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086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至少一支撑件以及多个发光元件。支撑件配置于背板上,且支撑件包括一支撑部以及一缓冲部。支撑部位于缓冲部与背板之间,且缓冲部的弹性系数实质上小于支撑部的弹性系数。发光元件配置于背板上,且支撑件位于发光元件之间。背光模块的支撑件的缓冲部有助于缓冲支撑件及配置其上方的对象之间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光源,且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支撑件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借着显示装置的辅助可使生活更加便利,为求显示器轻、薄的特性,因此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成为目前的主流。在诸多平面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高空间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无辐射以及低电磁干扰等优越特性,因此,液晶显示器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液晶显示器为非自发光的显示器,因此液晶显示面板必须搭配光源方可进行影像的显示。一般而言,以背光模块提供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所组成的液晶显示器较为普遍。图1绘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背光模块100包括一背板110、多个支撑件120以及多个灯管130。灯管130被灯管架150所夹持并配置在背板110的上方,而支撑件120位于灯管130之间。一般来说,支撑件120与灯管架150通常会利用射出成形而制作并一并形成于一基材160上,以使支撑件120、灯管架150与基材160成为一体成形的结构。此外,背光模块100中通常会配置反射片140以及扩散片、增光片、棱镜片等光学膜片170,而灯管130所提供的光源则可通过反射片140与光学膜片170的设置而成为亮度较为均匀且发光效率较高的面光源。承上述,光学膜片170通常会通过支撑件120的支撑而设置在背光模块100中。换句话说,光学膜片170会直接与支撑件120接触。然而,当背光模块100受到外力时,光学膜片170会与支撑件120发生互相摩擦的情形。如此,支撑件120便会直接磨损光学膜片170,使光学膜片170的表面受到损伤。当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100具有此受损的光学膜片170时,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画面会对应光学膜片170中的受损处而发生显示不良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中的支撑件具有缓冲部,将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应用于显示器中,有助于提升该显示器的显示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至少一支撑件以及多个发光元件。支撑件配置于背板上,且支撑件包括一支撑部以及一缓冲部。支撑部位于缓冲部与背板之间,且缓冲部的弹性系数实质上小于支撑部的弹性系数。发光元件配置于背板上,且支撑件位于发光元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的材质为聚碳酸酯,且缓冲部的材质为热可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athane,TPU)。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邻接缓冲部的一侧为一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邻接缓冲部的一侧具有一凹口,且部分缓冲部位于凹口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缓冲部邻接支撑部的一侧具有一凹口,且部分支撑部位于凹口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缓冲部的高度实质上等于支撑部的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缓冲部的高度实质上小于支撑部的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片,此反射片配置于背板上并面向发光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发光元件为灯管。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多个灯管架,而灯管架配置于背板上并夹持灯管。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基材。基材配置于背板上,而灯管架与支撑件配置于基材上,且支撑部与基材为一体成形。在一实施例中,基材包括一本体以及多个挡止部,且本体与挡止部分别位于背板的两侧以使基材卡合于背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而光学膜片配置于缓冲部上。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中的支撑件具有弹性系数较小的缓冲部,以缓冲光学膜片与支撑件的间发生互相摩擦的情形,进而降低光学膜片的损伤程度。将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应用于显示器中,有助于提升该显示器的显示质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A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示意图;图2B为沿着图2A中的剖面线L1所绘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C为根据图2B的背板的局部上视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背光模块                          110:背板120:支撑件                            130:灯管140:反射片                            150:灯管架160:基材                              170:光学膜片200、300、400:背光模块                210:背板210h、h1、h2:开口                     220:支撑件220a:平面                             222:支撑部222a、224a:凹口                       224:缓冲部230:发光元件                          240:反射片250:灯管架                            260:基材262:本体                              264:挡止部270:光学膜片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图2A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示意图,而图2B为沿着图2A中的剖面线L1所绘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包括一背板210、至少一支撑件220以及多个发光元件230,其中支撑件220配置于背板210上。发光元件230配置于背板210上,-->且支撑件220位于发光元件230之间。实务上,发光元件230用以提供光源,而背光模块200可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片240。当反射片240面向发光元件230而配置于背板210上时,发光元件230所发出的线光源可通过反射片240的反射而成为均匀的面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30例如是灯管,而背光模块200可进一步包括灯管架250用以夹持灯管。换言之,灯管可通过背板210上的灯管架250而设置于背光模块200中。实务上,模内射出工艺可一并将灯管架250与支撑件220形成于一基材260上,以使灯管架250与支撑件220连接至基材260。如此,灯管架250与支撑件220便可通过此基材260而一同设置于背板210上。此外,本实施例的基材260例如是配置于反射片240的上方,以使反射片240位于基材260与背板210之间。承上述,基材260例如是由一本体262以及多个挡止部264所构成,其中本体262与挡止部264分别位于背板210的两侧以使基材260卡合于背板210上。图2C为根据图2B的背板的局部上视图。请同时参照图2B及图2C,本实施例的背板210具有开口210h,以利基材260卡合于背板210上。为方便说明,将开口210h依其部位编号为开口h1与开口h2。详言之,开口h1适于让基材260通过并使本体262与挡止部264分别位于开口h1的两侧。然后,施以一外力,以使基材260可自开口h1移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板; 至少一支撑件,配置于该背板上,且该支撑件包括一支撑部以及一缓冲部,该支撑部位于该缓冲部与该背板之间,且该缓冲部的弹性系数小于该支撑部的弹性系数;以及 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该背板上,且该支撑件位于该些发光元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板;至少一支撑件,配置于该背板上,且该支撑件包括一支撑部以及一缓冲部,该支撑部位于该缓冲部与该背板之间,且该缓冲部的弹性系数小于该支撑部的弹性系数;以及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该背板上,且该支撑件位于该些发光元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的材质为聚碳酸酯,且该缓冲部的材质为热可塑性聚氨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邻接该缓冲部的一侧为一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邻接该缓冲部的一侧具有一凹口,且部分该缓冲部位于该凹口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邻接该支撑部的一侧具有一凹口,且部分该支撑部位于该凹口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的高度等于该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复东傅世泽陈志嘉李重德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