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869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其特征在于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的重复结构单元如下式所示:    ***    其中,聚合度n=1-100,R↓[1]分别独立选自C2-C18的烷基,R↓[2]分别独立选自C1-C18的烷基,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氢,卤素,C1-C18的烷基,烷氧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
技术介绍
紫外光固化技术在光固化涂料、光刻胶、光固化油墨、电子封装材料、粘合剂、光盘复制、纸张上光等工业领域上的广泛应用,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光固化体系的技术进步过程中,光引发剂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商业上大量用作高效光引发剂的硫杂蒽酮(2-氯硫杂蒽酮和异丙基硫杂蒽酮,US Patent 6025408)不仅与光固化体系相容性差,并且须在助引发剂胺才能使用。这不但降低了硫杂蒽酮的光引发效率,而且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光引发剂的各种性能(引发速度,与光固化体系的相容性,毒性,储存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光固化体系,在长时间的保存过程中,作为小分子型的光引发剂由于与光固化体系相容性差而容易挥发和发生迁移,这一方面会降低光聚合引发效率,另一方面会导致产品出现气味和毒性。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毒的高分子型光引发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小分子光引发剂硫杂蒽酮与助引发剂二仲胺加成聚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不仅让硫杂蒽酮在无需助引发剂的条件下使用,提高了硫杂蒽酮光引发效率,而且拓宽了硫杂蒽酮作为光引发剂的应用范围。本专利技术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其重复结构单元如下 其中,聚合度n=1-100,R1分别独立选自C2-C18的烷基,R2分别独立选自C1-C18的烷基,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氢,卤素,C1-C18的烷基,烷氧基。本专利技术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的制备的方法如下(a)将1份的硫代水杨酸在室温下溶于5-50份的浓硫酸中,然后逐渐加入0.5-5份的二酚,在常温搅拌1-10小时,然后升温到60-100℃反应2-10小时,降温静致过夜。将反应溶液滴加到十倍的沸水中,冷却后过滤,滤饼在水和1,4-二氧六环中重结晶,得到双羟基的硫杂蒽酮。将1份的双羟基硫杂蒽酮溶于5-50份的有机溶剂中,加入1-10份的无水碳酸钾和0.5-10份的环氧氯丙烷,在60-100℃下反应2-24小时,然后在120-150℃下回流2-24小时,反应结束后,用水洗涤有机相并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抽干有机相,残渣重结晶,得到含双环氧基团的硫杂蒽酮。(b)将1份的含两个环氧基团的硫杂蒽酮溶于5-50份的有机溶剂中,加入二仲胺单体,在40℃-100℃下反应1-20小时,硫杂蒽酮与二仲胺的摩尔比范围为2∶1-2∶4。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水中沉淀,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数次,40℃真空干燥48小时得目标产物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本专利技术制备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的整个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二甲基亚砜,醇类,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丁酮。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二仲胺单体化学结构如下式所示 其中R1分别独立选自C2-C18的烷基,R2分别独立选自C1-C18的烷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二酚的化学结构如下式所示 其中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氢,卤素,C1-C18的烷基,烷氧基。本专利技术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由于主链同时含有助引发剂胺和光引发剂硫杂蒽酮,使得光引发性能提高;同时,它又是一种高分子,在光固化树脂保存过程中不易迁移到表面,降低了光引发剂的毒性;并且分子结构中含有共引发剂胺,使用过程中不须再加共引发剂,所以它将会在光固化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的红外光谱。图2是实施例1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的核磁氢谱。图3式实施例1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的GPC谱图。具体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a)将0.1mol(16g)的硫代水杨酸溶于150ml的浓硫酸中,室温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0.4mol(44g)的对苯二酚,室温下反应60分钟,然后升温到80℃反应120分钟后,静置过夜。将反应液滴加到1500ml的沸水中,滴加完后再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滤饼在水和1,4-二氧六环中重结晶,得到11.2克的1,4-二羟基硫杂蒽酮,产率50%。将0.01mol(3.56g)的1,4-二羟基硫杂蒽酮,0.05mol(6.9g)的无水碳酸钾,20ml的环氧氯丙烷加入到40ml的环己酮中,80℃反应12小时,然后在135℃下回流12小时。反应完毕后,抽干有机层,残渣在水和氯仿中溶解,有机相用无水氯化钙脱水,抽干后,残渣在甲苯和乙醇中重结晶,得到1,4-二(环氧丙氧基)硫杂蒽酮2.8克,产率为78.6%。(b)将5mmol 1,4-二(环氧丙氧基)硫杂蒽酮溶于30ml的二甲基亚砜中,加入5mmol的哌嗪,完全溶解后,升温至80℃反应12小时。反应完毕后将溶液倒入500ml稀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沉淀,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三次,滤饼在40℃的真空烘箱干燥48小时,得目标产物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2.02g,相对于硫杂蒽酮得产率为90%。Mn=8.6×103(由GPC测得,N,N-二甲基甲酰胺为淋洗剂,见图3)。1H NMR(DMSO,400MHz)δ=8.24-7.08(6H,苯环),4.86(2H,-OH),4.10-3.93(6H,-OCH2,-OCH),2.48-2.41(12H,-NCH2),见图2。FT-IR(KBr)3401(O-H),2923,2813(C-H),1628cm-1(C=O),见图1。实施例2(a)将0.1mol(16g)的硫代水杨酸溶于150ml的浓硫酸中,室温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0.4mol(44g)的对苯二酚,室温下反应60分钟,然后升温到80℃反应120分钟后,静置过夜。将反应液滴加到1500ml的沸水中,滴加完后再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滤饼在水和1,4-二氧六环中重结晶,得到11.2克的1,4-二羟基硫杂蒽酮,产率50%。将0.01mol(3.56g)的1,4-二羟基硫杂蒽酮,0.05mol(6.9g)的无水碳酸钾,20ml的环氧氯丙烷加入到40ml的环己酮中,80℃反应12小时,然后在135℃下回流12小时。反应完毕后,抽干有机层,残渣在水和氯仿中溶解,有机相用无水氯化钙脱水,抽干后,残渣在甲苯和乙醇中重结晶,得到1,4-二(环氧丙氧基)硫杂蒽酮2.8克,产率为78.6%。(b)将5mmol 1,4-二(环氧丙氧基)硫杂蒽酮溶于30ml的二甲基亚砜中,加入5mmol的N,N’-二甲基-乙二胺,完全溶解后,升温至80℃反应12小时。反应完毕后将溶液倒入500ml稀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沉淀,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三次,滤饼在40℃的真空烘箱干燥48小时,得目标产物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1.98g,相对于硫杂蒽酮得产率为90%。Mn=9×103(由GPC测得,N,N-二甲基甲酰胺为淋洗剂)。1H NMR(DMSO,400MHz)δ=8.24-7.08(6H,苯环),4.86(2H,-OH),4.10-3.93(6H,-OCH2,-OCH),2.48-2.41(14H,-NCH2,-NCH3).FT-IR(KBr)3401(O-H),2923,2813(C-H),1628cm-1(C=O)。实施例3(a)将0.1mol(16g)的硫代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学松印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