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扩散板和应用其的平面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17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包括金属背框、光源、扩散板以及至少一光学片材。金属背框具有上方开口以及相对的底面,光源配置于金属背框的底面。扩散板包括扩散板本体、固定部以及突起部。扩散板本体具有上表面及外围。固定部位于扩散板本体的外围,突起部突起于扩散板本体的上表面而与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固定部用以固定扩散板于金属背框。光学片材设置于容置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的扩散板通过固定部卡接于金属背框的设计,即可达到承载光学片材及显示面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扩散板和应用其的平面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扩散板能固定于金属背框的背光模块和应用其的平面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制造技术的发展,其轻薄、省电及低辐射等优点逐渐使液晶显示器被广泛应用于如液晶电视及数码相机诸种电子产品中,近年来更取代了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成为计算机屏幕的标准配备。但目前液晶显示器中的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借助背光模块提供背光才能发挥显示功能。请参照图1,其绘示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器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0以及背光模块120。背光模块120包括金属背框123、光源124、塑料框架122、扩散板121以及光学片材125。光源124配置于塑料框架122中,并位于金属背框123的底面。塑料框架122固接于金属背框123,而背光模块120即以塑料框架122承载扩散板121、光学片材125及液晶显示面板110。而光源124所产生的光线经扩散板121以及光学片材125均匀化及增亮后,投射至液晶显示面板110以产生显示的功能。然而,现行的塑料框架除成本相对较高之外,也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整体体积及重量无法有效减少,制造及组装更过于繁复。此外,在日渐提高显示面板的辉度的需求下,提升光源的亮度势必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进而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内部环境温度,导致扩散板于高温或高湿的环境中发生变形。请参照图2,其绘示图1中扩散板121发生变形时的示意图。扩散板121吸收光源124所产生的热量或吸湿后,连同光学片材125朝液晶显示面板110弯曲变形而挤压液晶显示面板110。液晶显示面板110因而会产生亮度不均-->(Mura)的现象,其影响画面质量甚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扩散板和应用其的平面显示器。背光模块的扩散板通过固定部卡接于金属背框的设计,即可达到承载光学片材及显示面板的效果。此外,扩散板还借由形成凹陷部以预留变形间隙而避免显示面板产生亮度不均的现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金属背框、光源、扩散板以及至少一光学片材。金属背框具有上方开口以及相对的底面,光源配置于金属背框的底面。扩散板包括扩散板本体、固定部以及突起部。扩散板本体具有上表面及外围。固定部位于扩散板本体的外围,突起部突起于扩散板本体的上表面而与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固定部用以固定扩散板于金属背框。光学片材设置于容置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再提出一种平面显示器,包括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金属背框、光源、扩散板以及至少一光学片材。金属背框具有上方开口以及相对的底面,光源配置于金属背框的底面。扩散板包括扩散板本体、固定部以及突起部。扩散板本体具有上表面及外围。固定部位于扩散板本体的外围,突起部突起于扩散板本体的上表面而与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固定部用以固定扩散板于金属背框。光学片材设置于容置空间。显示面板设置于光学片材之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又提出一种扩散板,包括扩散板本体、固定部以及突起部。扩散板本体具有上表面以及外围。固定部位于扩散板本体的外围,突起部突起于扩散板本体的上表面而与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固定部用以固定扩散板于一金属背框。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绘示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图1中扩散板121发生变形时的示意图;图3A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显示器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3B绘示图3A中背光模块于组装后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主要构想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扩散板和应用其的平面显示器,其背光模块的扩散板通过固定部卡接于金属背框的设计,不仅无须塑料框架即可固定于金属背框中,更可以达到承载光学片材及显示面板的效果。以下举一组较佳实施例为例做详细说明,然下列文字与图标仅为说明之用,并不会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欲保护范围。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绘示乃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显示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B绘示图3A中背光模块于组装后的剖面图。如图3A所示,平面显示器200包括显示面板210及背光模块220。显示面板210例如为一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块220用以提供显示面板210的背光,并包括金属背框222、光源223、扩散板221、反射膜224以及光学片材225。显示面板210设置于光学片材225之上。金属背框222具有上方开口222a以及相对的底面222b。光源223配置于金属背框222的底面222b,且反射膜224覆盖于金属背框222的底面222b以及四侧壁,如图3B所示。反射膜224用以反射光源223的光线至扩散板221,借此提高经由光学片材225射至显示面板210的光使用率。扩散板221包括扩散板本体221a、固定部221b、突起部221c以及凹陷部221d。扩散板本体221a具有上表面以及外围。突起部221c突起于扩散板本体221a的上表面而与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光学片材225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如图3B所示。凹陷部221d位于扩散板本体221a的中央,并朝向金属背框222的底面222b凹陷,用以预留一变形间隙,避免扩散板221于变形时挤压显示面板210。固定部221b则位于扩散板本体221a的外围,用以固定扩散板221于金属背框222。举例来说,固定部221b卡接于金属背框222。于本实施例中,金属背框222于邻近于上方开口222a处包括第一卡合结构f1,例如是一开孔,固定部-->221b更包括第二卡合结构f2,例如是一卡勾。当进行背光模块220的组装时,第一卡合结构f1即与第二卡合结构f2对应卡接,使固定部221b卡接于金属背框222,如图3B所示。如此一来,即可借以固定扩散板221于金属背框222的上方开口222a,使得扩散板221在平行及垂直于金属背框222的底面222b的方向皆不产生位移。但是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理解,固定部221b与金属背框222的卡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金属背框222于邻近于上方开口222a处包括卡勾,固定部221b具有开孔,位于固定部221b的外缘,金属背框222的卡勾扣接于固定部221b的开孔,也同样能够使得扩散板221固定于金属背框222。此外,对突起部221c加以设计细部结构的话,还能使扩散板221一并承载显示面板210。其中,突起部221c、固定部221b以及凹陷部221d是能以与扩散板本体221a一体成形的方式射出成型。再者,光学片材225例如为棱镜片(prism lens)或扩散片(diffuser sheet)。扩散板221的材质则例如为选自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Methacrylate,PMMA)、MS树脂、高分子碳酸脂(Poly Carbonate,PC)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所组成的族群。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背光模块及其扩散板和应用其的平面显示器,其扩散板通过固定部卡接于金属背框的设计,即无须塑料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金属背框,具有一上方开口以及相对的一底面; 一光源,配置于该底面; 一扩散板,包括: 一扩散板本体,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外围; 一固定部,位于该外围,用以固定该扩散板于该金属背框;及 一突起部,突起于该上表面,而与该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 至少一光学片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背框,具有一上方开口以及相对的一底面;一光源,配置于该底面;一扩散板,包括:一扩散板本体,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外围;一固定部,位于该外围,用以固定该扩散板于该金属背框;及一突起部,突起于该上表面,而与该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至少一光学片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扩散板还包括一凹陷部,该凹陷部位于该扩散板本体的中央,并朝向该底面凹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背框于邻近于该上方开口处包括一第一卡合结构,该固定部包括一第二卡合结构,用以与该第一卡合结构对应卡接。4.一种平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光模块,包括:一金属背框,具有一上方开口以及相对的一底面;一光源,配置于该底面;一扩散板,包括:一扩散板本体,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外围;一固定部,位于该外围,用以固定该扩散板于该金属背框;及一突起部,突起于该上表面,而与该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至少一光学片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宽礼郑程钰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