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54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框体,是具有一底板及由此底板的侧边向上延伸的一围壁;一设置于此底板上的反射板,此反射板并具有多数凸出物,且各此些凸出物是由二平面与二曲面对称设置组成;一配置于此框体上的光学膜片;以及多数配置于此反射板与此光学膜片组之间的灯管。如此,那些从凸出物反射的光线便会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角度,并不会集中在某几个特定角度而造成所谓的“亮暗条纹”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不仅结构简单,其亦可避免亮暗条纹现象的发生并提供一出光量较高且出光辉度分布较为均匀的光源。(*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种背光模组,尤指 一 种可提供出光量较高且出光辉度分布较为均匀的光源的背光模组背旦 豕技术如图1A所示,已知背光模组1包括-框体1 1 、一反射板12 、灯管131 、1 32及光学膜片组14。其中,反射板12位于框体11的底板1 1 1的表面且其具有多数第一表面121及多数第二表面122此外,前述的第 一 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均为平面,且第表面1 21与第二表面1 22的交接处为钝角。另方面,每个第二表面1 22构成凸出物1 2 3,且所构成的多数凸出物1 23是条状延伸于反射板12上。但是,此种外型的反射板12具有若干缺点,使得具有此种外型的反射板的反射效能受到限制。即当己知背光模组运作时,灯管13 1、13 2所产生的光线便入射到反射板12的凸出物l 2 3的表面,再被反射至光学膜片组l4中。可是,由于构成凸出物l 2 3的第二表面1 22与第一表面l 2 l的交接处为钝角,且第一表面l21及第二表面l 2 2均为平面的缘故,从反射板l2表面反射而出的光线容易集中于某几个特定角度上,使得已知背光模组虽然可增加位于二灯管中间位置的暗带的辉度,但其"出光辉度分布"仍会发生明显的抖动的现象(其抖动幅度达1 5 %至2 0 % )。所以,具有此种外型的反射板的己知背光模组并无法避免亮暗条纹现象的发生。图1B是另一种应用于一已知背光模组的反射板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此反射板l 5包括一第一表面1 6及一凸出反射部1 7,而凸出反射部l 7的表面更凸设有多数三角形状的微反射部l 7 1 ,使得凸出反射部1 7的表面呈"锯齿状"。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此一反射板的反射效率,反射板l 5的第一表面16及凸出反射部1 7的表面更需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式镀上高反射材料(如铬或铝)。因此,此种反射板也具有若干缺点,造成其反射效能受到限制。如前所述,此种反射板由于必须在其第 一 表面及凸出反射部的表面镀上高反射材料,且所使用的物理气相沉积(PVD )制程相当花费时间并会增加额外的材 料花费,此种反射板并不适合于大量生产。况且,由 于此种反射板的凸出反射部l 7的表面是呈"锯齿 状",而非平滑状,所以从此种反射板反射而出的光线很容易集中到某些特定区域,使得一具有此种反射板的背光模组虽然可提升其出光辉度,但其出光面反而容易发生亮暗条纹的现象因此,业界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可避免亮暗条纹现象的发生并可提供一出光量较高且出光辉度分布较为均匀的光源的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具有结构简单、可避免亮暗条纹现象的发生并可提供—出光量较高且出光辉度分布较为均匀的光源的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具有一底板及由该底板的侧边向上延伸的围壁;一反射板,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反射板具有多数凸出物,且各该些凸出物由二平面与二曲面对称设置组成;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框体上;以及多数灯管,配置于该反射板与该光学膜片组之间。其中该二平面互相连接。其中该些灯管为U形灯管、直式灯管或C形灯管。 其中该些灯管设置于该些凸出物之间。其中该些凸出物以等间距的方式排列于该反射板 的第 一 表面。其中该二曲面位于该二平面与该反射板的第一表 面之间。其中该些凸出物的高度大于该些灯管的中心与该 反射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其中该反射板以冲压方式一体成型。其中该反射板的材质为聚酯。其中该光学膜片组为一扩散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的凸出物具有下 列特征(1 )其所具有的多数凸出物具有二平面与二曲 面,且每一曲面是位于此平面与此反射板的第一表面 之间,即每 一 凸出物均具有"双层结构"。(2)这些凸出物所具有的曲面均为弧面,且此弧面是由一或二圆面组合而成。3这些凸出物所員的二平面之间、平面与曲面之间及曲面与反射板的第一表面之间均以—弧面连接所以,本技术的背光模组不仅可避免亮暗条纹现象的发生并克服己知的反射板容易发生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介于二灯管之间的位置上的出光辉度抖动现象的缺点,本技术的背光模组更可进一步提升其出光里,且苴 z 、出光辉度分布更加均匀另一方面,由于本技术的背光模组所使用的反射板是以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且无需在其表面镀上任何具有咼反射率的膜层以提升其反射效率,所以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不仅结构简单、制程单纯且可节省下可观的材料成本,适合于大:量生产,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所具有的凸出物的—平面可以任何方式排列,此二平面较佳对称地排列于凸出物的两侧。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所具有的凸出物的二曲面可以任何方式排列此一曲 — 助面较佳对称地排列于凸出物的两侧。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所具有的凸出物可具有任何类型的曲面,其曲面较佳为圆面、弧面或拋物面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所員有的凸出物可具有任何种类的外型,中介于其曲面的顶缘与反射板的第表面之间的距离较佳小于介于其平面的顶缘与其平面的底缘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背光模组可使用具有任何外型的灯管以提供光源,其较佳使用u形灯管、c型灯管或直式灯管。本技术的背光模组可使用任何数巨的灯管以提供光源,其较佳使用数目介于1至30之间的灯管。本技术的背光模组所使用的灯管可位于反射板的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这些灯管较佳位于反射板所具有的多数凸出物之间。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所具有的多数凸出物可以任何方式排列于反射板的第一表面,这些凸出物较佳以等间距的方式排列于反射板的第一表面。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所具有的凸出物的曲面可为一由任何数巨的圆面组合而成的弧面,此弧面较佳由一或二圆面组合而成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可由任何方式形成,此反射板较佳以冲压方式或灌注方式形成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可具有任何类型的凸出物,此凸出物较佳为一空心条状壳体或一实心凸条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可由任何材质构成,其材质较佳为聚酯。附图说明为使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它特征 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以下结 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 A是已知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IB是另一应用于一已知背光模组的反射板的 示意图。图2 A是本技术 一 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 示意图。图2 B是 一 应用于本技术 一 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板的示意图。图3是量测所得的本技术 一 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及已知背光模组的出光辉度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A及图2B所示, 的背光模组2灯管2 3 1 、 体2 1具有一延伸的 一 围壁 板2 1 1的表1与多数凸出2是位于反射本技术 一 较佳实施例包括:框体21、-^反射板22、~■232及光学膜片组24 。其中,框底板211及由底板211的侧边向上212反射板22位于框体21的底面,且反射板22有一第一表面2 2物223此外,一灯管2 31、2 3板22的上侧,而光学膜片组24则配置于框体2 1上并位于二灯管2 3 1 、2 3 2的上侧,即位于本技术 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具有一底板及由该底板的侧边向上延伸的一围壁;一反射板,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反射板具有多数凸出物,且各该些凸出物由二平面与二曲面对称设置组成;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框体上;以及 多数灯管,配置于该反射板与该光学膜片组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豪评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