄板,然后根据需要的尺寸将薄板切割成板体,再采用折弯机对板体进行加工,使板体弯曲一定角度。
[0003]目前的折弯机通常包括凸模和驱动件,加工时驱动件带动凸模向靠近板体一侧移动,然后对板体施加压力,使板体发生弯曲变形。传统的折弯机的凸模为直线运动,即凸模的运动轨迹垂直于板体的平面,当凸模使板体弯曲变形的同时,凸模还需要相对于板体的凹面滑动进行挤压或退出,而如今对板体的多样性以及对加工后型材的性能要求越发高标,而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满足多样性的型材加工,也无法做到省时省力的效果,且后续常出现型材表面的凹凸不平,刮花等工艺缺陷,为后续的投入增加了消耗,为了简化工艺步骤以及后续对型材的表面处理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弯折设备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及其工艺使用方法,避免在弯折过程中对型材的刚性度的破坏,提高了型材弯折加工的效率以及填补了对板式的多样性需求,同时,避免了型材厚度不均且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包括:双层结构的主体架,布置于主体架顶层的弧形导轨,通过卡块与弧形导轨相配接的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底端相配接且自主体架顶层向底层布置并能够伸缩的推压装置,主体架底层设有供型材部分容置的条形收容槽,靠近所述条形收容槽两端且位于条形收容槽同一侧布置弯折部,以及沿两个方向分别依次推进型材的第一推进装置和第二推进装置;所述第一推进装置与弯折部分别位于条形收容槽的两侧,且第一推进装置为两个且分别布置于条形收容槽同侧的两端,通过第一推进装置设置的第一推杆推进型材的端部向弯折部所在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二推进装置对向分布于条形收容槽两端的外侧,且与弯折部同侧布置并通过第二推进装置设置的两个第二推杆自条形收容槽的两端向内推进型材的端部。
[0007]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架的底层设有感应器,当所述第一推进装置
将型材两端推进至第二推进装置的工作区间时,感应器开始控制第二推进装置推进,并停止第一推进装置的工作。
[0008]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压装置包括:压力施加器,与压力施加器转动连接的圆球以及固设于圆球上的压持部;所述压持部具有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与型材的顶部保持贴合。
[0009]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施加器沿所述主体架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设置,并在所述型材顶部靠近弯折部的一端施加朝向背离所述弯折部一端的力。
[001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压力施加器为伺服螺旋压力机提供压力或伺服液压机提供压力。
[001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持部的斜面靠近型材的一端具有若干弧形纹路,所述若干弧形纹路自两侧向内弯曲且呈凸起状,且所述若干弧形纹路自压持部两侧向内的排布间距逐渐缩小。
[0012]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为弧形块或圆柱,且固设于主体架的底层。
[0013]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布置有多对。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的工艺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部分贴合压持步:将型材放置于条形收容槽内,通过动力装置,使推压装置移动至型材的上方,伸缩推压装置使其对型材进行接触,调整压持部与型材的贴合区域,使压持部具有弧形纹路的一侧与型材上表面靠近弯折部的一侧相贴合,利用推压装置在型材表面施加压痕;S2、完全贴合压持步:再次调整压持部与型材的贴合区域,使压持部与型材上表面完全贴合;S3、折弯步:驱动第一推进装置推动型材的两端,直至型材变形,触动感应器,第一推进装置停止推进,第二推进装置同时从型材两端的外侧开始向内推进;其中:重复S1-S3若干次,其中折弯步随次数的递增,折弯幅度逐次降低。
[0015]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所述圆球用于改变压持部与型材上表面的位置关系,型材厚度补偿完成后,释放压力施加器的部分压力,转动圆球,使所述压持部与型材上表面完全贴合。
[0016]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具有倾斜底面的压持部与型材顶部靠近弯折部的一侧部分贴合,通过压力施加器施加具有一定倾斜角的压力,从而使型材顶部自靠近弯折部的一侧至背离弯折部的一侧形成一定的厚度补偿趋势,解决型材在弯折加工的过程中一侧由于皱缩而形成的凸起纹路,以及另一侧由于延展而产生的厚度降低的问题。通过压力加持器对型材的厚度补偿使得经弯折处理后的型材具备均衡稳定的刚度性能,简化了后续型材的表面处理需要的加工工艺。
[0017](2)压持部的斜面绝大部分与型材顶部靠近弯折部的一侧贴合,在压持部的斜面与型材贴合的部分设置若干呈凸起状的弧形纹路,通过压力施加器施加具有一定倾斜角的压力,对型材顶部的一侧进行压印处理,使得在型材弯折加工的过程中,提前具备一定凹陷纹路,利用凹陷纹路与皱缩路径趋于相同的趋势以弥补弯折过程中出现过度皱缩的现象。
[0018](3)利用弧形导轨以及动力装置带动推压装置位移,从而实现自动化,能够实现一个型材上多个节点的厚度补偿,为弯折加工处理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简易化的操作,节省了设备使用空间,以及降低了设备的操作难度,对型材多节点的工艺处理,大大方便了后期同步弯折的效率以及实现的可能性。
[0019](4)双节点弯折设备采用分级式操作,利用第一推进装置将型材的两端推进至某一位置,使位于主体架底层的传感器发生反应,激活第二推进装置沿垂直于第一推进装置运动的方向推进,完成型材的弯折处理,分级式工作减轻了弯折处理过程中推进困难,以及解决了一次性推进,常常出现型材的皱缩程度剧烈,一侧出现裂纹等刚性破坏的现象。另外,第二推进装置便于控制型材的弯折弧度,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产品需求。
[0020](5)可以转动的圆球,能够改变压持部与型材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型材的受力位置,与可伸缩的推压装置配合,一方面能起到对压持部斜面上的弧形纹路的保护,另一方面能够随时调节压力大大小,以及压力的方向,压力的施加区域。
[0021](6)收容槽起到固定型材,以及限位的作用,防止在弯折过程中,对要求直段的区域出现小幅度变形,便于对型材的位置检测,防止出现位移,以及及时纠正的作用。
[0022](7)弯折部为弧形块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结构的主体架,布置于主体架顶层的弧形导轨,通过卡块与弧形导轨相配接的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底端相配接且自主体架顶层向底层布置并能够伸缩的推压装置,主体架底层设有供型材部分容置的条形收容槽,靠近所述条形收容槽两端且位于同一侧布置弯折部,以及沿两个方向分别依次推进型材的第一推进装置和第二推进装置;所述第一推进装置与弯折部分别位于条形收容槽的两侧,且第一推进装置为两个且分别布置于条形收容槽同侧的两端,通过第一推进装置设置的第一推杆推进型材的端部向弯折部所在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二推进装置对向分布于条形收容槽两端的外侧,且与弯折部同侧布置并通过第二推进装置设置的两个第二推杆自条形收容槽的两端向内推进型材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的底层设有感应器,当所述第一推进装置将型材两端推进至第二推进装置的工作区间时,感应器开始控制第二推进装置推进,并停止第一推进装置的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装置包括:压力施加器,与压力施加器转动连接的圆球以及固设于圆球上的压持部;所述压持部具有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与型材的顶部保持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施加器沿所述主体架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设置,并在所述型材顶部靠近弯折部的一端施加朝向背离所述弯折部一端的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节点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弯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压力施加器为伺服螺旋压力机提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苏潘向阳闫妮妮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骏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