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596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助于薄型化且光学特性优异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具有:液晶单元;配置于该液晶单元一方侧的第一偏振片;配置于该液晶单元另一方侧的第二偏振片;配置于该第一偏振片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第一光学补偿层及第一负C板;及配置于该液晶单元与该第二偏振片之间的第二负C板及第二光学补偿层;其中,该第一光学补偿层配置于第一偏振片与第一负C板之间,该第二光学补偿层配置于第二负C板与第二偏振片之间,该第一及该第二光学补偿层担当作为λ/4板的功能的涂布层,且各自的厚度分别为0.3~3μm,该第一及该第二负C板是涂布层,且各自的厚度分别为0.5~1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面板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助于薄型化,为宽带域且宽视野角,可抑制色移,谋求良好的色重现性,并有效防止黑显示时的光泄漏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之外,还提出有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明亮场所,与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地利用外光,在阴暗场所,可介助背光灯等内部光源来辨识显示。换言之,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兼具反射型及透过型的显示方式,并对应于周围的亮度而切换成反射模式、透过模式中的任何一种的显示方式。结果,由于半透过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可减少耗电,且即使周围阴暗时,仍可进行清楚显示,因此适当利用于携带型机器的显示部。但是,在此类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半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黑显示时产生光泄漏,而对比度降低的问题,且长久以来尚未得到解决。尝试解决此种问题,为了获得最佳的光学补偿(如视野角特性的改善、色移的改善及对比度的改善),而就相位差板的光学特性最佳化及/或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配置进行各种尝试。如提出有专利文献3及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此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配置于液晶单元两侧的第一光学补偿板、配置于第一光学补偿板外侧的第二光学补偿板、及配置于第二光学补偿板外侧的偏振板。但是,用在此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光学补偿板及第二光学补偿板的厚度分别为50μm以上,而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非常困难。另外,为了获得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与最佳的光学补偿,提出有使-->用双轴光学补偿板来补偿液晶分子的双折射与偏振板的轴向移位而引起的对光泄漏的影响的技术。但是,此类技术虽然均有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但是对视野角特性的改善不彻底。基于以上说明,迫切需要能满足对更优异的显示质量及薄型化的要求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4222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0906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0386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553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薄型化,为宽带域且宽视野角,可抑制色移,谋求良好的色重现性,并有效防止黑显示时的光泄漏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具有:液晶单元;第一偏振片,其配置于该液晶单元的一方侧;第二偏振片,其配置于该液晶单元的另一方侧;第一光学补偿层及第一负C板(negative C plate),它们配置于该第一偏振片与该液晶单元之间;和第二负C板及第二光学补偿层,它们配置于该液晶单元与该第二偏振片之间。该第一光学补偿层配置于第一偏振片与第一负C板之间,该第二光学补偿层配置于第二负C板与第二偏振片之间。该第一光学补偿层及该第二光学补偿层是担当作为λ/4板的功能的涂布层,且各自的厚度分别为0.3~3μm。该第一负C板及该第二负C板是涂布层,且各自的厚度分别为0.5~10μm。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负C板包含胆甾醇取向固化层。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负C板是包含选自由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酯、聚醚酮、聚酰胺酰亚胺、聚酯酰亚胺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非液晶聚合物的涂布层。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负C板包含胆甾醇取向固化层。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负C板是包含选自由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酯、聚醚酮、聚酰胺酰亚胺、聚酯酰亚胺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非液晶-->聚合物的涂布层。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的滞相轴被规定为相对于上述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成+40°~+50°或-40°~-50°的角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的滞相轴被规定为相对于上述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成+40°~+50°或-40°~-50°的角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偏振片的至少一侧还包含保护层。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二偏振片的至少一侧还包含保护层。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光学补偿层与上述第一负C板经由第一胶粘层而配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光学补偿层与上述第二负C板经由第二胶粘层而配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单元是透过型或半透过型的VA模式。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上述液晶面板。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由于配置于液晶单元两侧的特定的光学补偿层及负C板均是涂布层,所以可比现有技术有助于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再者,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通过包含特定的光学补偿层及负C板,特别是在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获得宽带域且宽视野角的液晶面板,可显著减少黑显示时因光泄漏而导致的对比度降低。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于液晶单元两侧的光学补偿层具有相同特性(如构成材料、光学特性、厚度),配置于液晶单元两侧的负C板具有相同特性(如构成材料、光学特性、厚度)。通过进行此类对称配置,可进一步减少色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液晶面板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液晶面板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液晶面板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4是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VA模式的液晶单元的情况下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一种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椭圆偏振板一种制造方法中的另一个工序的概略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一种制造方法中的另一个工序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椭圆偏振板一种制造方法中的另一个工序的概略示意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椭圆偏振板的一种制造方法中的另一个工序的概略示意图。图10是表示摩擦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11的图11(a)是放大表示摩擦滚筒附近的主视图,图11(b)是放大显示摩擦滚筒与长型基材膜表面的接触部位附近的主视图。图12是摩擦痕等级评价用的样本照片。图中,1,2—驱动滚筒,3—输送带,4—摩擦滚筒,4a—起毛布,5—支撑滚筒,F—长型基材膜,11,12—偏振片,21,22—光学补偿层,31,32—负C板,40—液晶单元,100—液晶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用语及符号的定义本说明书中的用语及符号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 液晶单元; 第一偏振片,其配置于该液晶单元的一方侧; 第二偏振片,其配置于该液晶单元的另一方侧; 第一光学补偿层及第一负C板,它们配置于该第一偏振片与该液晶单元之间;和 第二负C板及第二光学补偿层,它们配置于该液晶单元与该第二偏振片之间;其中, 该第一光学补偿层配置于第一偏振片与第一负C板之间,该第二光学补偿层配置于第二负C板与第二偏振片之间, 该第一光学补偿层及该第二光学补偿层是担当作为λ/4板的功能的涂布层,且各自的厚度分别为0.3~3μm, 该第一负C板及该第二负C板是涂布层,且各自的厚度分别为0.5~10μ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2-20 042823/2006;JP 2006-7-6 186832/20061.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
液晶单元;
第一偏振片,其配置于该液晶单元的一方侧;
第二偏振片,其配置于该液晶单元的另一方侧;
第一光学补偿层及第一负C板,它们配置于该第一偏振片与该液晶单
元之间;和
第二负C板及第二光学补偿层,它们配置于该液晶单元与该第二偏振
片之间;其中,
该第一光学补偿层配置于第一偏振片与第一负C板之间,该第二光学
补偿层配置于第二负C板与第二偏振片之间,
该第一光学补偿层及该第二光学补偿层是担当作为λ/4板的功能的涂
布层,且各自的厚度分别为0.3~3μm,
该第一负C板及该第二负C板是涂布层,且各自的厚度分别为0.5~10
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负C板包含胆甾
醇取向固化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负C板为包含选
自由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酯、聚醚酮、聚酰胺酰亚胺及聚酯酰亚胺构成
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非液晶聚合物的涂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二
负C板包含胆甾醇取向固化层。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本育郎梅本清司上条卓史米泽秀行秦和也小林显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